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感,才能准确地用数来表达信息,才能从繁杂的描述中快速地确定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对发展其计算能力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数的意義理解能力与运算的灵敏度,让他们能对所面对的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就要结合其对数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使之对数产生深刻领悟和直观体验,进而提高数学水平。
  良好的数感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及关键性条件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主要是增强其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用多种方式来表达数,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快速地厘清数学关系并计算结果。当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字和符号的感知力较弱,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与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师,需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从实际出发,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形象化的情境
  部分数学描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难以结合已有的认知形成直观的概念,无法直接厘清描述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教师若是一味地使用讲解的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陷入混乱,更加无法获得良好的数感。而形象化的情境则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构建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这样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又能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使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借助情境来增强数字感知能力。以《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为例。选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高年级学生也亲历过投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教师可将真实的投票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画出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百分数应用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各自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个数据来提问:某个学生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之几?有效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之几?另有部分学生则选择多组数据来提问:两个学生的得票数之差占总票数的百分之几?这样就让课堂进入了自主开放的良性氛围中,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让他们经历探索过程,不仅可锻炼其数学思维,也可增长智慧,让他们懂得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进行质疑,有效地培养数感。
  二、应用探究式的教学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推测、判断和总结能力,在培养他们数感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其独立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完成探索任务。他们一旦对探索结果产生了期待,就能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并且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的指导方式,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促进他们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还能让他们对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数感。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表面积的定义自主寻找答案,提示他们可以采用多重方式得出结论。在这种模式下,探索过程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每个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定能找到与教材、与其他人不一样且方便快速的方法,从而营造出一种愉悦且带有竞争性质的氛围。有些学生通过拆分长方体物品的方式,测量各个图形的面积,最后将数据进行相加;有些学生则只测量三个数据,就快速地列出了算式。他们都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的过程,沉浸在极度认真的状态中。而总结对比环节,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探索中的问题,从而对表面积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入,熟练地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这种形式,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感,提升了自信,也找到了学习技巧,懂得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促进了他们数感的提升。
  三、组织实践活动
  数学是实践性强的科目,只学不用,很难获得良好效果,学生数感的提升更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将理论讲解转化为实践探究与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的本质规律。例如在“负数”的学习中,课后巩固环节以实践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师出示某个地区冬季的温度统计表,让学生对数据中的“-15,-7,-26”等数字进行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厘清这些数字及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在现实生活中负数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这种调查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了解负数的概念,扩大认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解决数的问题的同时,也深入地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特别意义,产生了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数感。实践化数学教学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过程,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数感能力也随之提高。■
其他文献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宽度、深度、难度随着小学生认知水平、语文素养的提升有所增加,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学生阅读量的不足、阅读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等因素影响着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为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其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课内拓展阅读素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效促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拓展教学的实施。  教育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展开讨论。文章基于教师的角度,阐述如何在线上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以保证在疫情影响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很高,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疫情的影响下,新型的线上授课方式出现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师应该注重线上授课。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较好的自制力,线上授课的方式可能会
期刊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用技术去创新教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時代发展潮流,加强信息技术模式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科技魅力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使得语文教学在交互式的科技教学环境下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构建直观教学模式、促进深度理解、发展学生多维能力、拓展语文阅读视野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模式与小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学生学习该学科需有一循序渐进过程。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对他们的后续发展以及综合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培养策略。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该学科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的深层次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其作用尤为彰显。信息技术课堂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却因传统教学的理念、手段陈旧,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导致学生的素养提升不够理想。本文基于课堂教学,围绕培养计算思维这一信息素养核心要素,分别联系生活情境化、思维可视化应用、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等进行阐述,意在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深度化发展,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把学校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知识忘记了,能力便沉淀了下来;灌输的忘记了,熏陶的便沉淀了下来。剩下的东西越多说明教育效果越好,什么都没剩的教育便是无效的教育。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学教育,养育了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具备了人生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学是学生自上学以来就伴随着的一门学科,它关系到人们生活在这世界上的多方面,大到科研军事小到收银找零,人们都需用到数学相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将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将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其准确地掌握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迅速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脱离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另辟蹊径,以微视频的方式展现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通过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视听效果,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巧借微课创设情境,激活学生逻辑思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小学阶段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同时,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就运用科学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与国外部分国家相比,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同时学习兴趣相对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多元化的
数是数学的灵魂,是人们在生活中应用最广的数学知识,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贯穿了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数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提高其生活技能。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工具学科,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着深远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开展计算能力训练,让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数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该阶段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会对数学知识敏感程度更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会更强。所以,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而教师与学生深入对话沟通,是影响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