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心雕龙》是我国传统文论的伟大代表,被称作是“体大虑周”,后来的文论著作即使在论文的基础上可以超过他,但在这一点上是比不上他。整本著作结构完整,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很好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审美精深与独特的批评视角,是我国历朝历代古代文论研究的重点。
  刘勰的文论体系可以概括为“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在这个体系里,“道沿圣以垂文”圣主要指儒家圣人,文指儒家经书,所以这个体系是以儒家为主体建立的。但“本乎道”并不是只有儒家之道,而是以儒家之道为主,又兼采了道家和其他各家。因为论文要靠文献资料,所以建立体系要靠儒家;但创作要纠正矫揉造作,崇尚自然,这就有取于道家。他在《原道》里提出“自然之道”,就是从道家来的,所以道家思想在文学创作中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从道家思想影响文学思维方式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学往往融入道家的哲学命题。本论文将专门对《文心雕龙》中道家思想作出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道家思想;探析
  关于《文心雕龙》与道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是在建国之后日渐深入的,论文文献比较多。比如张启成的《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思想》从整体上肯定了《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推崇与继承,在刘勰的眼中孔子与老子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通过对老、庄著述引用的比较,发现《文心雕龙》在引用道家著作原典方面,多侧重《庄子》,从而得出“既然刘勰对道家如此推崇,对老庄著作又是如此的熟悉,那么道家思想对刘勰文学思想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可推想而知了”的结论。还有王运熙的《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则认为刘勰的文艺思想兼有儒玄的影响,玄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自然之道”上,是玄学“名教本于自然”思想的体现,同时刘勰之“自然之道”融道家之说与儒家之道于一体,这也是受玄学自然与名教合一思想的影响。此外还有皮朝纲的《文心雕龙与老庄思想》、蔡钟翔的《论刘勰的“自然之道”》等论文,这些论文中均提到道家“自然之道”的思想是贯穿《文心雕龙》一书始末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文学观和创作思想都是源于道家。近期出现了一些从专门角度研究的论文,比如卓文中的《刘勰的自然与自然之道浅探》、魏家川《刘勰的自然之道与文贵自然》、冯春田《“融道于儒”—文心雕龙的文学自然论》以及韩湖初的《略论文心雕龙的“文道自然”说》和《文心雕龙之“道”溯源》等都是从“自然观”这个角度出发。王小范的《文心雕龙与道家关系的文献学考察》和陈中的《道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则清晰的分类出本书和道家思想的种种关系。
  刘勰生活于玄学盛行的南北朝时期,思想上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文心雕龙》的成书时间,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是南朝齐末时,约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此时记录道家思想的著作主要有《史记》、《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这样广泛意义的“道家思想”在书中就有了多种体现,如引用道家典故、语句和思想。如《征圣》篇“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出自《庄子·列御寇》;《杂文》中“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引自《庄子·秋水》;《议对》中“昔管仲称轩辕有明台之议,则其来远矣”引自《管子·桓公问》等等,据统计,《文心雕龙》全书引用情况共涉及篇目22篇,一共有37处之多,其中有典故的直接引用,也有对旧词的新用,但总体而言直接引用的情况比较少。相对而言,根据道家文献的意义另赋新意的情况更多。刘勰将自己对道家典故的理解创造性的融入文章中,增添了例证性和阅读的新颖性。如《诸子》篇中“若乃汤之问棘,云蚊睫有雷霆之声;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之战”的前半句引自《列子·汤问》。“棘”在《列子》中作“革”,指的是夏革。在原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内容源自殷汤与夏革的一段对话:“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訾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后半句则出自《庄子·则阳》,原文中讲了一个有关“蜗者”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惠施与戴晋人之间的一段对话:“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这两个例子都是反面意义的,但是刘勰却将其引用到文章中,意在此证明此类文章是不符合经典要求的撰写规矩,是不可取的。
  《文心雕龙》全书引用(化用)道家思想理论的情況共涉及篇目14篇16处,例如贯穿全文的“自然”说、“虚静”说等,这些都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理论精髓。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引用这些思想,但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这些精髓实质生发出许多可以用来证明其观点的新理论。如对道家“虚静”概念的继承,“虚静”是道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摆脱万物束缚,暢心荡志,使精神达到自由的最高状态,进而使主观精神与客观自然融为一体。刘勰在《神思》篇提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雪精神”的论述,《文心雕论札记》道:“此与养气篇参看。庄子之言曰‘惟道集虚。’老子之言曰‘三十幅共一觳,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尔则宰有者无,制实者虚,物之常理也。文章之事,形态蕃变,条理纷纭,如令心无天游,适令万状相攘。故为文之术,首在治心,迟速纵殊,而心未尝不静,大小或异,而气未尝不虚。执璇机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倪,惟虚与静之故也。”刘永济《文心雕龙》:“心忌在俗,惟俗难医。俗者,留情于庸鄙,摄志于物欲,灵机窒而不通,天君昏而无见,以此为文,安能窥天巧而尽物情哉?故必资修养。舍人虚静二义,盖取老聃‘虚静’‘致虚’之语。惟虚则能納,惟静则能照。”刘勰的虚静与道家之虚静的相通之处在于二者对主体的心理状态都要求以静为主,使心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同在于,道家的“虚静”指涉空无一物,寂寞无为。而刘勰之“虚静”指的是沉淀精神,以平和的心态进行创作的心理准备。此外道家将虚静是作为养生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思想的反应,而刘勰认为作为文学创作前心理准备的虚静,不排除“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的主观努力。
  通过上文对《文心雕龙》中所引道家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心雕龙》与道家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不断地从道家丰富的思想自愿中汲取营养,构建出完整、深刻的文学理论体系。刘勰在行文中也常直接评述道家的作家作品,评价他们的文学地位或成就。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思想领域,更在文学艺术领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历朝历代的学者都不可避免的接受它的渗透和洗礼,所以《文心雕龙》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1986.
