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家长甚至每天都在问:“今天学了那些知识,听懂没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是一到考试却没有理想的成绩。为什么会出现听得懂而考不好的现象哪?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数学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听得懂课而考不好”形成的原因
1从外界的原因分析
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础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做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考的好,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看,由于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有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运用,一课堂接着一课堂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的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而现行教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编的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材的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经验不足,不能做到灵活应用。就会出现“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的现象,这是造成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从初中数学的教材本身看,中学数学主要属于经典数学,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等的得出,几乎都是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一般的通过观察实例,如数据,图形等等,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性质等,而学生运用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公式等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性质的数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运用什么教学知识和方式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课这个环节将两者连接起来,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指导习题数学。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分析数学题目,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题思路,从解题中学到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等。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这是造成学生不出成绩的原因之二。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将的太多,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很少有学生的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有时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相应,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就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就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之三。
综上所述,“教”的方面三多三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
2从学生的自身分析
从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好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到水中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这样,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反复的练习与体会。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密切相关。
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课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例如,在讲完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后老师出了一个下面的题目: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8,一边长是4,求另外两边的长度。很多同学胸有成竹的得出两组答案7,7或10,4能有这样的答案说明同学们在思维的全面性上有一定的训练,但忽略了三角形的三遍关系。
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善于对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造成错误。
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成功的希望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失败的教训在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知识、能力、意志的不足是学生会不会做题的三个重要因素,知识理解不深、思维能力不高、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强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内因。
知道了学生不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因素,便可采取对策,使问题逐步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改变听得懂课考不好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由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从教师这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数学知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减少学生做题的障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当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防止由于思想上生活上的原因,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留下知识缺陷,影响以后继续学习,由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避免这种连锁反应发生。
日常教学方面,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总结得出一个概念之后,教师要启发同学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要重视习题的教学,习题教学是连接听课与做题的桥梁,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充分利用课本,课本是一切复习资料的编写依据,用好课本可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真对学生课堂的思维惰性,我认为创新才是激活课堂的唯一出路。这里的创新不仅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认识和思维上的创新。
想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要想取得好得成绩,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决定成绩的因素也不止这些,好的策略也还有很多。提出粗浅的认识仅供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家长甚至每天都在问:“今天学了那些知识,听懂没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是一到考试却没有理想的成绩。为什么会出现听得懂而考不好的现象哪?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数学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听得懂课而考不好”形成的原因
1从外界的原因分析
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础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做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考的好,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看,由于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有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运用,一课堂接着一课堂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的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而现行教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编的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材的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经验不足,不能做到灵活应用。就会出现“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的现象,这是造成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从初中数学的教材本身看,中学数学主要属于经典数学,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等的得出,几乎都是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一般的通过观察实例,如数据,图形等等,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性质等,而学生运用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公式等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性质的数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运用什么教学知识和方式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课这个环节将两者连接起来,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指导习题数学。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分析数学题目,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题思路,从解题中学到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等。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这是造成学生不出成绩的原因之二。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将的太多,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很少有学生的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有时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相应,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就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就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之三。
综上所述,“教”的方面三多三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外因。
2从学生的自身分析
从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好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到水中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这样,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反复的练习与体会。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密切相关。
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课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例如,在讲完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后老师出了一个下面的题目: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8,一边长是4,求另外两边的长度。很多同学胸有成竹的得出两组答案7,7或10,4能有这样的答案说明同学们在思维的全面性上有一定的训练,但忽略了三角形的三遍关系。
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善于对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造成错误。
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成功的希望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失败的教训在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知识、能力、意志的不足是学生会不会做题的三个重要因素,知识理解不深、思维能力不高、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强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内因。
知道了学生不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因素,便可采取对策,使问题逐步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改变听得懂课考不好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由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从教师这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数学知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减少学生做题的障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当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防止由于思想上生活上的原因,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留下知识缺陷,影响以后继续学习,由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避免这种连锁反应发生。
日常教学方面,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总结得出一个概念之后,教师要启发同学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要重视习题的教学,习题教学是连接听课与做题的桥梁,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充分利用课本,课本是一切复习资料的编写依据,用好课本可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真对学生课堂的思维惰性,我认为创新才是激活课堂的唯一出路。这里的创新不仅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认识和思维上的创新。
想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要想取得好得成绩,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决定成绩的因素也不止这些,好的策略也还有很多。提出粗浅的认识仅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