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一、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教师应该千方百计的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摸不着边际,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教学一年级“数数”时,我带着学生游览美丽的校园,边游览边“教学”,问:“我们看到了几棵水杉树、几幢教学楼、几位老师……”在观察中,通过学生数一数,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陌生,原来离自己这么亲近。
  在教学1—10的数的认识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如,师问:“你家有几口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你家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多少?”在师生友好的谈话当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知识。从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去学习数学,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把观察到的信息用数学知识表达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高年级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时,教师手拿一个学生司空见惯的橡皮擦,问学生:“老师现在想把这个橡皮擦切成两个长方体,可以怎样切?他的表面积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回答出几种不同的答案。这样的题目源于生活,而且是一题多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感觉数学就来自于生活。
  二、数学中的生活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例如: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找两位同学表演一下。首先让两位同学(甲、乙)各站教室一头,师喊“开始”两人就从两头向中间走去,直到两人“相遇”时,师解释这就叫“相遇”,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同时、相向”等词语的含义,接着教师问:“他们两人走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得知时间是相同的。继续问:“他们两人走过的总路程是多少?怎样求呢?”学生有的说:“这段路程是两人走的,所以可以用甲走的路程加上乙走的路程。”有的说:“他们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算出他们的速度和再乘走的时间,这样也得总路程。”当然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这样的教学,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组织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乐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练习,如“我们城市由于电线整改,现在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工作。甲队每天架设200米,乙队每天架设300米,工作了6天,共整改电线多少米?”像这样的题目,学生就不讲自明了。我们还可以再作一些扩展性练习,如“我们学校要购买一批1000套的夏季校服,现在由甲、乙两个服装厂同时加工,甲服装厂每天加工30套,乙服装厂每天加工35套,加工20天,够吗?”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这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就说:“我们可以先算20天一共可以加工多少套,再与1000套相比较。”还有的说:“我们也可以先算一下两人每天加工65套,1000套需要加工多少天,再和20天作比较。”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思维。如果仅仅围绕课本例题,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数学知识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只能是短暂的,而且学生不会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实践证明,教育应该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境遇发生关联,做到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传统教学模式诸多因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物理教学理念应运而生,要求物理教学必须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也必须要贴近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索来不断揭示其中所含有的物理规律,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物理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的学习与学
随着家蚕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研究的逐步深入,家蚕转基因技术在作为鳞翅目模式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蚕丝产业领域的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家蚕转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已经成为蚕
论文以乳酸杆菌肽聚糖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对小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作用及免疫细胞因子作用,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研究其对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探讨了乳酸杆菌肽
摘要:适时、有效地改进拓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具体细化相关关键教学环节的理念更新与方法改进,侧重激发、培养学生群体灵活发散的学习探究思维以及扎实稳固的应用能力,从而快速协调地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系统学生群体学习应用能力的塑造锻炼与学生群体成长发展的协调双赢。  关键词:中学语文;关键环节;难点重点;更新探索;具体改进  中图分类号:H319  字词认读、阅读理解、作文写作作为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并通过引导与教学促进学生发
中图分类号:H319  在现代教育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决定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语文教师的状态,基本上可以这么说,语文教育是否精彩主要看教师,精彩的语文教师就是精彩的语文教育。  健朗的精神状态是精彩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健朗的精神状态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一种理性把握,如果没有经过广泛的阅读与大量的思考支撑,没有相对独立的批判精神,没有一定的理性的思辩能力,语文教师就会很难出类拔萃,
配套系的选育与保持是养猪生产上的重要问题。我国自主培育的配套系猪种与从养猪发达国家引进的配套系猪种,群体规模有限,都存在保种与复壮的问题。本研究是以冀合白猪为对象,通
目的:本研究以兔为动物模型,研究卵巢组织的新鲜自体、异体移植以及冷冻自体移植后性激素的分泌和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人类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方法:将3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