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利用实验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和应用,是物理概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论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3 -01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即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在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现象,在学生方面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事实上能否使学生逐步领会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力、功、机械效率等等,达到教学要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章节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对整个物理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常有的方法有:
1.运用实验: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较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的更深刻和典型,而且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要学习“大气压”的概念,我曾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蛋较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内空气稀薄,再将那只蛋置于瓶口上,学生们惊疑地看到鸡蛋慢慢被瓶子“吞入”最后落在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他们不但立即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当然实验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器材可以用实验室有的也可以自备。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浮沉实验。这里要注意的是运用实验来创设学习概念的环境,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上来,注意观察它的变化及其产生条件,以便从中发现它的本质属性。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平面镜这一节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成语“杯弓蛇影”等。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讲光速和声速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闪电和雷声哪一个先发生,认识了杠杆和滑轮后我布置了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它的构造,有的结伴到修自行车的地摊上去观察修理自行车,学生完成地非常好。运用生活事例来创设的物理环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注意,事例要恰当和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所举得事例必须是学生确以熟知的事例,否则会使学生感到不可捉摸。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新概念往往与已学过的概念规律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也可以创设学习新概念的良好物理环境,例如,通过回忆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说一说做功有没有快慢,怎么比较,再如学习比热容和热值时与密度联系起来,它们只跟物质本身有关,在研究动能与质量速度关系时,联想学过的压强和速度,用地是控制变量法,这样使知识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不断深化,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知道其内涵,对于物理量还应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或实例分析出发,紧扣它的物理意义,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得出它的定义式,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该定义式怎么样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反映它的物理意义,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例如在“电阻”概念的教学中学生从实验中直接取得几组数据,首先研究一组数据,可以得出同一导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流I之比是一个恒量R,与U和I无关,因此R的大小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于是引出电阻这一概念,最后让学生试用文字及数学式R=U/I做出正确的表述。
三、运用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看到自己在学校中的收获会更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特别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已有的概念去面对新的物理现象时,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例如,学了“惯性”和“摩擦”以后,向学生提问:如果锤头从木把上脱落,用什么办法把锤头装牢?这样做根据什么道理?这样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总结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运用概念去解决物理问题的训练,练习不宜过多,关键在于问题的典型性、启发性、灵活性是否突出,是否对学生有针对性。
最后应当指出学生认识物理概念都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开始就企图讲深讲透,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真正重要的是应该做到即使每个阶段具有十分明确的适度要求,又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逐步加深扩展,切不要使之僵化。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论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3 -01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即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在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现象,在学生方面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事实上能否使学生逐步领会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力、功、机械效率等等,达到教学要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章节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对整个物理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常有的方法有:
1.运用实验: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较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的更深刻和典型,而且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要学习“大气压”的概念,我曾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蛋较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内空气稀薄,再将那只蛋置于瓶口上,学生们惊疑地看到鸡蛋慢慢被瓶子“吞入”最后落在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他们不但立即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当然实验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器材可以用实验室有的也可以自备。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浮沉实验。这里要注意的是运用实验来创设学习概念的环境,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上来,注意观察它的变化及其产生条件,以便从中发现它的本质属性。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平面镜这一节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成语“杯弓蛇影”等。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讲光速和声速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闪电和雷声哪一个先发生,认识了杠杆和滑轮后我布置了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它的构造,有的结伴到修自行车的地摊上去观察修理自行车,学生完成地非常好。运用生活事例来创设的物理环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注意,事例要恰当和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所举得事例必须是学生确以熟知的事例,否则会使学生感到不可捉摸。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新概念往往与已学过的概念规律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也可以创设学习新概念的良好物理环境,例如,通过回忆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说一说做功有没有快慢,怎么比较,再如学习比热容和热值时与密度联系起来,它们只跟物质本身有关,在研究动能与质量速度关系时,联想学过的压强和速度,用地是控制变量法,这样使知识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不断深化,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思维加工,知道其内涵,对于物理量还应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或实例分析出发,紧扣它的物理意义,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得出它的定义式,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该定义式怎么样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反映它的物理意义,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例如在“电阻”概念的教学中学生从实验中直接取得几组数据,首先研究一组数据,可以得出同一导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流I之比是一个恒量R,与U和I无关,因此R的大小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于是引出电阻这一概念,最后让学生试用文字及数学式R=U/I做出正确的表述。
三、运用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看到自己在学校中的收获会更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特别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已有的概念去面对新的物理现象时,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例如,学了“惯性”和“摩擦”以后,向学生提问:如果锤头从木把上脱落,用什么办法把锤头装牢?这样做根据什么道理?这样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总结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运用概念去解决物理问题的训练,练习不宜过多,关键在于问题的典型性、启发性、灵活性是否突出,是否对学生有针对性。
最后应当指出学生认识物理概念都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开始就企图讲深讲透,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真正重要的是应该做到即使每个阶段具有十分明确的适度要求,又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逐步加深扩展,切不要使之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