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理念,激发其思维创新及实践能力。考虑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思维性均较强,学生极易感到枯燥、乏味,故在教学中融入相应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鉴于此,主要以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为例,对“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情感教育;策略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后,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除了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外,更要注重到情感方面的体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较少,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故在数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与必要。以下就以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内容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新课程改革后重新确定了几何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试验操作等活动,对空间有更好的理解,并培养其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推理论证能力。新课程将原本的“几何初步知识”改为“空间与图形”,并增加了认识平移、对称现象、认识方向与路线图等内容,这使学习内容更有趣、更现实与有挑战性。
一、创设情感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感到枯、乏味。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理念及方法的转变,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让学生发现兴趣点,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掌握知识与技能。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方向与位置——东南”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教材图片编一个小故事: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森林探险,但在森林里迷路了,只知道出口在东南方向。通过故事的导入方式,学生的兴趣瞬时被激发起来。此时,教师可用教室中的文具、清洁工具等实物进行实际摆放,然后看哪位学生能够最先找出东南方向。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大大满足其动手操作的愿望,对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图形美感激发学生情感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教材中的大量图形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简单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组合或是依据数学重要结论产生的图形。如,在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该节内容中,可向学生展示以下图形:
如果单纯地为学生讲授平移、对称及旋转的概念,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则很难对所讲知识有良好的理解。然而,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剪纸画、玩具等实例,学生则能充分体会图形的美,并能正确把握课本中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将美的图形运用到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美育的发展,成功实现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充分利用课外知识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仍具有爱玩的天性,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浓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一些课外知识开展课堂活动,比如,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数学家故事、某一数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数学中某些结论的由来等。通过这些奇人趣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空间与图形”教材中,课后延伸则是关于七巧板的由来简介,教师可据此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课后自行研究七巧板的组成及其玩法。这样使学生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能认识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图形有关,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四、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多关心、爱护学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教师如果对其关爱有加,并适当给予表扬与鼓励,不但能让学生萌发美德与高尚情操,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起点。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持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不应直接否定或批评,而应适当指正并给予鼓励,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是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发展空间理念、思维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周秀红.浅谈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J].学周刊,2011(17).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情感教育;策略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后,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除了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外,更要注重到情感方面的体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较少,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故在数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与必要。以下就以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内容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新课程改革后重新确定了几何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试验操作等活动,对空间有更好的理解,并培养其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推理论证能力。新课程将原本的“几何初步知识”改为“空间与图形”,并增加了认识平移、对称现象、认识方向与路线图等内容,这使学习内容更有趣、更现实与有挑战性。
一、创设情感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感到枯、乏味。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理念及方法的转变,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让学生发现兴趣点,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掌握知识与技能。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方向与位置——东南”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教材图片编一个小故事: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森林探险,但在森林里迷路了,只知道出口在东南方向。通过故事的导入方式,学生的兴趣瞬时被激发起来。此时,教师可用教室中的文具、清洁工具等实物进行实际摆放,然后看哪位学生能够最先找出东南方向。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大大满足其动手操作的愿望,对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图形美感激发学生情感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教材中的大量图形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简单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组合或是依据数学重要结论产生的图形。如,在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该节内容中,可向学生展示以下图形:
如果单纯地为学生讲授平移、对称及旋转的概念,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则很难对所讲知识有良好的理解。然而,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剪纸画、玩具等实例,学生则能充分体会图形的美,并能正确把握课本中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将美的图形运用到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美育的发展,成功实现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充分利用课外知识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仍具有爱玩的天性,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浓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一些课外知识开展课堂活动,比如,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数学家故事、某一数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数学中某些结论的由来等。通过这些奇人趣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空间与图形”教材中,课后延伸则是关于七巧板的由来简介,教师可据此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课后自行研究七巧板的组成及其玩法。这样使学生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能认识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图形有关,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四、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多关心、爱护学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教师如果对其关爱有加,并适当给予表扬与鼓励,不但能让学生萌发美德与高尚情操,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起点。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持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不应直接否定或批评,而应适当指正并给予鼓励,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是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发展空间理念、思维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周秀红.浅谈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J].学周刊,2011(17).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