  [2]张启成.《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思想[C].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1949-1982),齐鲁书社,1987.
  [3]王运熙.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J] .文学评论丛刊,1983(18),
  [4]皮朝纲.文心雕龙与老庄思想[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0(2).
  [5]蔡钟翔.论刘勰的“自然之道”[J].文心雕龙学刊,1983(1).
  [6]卓文中.刘勰的自然与自然之道说浅探[J].文心雕龙研究荟萃 1992(6).
  [7]魏家川 刘勰的自然之道与文贵自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06).
  [8]冯春田.“融道于儒”—文心雕龙的文学自然论[J].孔孟学刊,1996,36(9).
  [9]韩湖初.文心雕龙之“道”溯源[J].文心雕龙研究,1998.
  [10]陈中.道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序  昔日好友某君,今隐其名。不惑之年,曾患有一种疾病,颇为奇怪,盖为癫狂一类。与人格格不入,言辞另类。被其妻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今其痊愈,出示其病中所记日记。言辞隐约,不伦不类,语多含糊,亦不著年月日。然可观其病中概貌一二。  今整理在此,以供医家之研究。  一  我不见她,已是好几年,如今见了,分外妖娆。脸色娇好,凹凸有致,浑身透着女人的气息。一颦一笑,格外诱人。  回家后,我便不能入睡,
期刊
【摘要】:严歌苓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偏僻的乡村女性到繁华的都市女性,从传统中国的女性到新时期的崭新女性,其女性形象的广度和厚度无所不包。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中,作家力图站在历史高度,探讨了女性的生存悲苦和人生困境,女性形象展现了独特的悲剧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然后探讨了其悲剧性。  【关键词】: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悲剧性  严歌苓小说创作的众多女性形象光彩夺目,极具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理论立场上的冲突,以及政治视角与审美视角的影响,台湾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工作面临着很多矛盾,而多元化的社会势必需要将大陆与台湾文学历史整合成一个大范围的研究范畴,以此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全新的文学史面貌。为此理解台湾历史,理解台湾与大陆的文学关系,便成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跳不开的话题。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台湾  回看历史,由于国民党退居台湾
期刊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社会传统媒介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数字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告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时代特色的互动广告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的广告,互动广告具有众多传播优势和传播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广告投放主们的青睐。本文在数字媒体和互动广告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对互动广告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数字媒体时代下互动广告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
期刊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乃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继承《史记》纪传体的体例而又有所发展,沿用《史记》史料而又另有侧重,特别是在叙述西汉建国到汉武帝这一段重合的历史时,二者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本文将就两书中集中描写后宫女性的《外戚世家》(《外戚传》)中查看马班记述后宫女性的不同,并浅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记述的不同之处  司马迁在写薄皇后时,仅在王皇后的故事里用“
期刊
Abstract  This thesis compares patterns of crime and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lot models in Poe’s and Doyle’s detective works and finds that Conan Doyle inherits Allan Poe’s detective fict
期刊
第一次听说《枕草子》是五月的开头,弘文书店的曾嬢嬢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大概是开头的那段“四时的情趣”。周作人译“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夏天是夜里最好,秋天是傍晚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林文月的翻译则更有书卷气“春,曙为最,夏则夜,秋则黄昏,冬则晨……”。我有早起刷微博的“坏习惯”,往往眯着眼用手指划弄着那些“早安励志语”,但看到这段文字时的反应是惊喜的,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写出这样雅致清新的文字?
期刊
【摘要】:战争是宏大而嚴肃的,张爱玲置身于二战之中,她的作品与战争也息息相关,但张爱玲的战争书写并没有选择政治民族的宏大视角,而是以“张看”的视角处理战争与文学的关系,抓住战乱中普通人的生态,解读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性,这是张爱玲战争书写的别样之处。本文将从张爱玲的战争渊源和《倾城之恋》的文本分析两方面探讨张爱玲别样的战争书写。  【关键词】:张爱玲;战争书写;《倾城之恋》  二战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场
期刊
【摘要】: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意象仅仅作为辅助意象出现在诗歌中,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发展以后才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南朝气象咏物诗的大量涌现对诗歌的题材选择、创作方式以及艺术技巧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推动。气象咏物诗的创作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技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南朝;气象;咏物诗  1、南朝气象诗歌的发源  在《诗经》中有许多关于气象现象的描
期刊
【摘要】: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力。从宋代历史文化的发展方面来看,审美和写实性的发展以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文化蕴涵,已发展成独特的符号元素。然而,本文以《葡萄草虫图》的“写实性”所产生的原因、艺术特征以及艺术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  引言  “今大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犹作葡萄香。”  ——北宋唐慎微在《证类本草》  南宋画家林椿的《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