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的教学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向展示数学知识的转变,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这种应用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通过多种交互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一、利用多媒体活泼新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自体验,从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角的各部分名称。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动态地表现其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空间和条件。最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让学生通过平移重叠法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
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自主探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的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课件演示用字母表示推导过程,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自己没有发现的规律的思考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等于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笔者利用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显示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思维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由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只有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活泼新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自体验,从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角的各部分名称。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动态地表现其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空间和条件。最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让学生通过平移重叠法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
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自主探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的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课件演示用字母表示推导过程,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自己没有发现的规律的思考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等于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笔者利用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显示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思维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由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只有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