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外来的援助下,我校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以社工进驻校园的方式推进灾后师生精神家园软件的重建。2012年是我校社工服务发展的第三年,心理教育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利州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区教育局社工站不断为我校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关注心理教育、素质得到提升的本土社工教师,教师的整体教育观念在社工服务的过程中发生改变。2012年,我校建校七十周年,我校以此为契机,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社工服务层次,构建成长的精神家园”为主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心理教育管理体制,借助社工的力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概括来说,2012年的心理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谢红光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翟义生任副组长,政教处、团委牵头,各年级组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加强领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人管,有人做。
学校要求政教处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把心理健康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和总结。要求教导处狠抓学科渗透,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通过课堂,发展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发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每位班主任就是学生心理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精心培育学生健全的、创造性的人格。这样就构成了以班主任为基础、任课教师参与、各部门协同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队伍。
二、建设学校心理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巩固,并使这项工作在驻校社工的帮助下持续推进下去,全面提升师生的心理素质。2012年3月,学校领导考察、研究后决定在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地点设在学校新食堂二楼,与老年活动中心相邻。中心设置三个主体功能室,即办公室(社工部办公室)、个体咨询室和团体活动室。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从成立之后,短短几个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因其位置远离教学区域、功能齐全、专业性强、环境安静、保密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每天几乎都有学生来咨询求助,现在开展学生团体活动也有了自己的场所。在接受上级领导考察时得到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基建设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
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因此,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我们通过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的专题培训,使全体教师掌握了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校本培训主要通过自学、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教职工大会上统一学习等形式,力争实用有效。每学期学校都布置本学期教师自学任务,并纳入校本培训考核体系中。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机会,送教师外出参加区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工服务理念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等。我校2012年先后派出若干名学校领导干部及班主任参加了生命教育培训和广元11月的社工服务研讨会等。这些老师回校后在大会上又对其他教师进行了再培训和经验交流。心理健康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教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实施。
四、依托课题研究推动心理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尽快走出地震的心理阴影,摆脱各种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满怀信心和希望、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地工作和学习,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我校于2010年12月安排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子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研究》的研究任务。2012年4月,我校进行了该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此课题的研究将会推动我校高中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专业化发展。同年12月,在利州区中小学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完成了对区级课题《七至九年级学生亲情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总结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讨在学校如何进行推广,并研究将此课题进行上报申请成为市级课题,进一步推动学校初中亲情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发展。
五、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高中利用班会课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为任课教师,每学期不少于四节课,教材为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编辑的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人手一本。政教处负责上课考勤,并对学生进行考核。按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初中开设了《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由教务处按每班每周两节课的课时量排成课表,安排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上课,上课情况计入课时统计,并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和年终考评之中。
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学科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内容,教学目标中应有心育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也做了具体规范:教师进课堂要微笑,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课堂要有启发性、创造性,学生愉快地离开课堂;作业批改要有感情、鼓励性文字。
六、打造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经——学校社会工作
(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工作服务宣传。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发言中,驻校社工全体成员登台发言,号召师生关注心灵,鼓励师生在遇到烦恼时积极向社工部求助,在2012年的3月和9月,学校通过在校园陈列展板,向全校师生宣传社工服务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使师生对社工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将印制好的社工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个班级进行班内宣传,有的班级将宣传资料张贴在教室内的专栏上。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宣传动员,学校社工的服务开始得很顺利。 (二)设置心理咨询社工小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苦恼、学习的烦恼、成长的困惑等写出来投入信箱。社工小信箱挂在教学楼区域学生方便看到的地方,每天开箱一次,社工认真阅读每封来信并及时进行回复。对于特别的案例,进行更深一步的辅导。
