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怎么建 看农民怎么想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看法和建议,四川省泸州市统计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对全市1150户农户和143个乡镇的267名党、政一把手(含党政合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及心态”和“农民对当前生活及环境质量评价”两大方面。共发放问卷1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5份,有效收回率达98.7%。
  
  一、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及心态
  
  (一)近九成农民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对国家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举措农民的知晓率已相当高。有57.80%的农民表示已知道这项政策,并十分清楚;23.78%的农民听说过但还不十分清楚,两者相加,农民知晓率达87.58%,只有12.42%的农民还不知道。
  
  (二)绝大多数农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次调查从10个方面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愿,从调查收回的1135份问卷看,大部分农民知道,新农村建设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愿望参与进来。接受调查的农民大都支持新农村建设,并表示会积极投身其中,愿意参加兴修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义务劳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96.65%的农民表示完全赞成;大多数农民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愿意根据新农村改造和建设需要,积极配合。在回答“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力”时,97.71%无条件接受或看情况而定;回答“为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组织农民义务兴修基础设施”时,87.85%的农民乐意或给一定补贴有条件地参加,只有12.15%的农民表示不想参加。在回答“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家拆迁怎么办”时,49.43%的农民表示无条件接受,50.57%的农民表示看情况而定;对于农民的居住意向,52.07%的农民表示不会搬走,47.93%的农民有搬到集镇或城市去生活的意向;97.10%的农民有意愿参加“现在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93.21%的农民希望“厕所改为卫生洁净型”。但农民对“您认为以村为单位开办幼儿园(托儿所)”特别是“以村为单位筹资修建敬老院”的态度不积极。
  
  (三)农民对当前生活条件和环境 的质量评价
  据收回的1135户农户调查显示,农民对目前的家庭内部生活质量认为比较满意的只占27.31%,感觉一般的占50.04%,感到生活压力很大的占22.65%。近80%多的农民对目前家庭生活质量感觉不满意,主要是农民家庭在使用自来水、清洁能源方面普及率低和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不高,三项指标都在仅20%左右,只有农民对“看病方便”上达近60%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农民对家庭的外环境满意度为43.08% ,其中:农民对村治安状况和出行感觉满意度超过半数外,出售农产品和购物方便、孩子上幼儿园、所在村的绿化、村级路况满意度等均未过半。
  
  (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52.86%的农民认为是“资金的保证”,27.58%的农民认为是“乡风民俗的改善”,18.41%的农民认为是“规划的制定”。
  关于新农村改造应首先从哪方面入手:76.21%的农民认为是“修路”,“绿化、饮水、厕所改造、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医疗网点、文化建设”等选项都未超过10%。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哪里:41.67%认为是“农民素质的提高”,38.33%认为是“培育新型产业”,19.38%认为是“优化居住环境”。
  关于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哪方面:50.04%选项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34.98%选项为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14.98%选项为补贴慰问贫困户。
  关于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行措施:36.48%认可“取消城市中各项对农民身份限制的政策,便于农民进城发展”,33.65%认可“城市大规模组织送资金、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29.87%认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农村(含乡镇企业)上缴的税费能返回地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最主要也最可行的措施是:58.85%应该“降低生资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28.37%应该“扩大农副产品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12.78%应该“扶持建立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尽量减少进口”。
  关于现在农村经济搞哪种模式最好:60.62%认为“既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又有单干的自由”,27.05%认为是搞“单干”,12.33%认为搞“集体经济”。
  关于对发展家庭经济:63.08%表示充满希望,22.91%没有过多考虑, 14.01%表示信心不足。
  
  二、当前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我们精选了涉及新农村落实工作的8个问题,对全市114个乡镇党政一把手进行了问答,调查结果是:
  
  (一)认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49.44%的认为是资金的保证;33.33%的注重规划的制定(其中乡镇书记占了60%);10.49%认为是乡风民俗的改善;6.74%为其它。
  
  (二)认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重点应放在:84.46%认为是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14.23%认为是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
  
  (三)认为新农村建设,87.27%认为从道路改造优先入手,认为从文化建设、绿化、改厕、改水、医疗网点、污水处理等都不足5%。
  
  (四)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49.82%认为是培育新型产业;42.32%认为是农民素质的提高;4.49%认为是优化居住环境;3.37%为其它。
  
  (五)认为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模式:92.51%认为既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又有单干的自由。
  
  (六)认为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行的措施:67.04%认为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农村(含乡镇企业)上缴的税费能返回地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认为取消城市中各项对农民身份限制的政策,便于农民进城发展;10.49%城市大规模组织送资金、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
  
  (七)认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最主要也最可行的措施:41.57%认为降低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29.21%认为扶持建立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尽量减少进口;25.09%认为扩大农副产品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其它4.12%。
  
