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一把写作的金钥匙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取素材,在生活中挖素材,在记忆中追素材,在阅读中借素材,在鼓励中激素材。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行之有效,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策略方法一:活动中取素材
  
  一是开展校内活动。在班队活动、体育锻炼、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实践活动。我曾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趣味体育竞赛,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乒乓板、筷子、弹珠、跳绳。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分别进行拍乒乓球拍、夹弹珠、投篮、集体跳绳比赛。每人三次看别人比赛,自己亲自参加一项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作文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成“无米之炊”。如《第一次放纸飞机》、《拔草》这类作文,假如不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理不出头绪,也谈不出感受。
  二是组织校外活动。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源泉。如,利用双休日和结合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欣赏公园美景,调查瓯江水质,调查石雕文化……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
  以上所述的各类写作实践活动,从参与活动的主体来看,可分指导型和自能型:指导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去调查访问、旅游观光、劳动体验等;自能型则主要是指学生亲自参与且较随意地参与活动,它所体现的是个人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的活动过程。从活动组织的形式来看,作文活动课又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集中型指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参观、竞赛、劳动等,分散型指以小组或个人形式搞的采集、摄影、办小报、做家务、自理劳动等。开学初,我曾采取分散型的写作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形式集体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拍照片,了解家乡近年来在交通设施、城市建设、街道面貌、家庭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完成了一篇习作。而在寒假期间,我也要求个人结合学校大队部在寒假的社会实践要求,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也可以是劳动体验,以日记、作文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写出一篇自己觉得最为满意的习作。
  
  策略方法二:生活中挖素材
  
  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枚硬币、一场游戏,甚至是一场矛盾,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在近半年的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写写感受,结果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教室变亮了,操场变大了,饭菜更香了,校园更美了,同学关系更融洽了……学生由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新的学期校园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记录美的能力。
  
  策略方法三:记忆中追素材
  
  小学生初学写作,也只有对粗糙散乱的生活材料经过自己大脑不断地储存、加工、筛选、整理,锤炼自己的思维,才能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其实,我们成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要将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行之于文,得有个从感受到理解的过程。一种感受在短时间内是很难使人意识到是珍贵的写作材料,经过一段时间,认识逐渐深化,才会如获至宝。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敞开记忆,像过电影似的从过去的岁月里追寻素材,把握素材,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次,我指导学生写《记一次家务活动》的作文,我想到班里有不少同学都应该多多少少干过家务劳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家务劳动时,你感觉怎样?想到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干这个家务活?父母的反应是怎样的?在重点指导后,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回忆阅读教学中的例文、课外材料,敞开记忆来提取素材,写出各类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文。通过让学生追忆脑中贮存的生活场景后,再指导学生来写文章,这样就较为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动起笔来娓娓道来,游刃有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方法四:阅读中借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因此,我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读好书。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小小图书室”,每位学生至少捐出一本课外书,有由专人保管、记录,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另教室有“课外阅读专栏”,并及时更换文章、抄写学生习作、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课堂上尽量挤出时间,专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扩大阅读。
  
  策略方法五:鼓励中激素材
  
  俗话说,自信使人美丽,自信使人快乐,自信使人走向成功。如何让学生信心满怀地去攀登作文的高峰呢?一是注意创设民主,用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畏难心理。其次是多让学生展读自己的习作,引导他们学会互相欣赏,互相评改,及时鼓励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成功,进步的乐趣,不断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习作的殿堂。
  让我们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向五彩缤纷的社会,广泛阅读,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
  责任编辑 王波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县教研室根据课改要求在全县实施 “预学—交流—拓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课前朗读  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时,首先应保证充足的早读,教师应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课文的朗读,单凭课堂上的一两遍朗读根本不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不直接讲解结论,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一、导在认知的偏差处——点拨指导,返回正轨  《语文课
期刊
著名的文学家米哈尔科夫在《一切从童年开始》一书中写道:“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灯,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可见,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多么重要,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的有效性,让孩子在“读”中悟出人生味,是我一直思考并探究的问题。  一、 捕捉空白,激发探索欲望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阅读是一种‘聚会’,是读者被作者相约或召唤入场……”多么真切又含义深远的话呀!我们知
期刊
传统的英语教学整个课堂流程随着教师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被彻底抹杀。课堂教学的智慧成了教师渴望但却无法企及的点缀。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剂良药。开放式教学模式倡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生主体、师主导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境创设,灵活处理教材,灵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开启多元互动,注入智慧之源。笔者就
期刊
语文课本应是鲜活的、充实的、灵动的,然而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学生的沉默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往往把责任推给学生,抱怨他们基础差,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我认为语文课想让学生不再沉默,教师在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的同时,更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策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营造环境,激励学习  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习,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这
期刊
“活动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否则就违背了“活动课”发现、探究、研究,弘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宗旨。  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最基层的农村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授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时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作了一些尝试。  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搜集
期刊
教学目的:  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得知识、信息,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点击鼠标,屏幕出现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彩色图文)  师生朗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期刊
初中英语因为课时有限、节奏紧凑,因此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传授的过程。过分刻板的教学,使课堂显得沉闷单调,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英语成了“哑巴式学习”。因此,如何巧妙地将音乐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就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听——以“音
期刊
教学随笔不同于教后感,也不同于教学反思,它看似随意,却点点滴滴反应出数学教师对教学的爱,它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延伸,是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数学修养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手段。    一、数学随笔的资料来源    1.生活所见是构成数学随笔内容的因素。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看到的素材。这些都能成为我们教学的数学资源。如2008年2月份宁波市区二手房房价具体涨幅如下表(单位:元
期刊
以《一年一度人代会》为课例  第一步,猜想与假设  1.关于人民代表的产生  猜想:⑴人民选举产生,是人民信赖的人。  ⑵事先定好的,只是走走过场。  2.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的地位  猜想:⑴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⑵人民的主人,对人民发号施令。  3.关于人民的主人形象问题  猜想:⑴精明的主人,熟悉事务。  ⑵糊涂的主人,不闻不问。  4.不合格的人民代表,国家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如何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