(三)开放学校社工站,接待来访学生,化解心理困扰和提供成长服务。社工利用个别谈话、访谈、游戏、倾听等方式帮助学生排忧解惑。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社工会积极主动联系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为学生成长营造支持性氛围。部分教师被吸引过来,与社工交流学生辅导经验,探讨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开展不同师生群体的主题活动。如调查出学校各班的留守学生,策划“温暖学生之家”成长计划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2012年是“温暖学生之家”活动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全体成员在毕业离开校园时,相互合影留念,他们嬉笑的脸上洋溢着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还有针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活动,把社工的服务意识带给学生干部,组织趣味活动交流班级管理心得,提升其工作能力。针对青年教师的团队建设和交流活动,如生命履带、找零钱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团结,使其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
(五)别具一格的社工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没有学习的压力、完全的放松愉悦、轻松自由的表达”,社工课堂与教学课堂的完全不同,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真的很不错、雪花片片”等课堂上,杜娜及其社工帮助学生进行了生命的反思和成长。学生正向的积极性的人生追求得到了强化,懂得了感恩、认识了自我。
(六)办社工小报学习专刊。在举办了社工服务活动后,对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认真筛选了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每学期都有针对性地办一期社工小报专刊。分发给各班进行传阅,留住回忆、巩固实效,这种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欢迎。
(七)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家访。在个案辅导中,社工杜娜对“温暖学生之家”中的一个成员小俊(化名)连续进行家访几次,终于比较真实地了解了案主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和基本要求。为改变他的现状、帮助他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在社工个案辅导中,家访是获取信息、进行帮助的主要途径之一。2012年,学校社工家访量比去年有了显著增加,目标更加清晰,效果有了体现。对于社工的这种深层的跟进,学生及家长都表示认可。
七、积极参加利州区社会工作交流促进会
广元市利州区在全国范围第一个把社工服务引入教育系统,在区教育局社工站的努力下,学校社工正式进驻我区各中小学,并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认可。社工的到来,也为我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学习、交流、成长的机会。在社工交流促进会活动中,我校为参与学校。学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先后派遣若干名领导、班主任参加活动,为学校发展争取高校资源。在学校成立了校团委社工部,学校有了专职的社工,同时安排了德育系列的相关教师参与,制订了初步的心理教育发展计划。我校从初一到高三有近七十个班级参与社工服务调查,近三千余人次参与了社工服务活动。目前社工服务促进活动在11月广元召开的全国灾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研讨中得到了展示和加强。学校借此活动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台阶。
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当然,我校的心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健全,驻校社工是由区教育局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派遣实习社工来服务,派来的社工一般实习服务两三个月,由于时间短且刚刚熟悉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又要离开学校,服务效果不明显。从总体看,心理教育往往停留在学生活动性的多、学生个体心理疏导的多,没有有效地开展针对校情、生情的群体性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推动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学生营造的美丽的心灵家园将更加美丽。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谢红光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翟义生任副组长,政教处、团委牵头,各年级组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加强领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人管,有人做。
学校要求政教处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把心理健康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和总结。要求教导处狠抓学科渗透,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通过课堂,发展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发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每位班主任就是学生心理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精心培育学生健全的、创造性的人格。这样就构成了以班主任为基础、任课教师参与、各部门协同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队伍。
二、建设学校心理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巩固,并使这项工作在驻校社工的帮助下持续推进下去,全面提升师生的心理素质。2012年3月,学校领导考察、研究后决定在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地点设在学校新食堂二楼,与老年活动中心相邻。中心设置三个主体功能室,即办公室(社工部办公室)、个体咨询室和团体活动室。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从成立之后,短短几个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因其位置远离教学区域、功能齐全、专业性强、环境安静、保密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每天几乎都有学生来咨询求助,现在开展学生团体活动也有了自己的场所。在接受上级领导考察时得到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基建设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
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因此,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我们通过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的专题培训,使全体教师掌握了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校本培训主要通过自学、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教职工大会上统一学习等形式,力争实用有效。每学期学校都布置本学期教师自学任务,并纳入校本培训考核体系中。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机会,送教师外出参加区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工服务理念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等。我校2012年先后派出若干名学校领导干部及班主任参加了生命教育培训和广元11月的社工服务研讨会等。这些老师回校后在大会上又对其他教师进行了再培训和经验交流。心理健康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教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实施。
