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制度的改革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育作为一门思政类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具备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领域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善加引导,让学生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小学阶段 道德与法治 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以弘扬优良道德品质、传播优良法治理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学阶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一言一行之中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深切体会到的事物为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与法制修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授课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和借鉴生活化的案例,以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道德法治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能够明白理论教学内容,还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中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促进行为表现的规范和行为意识的培养,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 以课堂教材为依托,深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本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精心编撰而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材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契合的元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授课老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将其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相结合,对其进行放大,从而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学习的重视,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与渗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学内容中,针对“班级生活有规划”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提供“小小班主任”的舞台,让学生轮流做自己的班主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规范自己,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班级制度管理,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以榜样为激励,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法治道德模范
榜样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不仅能够让人崇拜与模仿榜样的行为,借鉴榜样的优良品质,还能够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让人在行为之中形成无形的自我约束,促进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榜样评比的方式,选拔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模范,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让榜样本人形成内在的激励,促进自身做得更好。
例如,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可以定期开展每月“文明之星”的方式,在班级内部建立相应的文明表现积分,例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可以积一分,主动为老师擦黑板可以积一分,自愿为班级打扫卫生可以积一分。分数的标准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由纪律委员进行记录,月底进行汇总,评选出积分最高的同学作为当月的道德榜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文明、讲道德的文化氛围,而且学生也能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 以实践为保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素质文化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更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行动相融合,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目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授课老师应该强化实践导向,以实践为保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学内容中,针对“吃饭有讲究”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任课老师可以利用实践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和日常礼仪。老师可以在学生中午用餐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吃饭”的指导,让学生明确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在吃饭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嘴里有食物时同别人交谈,尽量避免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尽量避免浪費食物,而是能吃多少拿多少,养成勤拿少取的行为习惯。通过这类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步养成优良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讲文明、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少年。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处于构建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课本中蕴含的道德法治知识,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的作用,通过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杨莉,张淑影.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2021(3):15.
[2] 丹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智慧,2020(12):48-49.
【关键词】 小学阶段 道德与法治 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以弘扬优良道德品质、传播优良法治理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学阶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一言一行之中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深切体会到的事物为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与法制修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授课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和借鉴生活化的案例,以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道德法治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能够明白理论教学内容,还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中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促进行为表现的规范和行为意识的培养,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 以课堂教材为依托,深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本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精心编撰而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材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契合的元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授课老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将其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相结合,对其进行放大,从而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学习的重视,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与渗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学内容中,针对“班级生活有规划”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提供“小小班主任”的舞台,让学生轮流做自己的班主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规范自己,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班级制度管理,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以榜样为激励,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法治道德模范
榜样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不仅能够让人崇拜与模仿榜样的行为,借鉴榜样的优良品质,还能够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让人在行为之中形成无形的自我约束,促进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榜样评比的方式,选拔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模范,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让榜样本人形成内在的激励,促进自身做得更好。
例如,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可以定期开展每月“文明之星”的方式,在班级内部建立相应的文明表现积分,例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可以积一分,主动为老师擦黑板可以积一分,自愿为班级打扫卫生可以积一分。分数的标准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由纪律委员进行记录,月底进行汇总,评选出积分最高的同学作为当月的道德榜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文明、讲道德的文化氛围,而且学生也能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 以实践为保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素质文化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更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行动相融合,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目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授课老师应该强化实践导向,以实践为保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学内容中,针对“吃饭有讲究”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任课老师可以利用实践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和日常礼仪。老师可以在学生中午用餐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吃饭”的指导,让学生明确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在吃饭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嘴里有食物时同别人交谈,尽量避免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尽量避免浪費食物,而是能吃多少拿多少,养成勤拿少取的行为习惯。通过这类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步养成优良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讲文明、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少年。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处于构建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课本中蕴含的道德法治知识,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的作用,通过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杨莉,张淑影.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2021(3):15.
[2] 丹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智慧,2020(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