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本;运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便容易产生错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加以合理运用,比如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本”,并将其作为有效载体来提高数学能力。
一、创建“错题本”的作用与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误做错题,将这些错题收集汇总到一起建立“错题本”,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一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每位学生因自我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不同的,这使得他们在做题时失误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建立“错题本”,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复习工作的效率。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学生课业繁重,在大合堂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解决,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钻研学习,“错题本”的建立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学生难懂、易错问题进行记录,防止学生遗忘而造成知识短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自主自发的行为,老师的传道授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知识点的内化还是需要依靠学生本身,通过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为后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笔者在执教的这几年时间里,对学生数学解题上的错误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不具体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加之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知觉水平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记忆易受干扰、思维定式等现象。因此,在作业、考试观察时对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往往只会注意到一些孤立的东西,不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实物更是缺乏整体观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很短暂。学生还缺乏学习毅力,这主要表现在上多位数或层次繁多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现阶段是五上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和六年级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2.不良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心,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总是缺少那么一份责任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不是丢三落四,就是颠倒错乱,由于抄题目时字迹潦草,结果0和6不分,4和9混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任何题目都口算,这时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懒”,其结果就是“惨”;有些虽然有草稿,但也是随性摆的竖式,这只有浪费时间,结果照样错的;有的孩子一场考试考下来竟然没用一张草稿纸,而是直接在用过的作文稿纸上,或者桌面上进行摆竖式;还有的学生常常发生在草稿本上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却又忘记抄到题目上的情况,或者是在往上抄的时候抄错,这样造成计算上的无辜失分。如,2.4XO.5÷2.4XO.5(出现的错误:擅自加括号,结果理想化)(2.4XO.5)÷(2.4XO.5)。
3.由已有知识和思维定式造成
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正迁移,可是负迁移也会随之而来。这不但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干扰,对新学的知识技能也会起到消极的影响。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当某两个知识点相近或者相似时。
在加减法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学生对退位减法的认识还是很模糊,在前一位“借”了,但在最后的计算中却忘记有“借”这回事。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对对位的法则不是很清楚。在写最后得数的时候操作顺序颠倒了,先划去末尾“0”,再去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有就是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或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这样的错误就会更多。
带分数乘除法中要求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而在课后练习中夹带着一两题是带分数的加减法,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通分后再进行相加减。
三、建立有效的“错题本”的方法
1.归类整理
开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准备好一本专用的“错题本”,将课堂答问、作业和测验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上面并进行归类和整理。比如对犯错的原因做一下分类,如粗心大意型、概念模糊型、分析片面型等。在整理错误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一道错题标注出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学生既可以按错误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分析,又可以按各单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来准确剖析,为今后的学习和复习带来方便,以期提高学习的效率。
2.過程记录
教师平时在讲解错题时,要注意对错题的剖析与讲解,例如错题的题意、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方法等。学生在错题旁边做出清楚的注释,准确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然后纠正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示范,比如建立规范的记录,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要准确有效,找到知识点缺失的原因。学生通过用规范的语言写出分析步骤和过程,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逐渐理清思路。
3.必要补充
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环节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有后续的工作。对于“错题本”中的错误,订正得很认真、整理得很全面,这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掌握和弥补好了知识的漏洞。对于记录的每一道错题,教师还必须教会他们举一反三,理解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做到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4.知识迁移
开始建立“错题本”时,要求学生要做完整的记录,等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和过程后,要求学生自己能根据已有的错题,分析其背后的知识点,并迁移内化,从而完成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整理数学错题本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积极性,要有方法、恒心和毅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使学生明白错题本的作用不仅仅是弄明白这一道错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本学会如何学数学和研究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便容易产生错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加以合理运用,比如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本”,并将其作为有效载体来提高数学能力。
一、创建“错题本”的作用与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误做错题,将这些错题收集汇总到一起建立“错题本”,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一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每位学生因自我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不同的,这使得他们在做题时失误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建立“错题本”,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复习工作的效率。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学生课业繁重,在大合堂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解决,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钻研学习,“错题本”的建立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学生难懂、易错问题进行记录,防止学生遗忘而造成知识短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自主自发的行为,老师的传道授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知识点的内化还是需要依靠学生本身,通过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为后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笔者在执教的这几年时间里,对学生数学解题上的错误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不具体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加之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知觉水平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记忆易受干扰、思维定式等现象。因此,在作业、考试观察时对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往往只会注意到一些孤立的东西,不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实物更是缺乏整体观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很短暂。学生还缺乏学习毅力,这主要表现在上多位数或层次繁多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现阶段是五上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和六年级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2.不良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心,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总是缺少那么一份责任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不是丢三落四,就是颠倒错乱,由于抄题目时字迹潦草,结果0和6不分,4和9混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任何题目都口算,这时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懒”,其结果就是“惨”;有些虽然有草稿,但也是随性摆的竖式,这只有浪费时间,结果照样错的;有的孩子一场考试考下来竟然没用一张草稿纸,而是直接在用过的作文稿纸上,或者桌面上进行摆竖式;还有的学生常常发生在草稿本上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却又忘记抄到题目上的情况,或者是在往上抄的时候抄错,这样造成计算上的无辜失分。如,2.4XO.5÷2.4XO.5(出现的错误:擅自加括号,结果理想化)(2.4XO.5)÷(2.4XO.5)。
3.由已有知识和思维定式造成
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正迁移,可是负迁移也会随之而来。这不但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干扰,对新学的知识技能也会起到消极的影响。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当某两个知识点相近或者相似时。
在加减法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学生对退位减法的认识还是很模糊,在前一位“借”了,但在最后的计算中却忘记有“借”这回事。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对对位的法则不是很清楚。在写最后得数的时候操作顺序颠倒了,先划去末尾“0”,再去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有就是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或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这样的错误就会更多。
带分数乘除法中要求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而在课后练习中夹带着一两题是带分数的加减法,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通分后再进行相加减。
三、建立有效的“错题本”的方法
1.归类整理
开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准备好一本专用的“错题本”,将课堂答问、作业和测验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上面并进行归类和整理。比如对犯错的原因做一下分类,如粗心大意型、概念模糊型、分析片面型等。在整理错误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一道错题标注出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学生既可以按错误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分析,又可以按各单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来准确剖析,为今后的学习和复习带来方便,以期提高学习的效率。
2.過程记录
教师平时在讲解错题时,要注意对错题的剖析与讲解,例如错题的题意、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方法等。学生在错题旁边做出清楚的注释,准确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然后纠正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示范,比如建立规范的记录,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要准确有效,找到知识点缺失的原因。学生通过用规范的语言写出分析步骤和过程,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逐渐理清思路。
3.必要补充
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环节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有后续的工作。对于“错题本”中的错误,订正得很认真、整理得很全面,这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掌握和弥补好了知识的漏洞。对于记录的每一道错题,教师还必须教会他们举一反三,理解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做到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4.知识迁移
开始建立“错题本”时,要求学生要做完整的记录,等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和过程后,要求学生自己能根据已有的错题,分析其背后的知识点,并迁移内化,从而完成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整理数学错题本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积极性,要有方法、恒心和毅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使学生明白错题本的作用不仅仅是弄明白这一道错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本学会如何学数学和研究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