四、依托课题研究推动心理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尽快走出地震的心理阴影,摆脱各种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满怀信心和希望、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地工作和学习,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我校于2010年12月安排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子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研究》的研究任务。2012年4月,我校进行了该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此课题的研究将会推动我校高中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专业化发展。同年12月,在利州区中小学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完成了对区级课题《七至九年级学生亲情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总结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讨在学校如何进行推广,并研究将此课题进行上报申请成为市级课题,进一步推动学校初中亲情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发展。
五、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高中利用班会课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为任课教师,每学期不少于四节课,教材为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编辑的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人手一本。政教处负责上课考勤,并对学生进行考核。按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初中开设了《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由教务处按每班每周两节课的课时量排成课表,安排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上课,上课情况计入课时统计,并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和年终考评之中。
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学科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内容,教学目标中应有心育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也做了具体规范:教师进课堂要微笑,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课堂要有启发性、创造性,学生愉快地离开课堂;作业批改要有感情、鼓励性文字。
六、打造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经——学校社会工作
(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工作服务宣传。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发言中,驻校社工全体成员登台发言,号召师生关注心灵,鼓励师生在遇到烦恼时积极向社工部求助,在2012年的3月和9月,学校通过在校园陈列展板,向全校师生宣传社工服务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使师生对社工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将印制好的社工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个班级进行班内宣传,有的班级将宣传资料张贴在教室内的专栏上。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宣传动员,学校社工的服务开始得很顺利。 (二)设置心理咨询社工小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苦恼、学习的烦恼、成长的困惑等写出来投入信箱。社工小信箱挂在教学楼区域学生方便看到的地方,每天开箱一次,社工认真阅读每封来信并及时进行回复。对于特别的案例,进行更深一步的辅导。
(三)开放学校社工站,接待来访学生,化解心理困扰和提供成长服务。社工利用个别谈话、访谈、游戏、倾听等方式帮助学生排忧解惑。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社工会积极主动联系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为学生成长营造支持性氛围。部分教师被吸引过来,与社工交流学生辅导经验,探讨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开展不同师生群体的主题活动。如调查出学校各班的留守学生,策划“温暖学生之家”成长计划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2012年是“温暖学生之家”活动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全体成员在毕业离开校园时,相互合影留念,他们嬉笑的脸上洋溢着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还有针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活动,把社工的服务意识带给学生干部,组织趣味活动交流班级管理心得,提升其工作能力。针对青年教师的团队建设和交流活动,如生命履带、找零钱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团结,使其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
(五)别具一格的社工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没有学习的压力、完全的放松愉悦、轻松自由的表达”,社工课堂与教学课堂的完全不同,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真的很不错、雪花片片”等课堂上,杜娜及其社工帮助学生进行了生命的反思和成长。学生正向的积极性的人生追求得到了强化,懂得了感恩、认识了自我。
(六)办社工小报学习专刊。在举办了社工服务活动后,对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认真筛选了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每学期都有针对性地办一期社工小报专刊。分发给各班进行传阅,留住回忆、巩固实效,这种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欢迎。
(七)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家访。在个案辅导中,社工杜娜对“温暖学生之家”中的一个成员小俊(化名)连续进行家访几次,终于比较真实地了解了案主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和基本要求。为改变他的现状、帮助他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在社工个案辅导中,家访是获取信息、进行帮助的主要途径之一。2012年,学校社工家访量比去年有了显著增加,目标更加清晰,效果有了体现。对于社工的这种深层的跟进,学生及家长都表示认可。
七、积极参加利州区社会工作交流促进会
广元市利州区在全国范围第一个把社工服务引入教育系统,在区教育局社工站的努力下,学校社工正式进驻我区各中小学,并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认可。社工的到来,也为我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学习、交流、成长的机会。在社工交流促进会活动中,我校为参与学校。学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先后派遣若干名领导、班主任参加活动,为学校发展争取高校资源。在学校成立了校团委社工部,学校有了专职的社工,同时安排了德育系列的相关教师参与,制订了初步的心理教育发展计划。我校从初一到高三有近七十个班级参与社工服务调查,近三千余人次参与了社工服务活动。目前社工服务促进活动在11月广元召开的全国灾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研讨中得到了展示和加强。学校借此活动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台阶。
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当然,我校的心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健全,驻校社工是由区教育局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派遣实习社工来服务,派来的社工一般实习服务两三个月,由于时间短且刚刚熟悉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又要离开学校,服务效果不明显。从总体看,心理教育往往停留在学生活动性的多、学生个体心理疏导的多,没有有效地开展针对校情、生情的群体性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推动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学生营造的美丽的心灵家园将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