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生的教育容易被班主任忽视。要使包括中等生在内的全体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班主任必须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中等生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生;个别教育;对策
在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个别教育的方法通常会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抓两头,带中间。这里的“两头”指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中间”指的是中等生,即那些在品行、学习等方面既不优秀也不落后的学生,这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带”的理解似乎存在异议,曾听不少班级的中等生抱怨:“班主任向来不注意我,在班上我好像不存在似的。”我想这些班主任很可能把“带”理解为:只需让中等生顺其自然地发展,班主任不必多操心。然而,笔者认为:班主任把主要精力放在“两头”固然不错,但绝不能认为中等生就能通过被动跟随的“带”而自己上进,无须班主任去辛勤培养和扶植。
教育实践表明:在班级人数占绝对优势的中等生虽然大都优点、缺点不太明显,但他们身上潜藏着许多积极的因素,诸如要求进步、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愿望、想为班上出力等。如果班主任只是把精力放在对优秀生的精心培养、对后进生的辛勤转化上,而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和教育,那么,就会使这一部分学生身上潜在的那些积极因素难以得到表现和发挥,久而久之,中等生会由于被忽视而表现出心灰意冷,并滋生甘于平庸、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可见,班主任心中必须装着中等生,必须主动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并且针对他们身上存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设法使中等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为中等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可以在班上经常举办一些多样化分层次的竞赛活动,让中等生有机会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从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竞争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上、工作上、活动上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
也可以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学习互助活动,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尝试做小老师,去帮助那些学习后进的同学。中等生一方面会感受到压力,进而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以堪当重任;另一方面,中等生也可以从帮扶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增添不断进取的力量。
还可以创造机会让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具体做法:一是尽量细化工作岗位,班上除了建立领导岗位外,再设立其他一些事务性管理岗位,诸如整理讲台、收集用剩的粉笔头、收集废纸、保管班级文体器材、检查监督班上吃零食现象等,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行班干部期中轮换、学期轮换,或学年轮换。这样,中等生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就能充分表现自己,发挥潜能,施展才华。
其次,要通过恰当的评价调动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促其进步。当中等生在学习中,在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好思想、好行为,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中等生由于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同学们的信任,就会进一步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也会日益高涨。这样,就能促使中等生不断积极进步,成为班集体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推动班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恰当的评价必须符合以下原则:第一,实事求是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要符合实际,让中等生感到真实、自然,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产生再上进的愿望。否则,将适得其反。第二,及时性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不能拖延太久,否则,会减弱强化力量和作用。第三,适当性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不能滥用,过多的表扬、奖励会造成中等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过多的批评、惩罚又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变得自卑、沮丧,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第四,肯定评价为主的原则。对中等生各方面的评价应一分为二,既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不足,但一般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长善救失,促其进步。因此,应肯定评价为主,否定评价为辅。
作为班主任,虽然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将自己的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但是,只要心中装着全体学生,并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就能使所有的学生——包括中等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赣南教育学院)
关键词:中等生;个别教育;对策
在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个别教育的方法通常会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抓两头,带中间。这里的“两头”指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中间”指的是中等生,即那些在品行、学习等方面既不优秀也不落后的学生,这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带”的理解似乎存在异议,曾听不少班级的中等生抱怨:“班主任向来不注意我,在班上我好像不存在似的。”我想这些班主任很可能把“带”理解为:只需让中等生顺其自然地发展,班主任不必多操心。然而,笔者认为:班主任把主要精力放在“两头”固然不错,但绝不能认为中等生就能通过被动跟随的“带”而自己上进,无须班主任去辛勤培养和扶植。
教育实践表明:在班级人数占绝对优势的中等生虽然大都优点、缺点不太明显,但他们身上潜藏着许多积极的因素,诸如要求进步、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愿望、想为班上出力等。如果班主任只是把精力放在对优秀生的精心培养、对后进生的辛勤转化上,而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和教育,那么,就会使这一部分学生身上潜在的那些积极因素难以得到表现和发挥,久而久之,中等生会由于被忽视而表现出心灰意冷,并滋生甘于平庸、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可见,班主任心中必须装着中等生,必须主动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并且针对他们身上存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设法使中等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为中等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可以在班上经常举办一些多样化分层次的竞赛活动,让中等生有机会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从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竞争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上、工作上、活动上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
也可以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学习互助活动,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尝试做小老师,去帮助那些学习后进的同学。中等生一方面会感受到压力,进而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以堪当重任;另一方面,中等生也可以从帮扶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增添不断进取的力量。
还可以创造机会让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具体做法:一是尽量细化工作岗位,班上除了建立领导岗位外,再设立其他一些事务性管理岗位,诸如整理讲台、收集用剩的粉笔头、收集废纸、保管班级文体器材、检查监督班上吃零食现象等,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行班干部期中轮换、学期轮换,或学年轮换。这样,中等生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就能充分表现自己,发挥潜能,施展才华。
其次,要通过恰当的评价调动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促其进步。当中等生在学习中,在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好思想、好行为,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中等生由于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同学们的信任,就会进一步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也会日益高涨。这样,就能促使中等生不断积极进步,成为班集体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推动班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恰当的评价必须符合以下原则:第一,实事求是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要符合实际,让中等生感到真实、自然,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产生再上进的愿望。否则,将适得其反。第二,及时性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不能拖延太久,否则,会减弱强化力量和作用。第三,适当性原则。不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不能滥用,过多的表扬、奖励会造成中等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过多的批评、惩罚又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变得自卑、沮丧,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第四,肯定评价为主的原则。对中等生各方面的评价应一分为二,既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不足,但一般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长善救失,促其进步。因此,应肯定评价为主,否定评价为辅。
作为班主任,虽然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将自己的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但是,只要心中装着全体学生,并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就能使所有的学生——包括中等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赣南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