  (八)对发展农村家庭经济充满希望的占85.77%;信心不足的占7.87%;没过多考虑的占6.36%。
  
  三、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您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何意见和要求(文字部分)?”多数乡镇干部和农民认真地填写了这项问答,反映了许多对新农村建设的真知灼见,现梳理归纳如下:
  
  (一)尊重农民意愿,严防形式主义
  多数农民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渴望已久,推动新农村建设,应从实际出发,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要保持好自然风貌的生态环境”,“要结合当地实际,既得搞好基础设施,更重要的应发展当地经济,增加收入,不搞一刀切”、“中央的精神很好,关键在抓好措施,工作落到实处,过多的检查验收,都会把工作搞成形式主义”、“上级工作来点实的,不要一阵风”、“形式主义害死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二)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场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的大变革。它不仅关系到选拔什么样的人带领农民致富的问题,还关系到未来基层政权在农村的威望和号召力。多数农民认为:“各级要有一个长期的领导班子具体负责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乡镇和村、组两级,要加强阵地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作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措施要量力而行
  “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各地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用30年左右时间逐渐完成,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分类指导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各地情况不一,发展不平衡,要实事求是的区别对待,进行分类指导”,古蔺县和叙永县乡镇领导和农民突出反映“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扶持不能锦上添花,要对贫困地区进行雪中送炭”。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要突出集中使用
  “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要搞遍地开花,要集中使用于一些农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如粮食直补资金,每户农户就几元到几十元,发放的行政成本太高,不如一个乡镇每年集中用于一个支农项目”。
  
  (六)新农村建设要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充分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和区县职业高中、中专的作用,整合利用闲置的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由体能型打工向技能型就业转变”。
  
  (七)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进城农民工应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八)改善农村的融资条件,使农民发展经济能有资料保障
  
  (九)对农民建房的土地审批控制应适当放宽
  
  (十)加大对乡镇一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十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目标化,以便于基层干部操作实施,标准要力求以农民群众满意
  通过这次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目的在于给政府主导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各级政府的发展计划要和农民的意向和需求相吻合,切忌行政命令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各地监测点供稿)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人口动态的变化状况,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1%人口的抽样调查。根据此次抽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结构新近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    一、现人口总量达13.1亿,自然增长率首次上升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是13.062亿。如果加上该年11月和12月的净增加人口,则2005年底我国大陆人口总量达到了13.0756亿。考虑到最近几年每年净增加人口约75
期刊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要的受益者,也是其家乡的建设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心中的新农村究竟是什么样?他们对新农村所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从社会学和发展学的视角出发,以社区为基础,以不同类型的农民和不同层次的干部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访谈资料。    一、对“生产发展”的理解    综合来看,农民对生产发展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化、农业生产机械化
期刊
近几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预期,2007年仍将保持继续较快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正在受到愈来愈多人的质疑,全球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利率上升而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使通胀从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消费者价格传导、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一、世界经济形势与特点    一)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近几年,世界经济
期刊
一、我国纺织工业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原纺织部提出纺织工业要转轨变型,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并重点支持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先进的纺织机械,用以支持纺织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这一时期,纺织工业共引进包括涤纶长丝高速纺丝机、涤纶长丝弹力丝加捻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经编机、新型整理技术等10
期刊
前不久,我应新加坡医疗卫生顾问机构的邀请,赴新加坡就医疗卫生体制问题进行了考察。感受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医疗供给:三方共建    在追求社会公正并实行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建立何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供给的角度研究,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三方负责提供,简称“3P模式”:第一个P,政府出资创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public);第二个P
期刊
一、2007年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一)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但增幅有所放慢,可能首次降至10%以下  导致GDP增长有所放慢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面仍然保持偏紧态势,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看,2007年国家对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的调控力度不会减轻,这会导致投资和信贷增长继续有所放慢。另一方面,受美国经济正步入周期性调整及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正出现趋势性
期刊
一、走进“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个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发展任务,以及战略方位。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宏观形势总体上表现出转向常规发展态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个人消费保持了持续繁荣,并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去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商业投资与出口都面临困境,但唯有个人消费一枝独秀。    一、个人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据1960-2000年国民核算账户计算,个人消费平均占美国GNP的63.5%,政府消费与投资占20.6%。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个人消
期刊
北京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结构调整,狠抓节能节水节地,强化开发区准入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化水平,有效缓解了发展与能源的突出矛盾,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    一、工业节能节水节地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但单位能耗下降55.2%,2006年上半年单位能耗继续大幅下降,
期刊
云南冶金集团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使集团的生产经营保持了健康高速增长, “十一五”开局良好,为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    一是生产经营增长强劲,经济效益成倍增长。1—6月,集团生产有色金属31.6万吨,同比增长45.2%。其中,铝17.03万吨,锌9.61万吨,铅4.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3%、134.4%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