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焕发课堂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才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喜欢。在执教二年级《持沙包掷远》教学时,我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沙包掷远的方法。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找出掷远的方法,然后与身边的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把最好的方法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方法能够投得最远,好不好?各小组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找了块空地练习开了。有的学生用右手向上投、有的学生助跑几步,再用右手投出,有的学生手由下向上,用力向前抛,还有的学生用双手投远……
  师(“嘟——嘟”学生快速停止了活动,面向我站好。)刚才同学们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方法,你们真棒。老师综合同学们的意见,也找到一种动作方法,并编成了儿歌,你们仔细帮老师分析一下,老师的这个动作方法可以投得远吗?
  儿歌:左脚前,右脚后,体向右转要屈肘,
  重心后移右脚上,猛地蹬地抛出手。
  我们投的时候一定注意:“蹬、转、挺、抛”四个字的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后,有的学生经过尝试,说老师的动作最棒。有的同学开始模仿老师的动作,有的学生根据老师的启发,在改进自己的动作,并且编成儿歌。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有投,拿着沙包看来看去。
  师:张锋同学,你怎么不投呢?
  张锋:我个子矮,力量又小,投得近。我在想,如果我把这个沙包安上一个翅膀,只要轻轻一投,它就会飞得很远,这样,我就是投得最远的。
  看着张锋,我没有责怪、批评他。反而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应及时抓住这个同学思维闪光点,激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师:你能告诉大家,怎样给沙包装上翅膀呢?
  张锋:我想可以把沙包设计成像滑翔机形状,长上一对长而薄的塑料的翅膀,再安上一个头和一个尾巴保持平衡,把沙包放在翅膀下正中的位置,这样,一个翅膀的沙包就做好了。
  师:你的设计很新颖,真聪明!老师支持你。并愿意和你一起来设计制作这个智能沙包。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有几个热心的同学们急忙帮他出主意:
  生1:老师,可以在沙包上装一个大气球。
  生2:还可以在沙包后装一个动力伞。
  生3:老师,不用给它翅膀,如果把沙包制作成飞碟一样,它就能飞起来。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没有马上做出肯定的总结,我不想把孩子们刚刚燃起创造的火花画上句号,我要让它生腾,成为燎原之火。
  师:同学们今天的想法都很好,那么,老师给你们留一个作业,看谁能用最短时间制作出一个能飞的沙包。到时候,我们也一起来一个小发明家博览会,尽情地展示你们的作品,好不好?(群生大声说:好!)
  
  二、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思维一旦在课堂上得到解放,他们将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常说:“落在猫脚里的夜鸳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自主学习自主的发展。
  《持沙包掷远》的教学案例,在传统教学思想的视眼里,也许完全不能视为精品,甚至很难算得上好课。这堂课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恰恰在于:我把大量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自己则真诚的充当着“亲密朋友”与“合作伙伴”,仅仅在一些“接口”的环节上适时、恰当地进行适时设疑、点拨、诱导、鼓励,乃至“推波助澜”。大大地激活了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和热情。我认识到以下三点是使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的重要途径。
  1.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封闭式”学习环境下的消极等待转为主动进取。在学生投掷沙包时,我没有在上课开始,就灌输式地去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探究,分小组尝试,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同学的交流、讨论。在学生找到的动作方法基础上,进行总结式示范,学生在老师动作的启发下,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成功地找到一种能投得远的动作方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压抑,他们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的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如此充满活力的课堂,哪个学生会不喜欢呢?
  2.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天地。要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体会到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张锋同学的“异想天开”,这是创造欲望的一种表现。自主发展的理念就是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天才,都有极大的潜能。”通过情知交融的形式把“核心问题”凸现出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让学生自主发展,焕发课堂活力。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的精神,都要给予最热情的肯定、鼓励和呵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完全开放,富于挑战性和趣味性,充实高效、意蕴丰富。
  3.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享受成功的机会。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的个性见解自由表达,独特做法主动展示。创设自主选择的空间,有助于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按自己的选择参加学习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一次次成功,将会激励学生以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其他文献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倾听和接受,在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与精神互通,并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解答,这时教师能否善于倾听、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观点,并能以平等的作风与宽容的态度去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
期刊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灵活、适当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往往能调整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以理性见长的数学课,不妨也在教学中适时地幽上一默,让学生乐上一回,这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均有好处。最近,有幸走进几位“数学大师”的课堂,在赏析他们教学语言艺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
期刊
说起“熟能生巧”,人们常常会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一般认为,数学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会找到窍门,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一条数学学习的普遍规律吗?是否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经验来运用、推广呢?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是有所偏颇的。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辩证地看待,科学地理解熟能生巧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  熟能生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熟练了,就能
期刊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数学教学由于其简洁、干练的线型教学特征,其有效性更值得大家关注。那么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最近聆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的同一节课《笔算乘法》,颇有感触。    一、正确理解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课例1:  小朋友进行贴花游戏:每张纸上贴3朵  师:2张纸上贴几朵?   2× 3=6或3×2=6  师:10张纸上贴几朵?  
期刊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根柱子”,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谈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    一、阅读中积累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
期刊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人提出了重视“文化细节”教学的主张,由于它蕴含着深厚的情理相扣理念。因此,受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  语文是一种特定的文体文化形态。语文课文中总会有些精妙的文化细节,它总是形成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中。虽是构成教学行为的较小单位,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和实施教学时,如果能够深度地探寻这些“文心”,沿着文字脉搏,引领学生细细咀嚼,即使是学生的感悟难点,只要教学方法设计巧妙,学生
期刊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就利用CAI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借助CAI建立表象,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表象是由感知到概念之间的阶梯,它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只有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依据英语教材,以课文对话文本为依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多元性、原生态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课堂生成性、原始状态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的情境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促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下面从笔者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原生态情境教学的体会。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明确道理,养成习惯,陶冶情操提供有趣的理想环境。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运用 乐学爱学 
期刊
课堂40分钟前,我们能做什么?孔子说:“本立则道生。”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的“本”在哪里。作为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一些儿童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即教学的起点,然后把握它们,引进课堂教学,“对症下药”。    一、科学解读教材,联系“教学原点”    新课标指出:“教材与其他读物之不同在于它要通过教学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学赋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