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正借由自身图文并茂的综合艺术魅力,超越国界,征服着数以万计的读者。同时,广大语文教师也把绘本——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引入语文教学,依托精彩纷呈的绘本为学生搭建生动而高效的语文实践舞台。
仔细阅读众多被选入教学领域的绘本后,我们发现除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的精练隽永外,细节魅力也是其独具的特色之一。“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于作者个人的癖好。但也有的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绘本细节,向读者传递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角色的心理变化、作者的价值观等多重信息。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绘本细节中,观察、发现并读懂细节时,就会对绘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绘本细节,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绘本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阐述绘本细节教学的策略:
一、聚焦细节,推理故事情节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以及封底,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只是画着精美无关的图案而已。尤其是封面,更能让孩子在学习前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封面,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师课件出示封面,略)
生:我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只母鸡和一只狐狸之间。
师:你发现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猜测吗?
生:故事肯定是讲母鸡萝丝去散步,而狐狸偷偷跟在她身后想吃掉她。
师:看看这两位主人公,你们猜,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这只母鸡长得有点呆头呆脑的,而狐狸却长得很狡猾,也许最后是狐狸把母鸡吃了。
生:我有不同猜想。有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也许母鸡就是这样的呢,而且书名里一点都没讲到狐狸,我想最后狐狸应该吃不到母鸡才对。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发表的见解也挺有道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吧……
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The Pleasures 0fChildren’s Literature,1996)一书中开门见山地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绘本的封面往往是故事的开始,通过聚焦封面细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封面的人物形象对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致预测,既统领了教学,又发展了孩子从观察出发的推理能力。
二、对比细节,感受角色心情
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除了看似憨憨的母鸡萝丝与精明狡猾却总倒霉的狐狸外,还存在着一个看似无用的配角群体。正是他们,见证着母鸡与狐狸之间的这番追逐。这是母鸡萝丝走到池塘边时,狐狸发起攻击的前后场景。两幅图中,池塘中小青蛙的神态很值得学生去对比与解读。
师:瞧,狡猾的狐狸在池塘边又向萝丝发起进攻了。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幅图里的两只小青蛙正蹲在石头上,它们看见母鸡萝丝后面跟着狐狸时,非常焦急。
师:你从哪些神态看出他们的焦急啊?
生:小青蛙们两条前腿举着,好像拼命想暗示母鸡:后面有危险!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还有吗?
生:我还看见它们的嘴巴好像也张开了,想发出叫声提醒母鸡。
师:可是小青蛙的这些预警母鸡萝丝收到没有?
生:她还是面无表情,毫不在意。
师:再看看第二图,小青蛙又怎样了?
生,哈哈哈,小青蛙被狐狸吓了一大跳呢!狐狸一扑,没想到自己掉进了河里。
生:我发现小青蛙们跳起来时特别轻松,它们的眼神好像都不太瞧得起倒霉的狐狸呢。
师:看来,小青蛙和咱们一样,对母鸡萝丝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在画面上某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留下一个或几个类似插科打诨的人物,制造一点笑料,早就是画家们的传统了。”(彭懿)当然,作为配角出现的小青蛙,在这两幅图里神态动作的变化,让学生们进一步对狐狸的倒霉充满了鄙夷,对母鸡看似憨憨却总能化险为夷的遭遇充满了钦佩。
三、整合细节,揣摩作者意图
一头在农田里吃草的山羊,成了母鸡在干草堆与磨坊中从狐狸爪下脱身的两次见证。把这头山羊出现的四幅图整合起来看,孩子们又能从山羊的形象中解读出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这头山羊见证着母鸡萝丝在干草堆与磨坊的两次脱身。它停下了吃草,专注地望着母鸡和狐狸。你能看懂山羊的目光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里的山羊抬着头,翻着白眼在看狐狸的洋相呢。它好像在说:狐狸,你太笨了。
生:萝丝走向干草堆的时候,山羊朝她行注目礼,应该是对萝丝感到很佩服吧。
生当经过磨坊时,路边的小鼹鼠和山羊一同抬起头,也许是在等着看狐狸又一次倒霉吧。
生:最后,当狐狸被磨坊上的面粉砸中的时候,远处的山羊扭过头看着这一切,好像狐狸的这一切遭遇应该都在山羊的预料之中吧。
师:作者为什么要加上山羊这一个角色呢?
生:在萝丝与狐狸的故事中,母鸡萝丝从头到尾都没有回头看过一眼,她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事。狐狸的倒霉样子都是农场里其他动物们看见的,所以要加山羊。
生:我发现山羊在农田里,脚步也没动过,就是简单地抬头、扭头,很容易就看到母鸡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它一点儿也不奇怪,我觉得可能在它眼里,狐狸抓不到母鸡却老是自己倒霉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绘本中,“傻大姐”萝丝始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往前走,眼睛半闭半睁,是她故意不回头看,还是真不知后面的危险?她是“大智若愚”,还是“傻人有傻福”呢?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从细节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意外地得到多元解读,这也许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吧!孩子看了,乐了,作品就活了……
四、活化细节。创造延伸画面
作为绘本,图画的形象生动是毋庸置疑的。在以下两幅图中,蜂房里连绵不断飞出的蜜蜂向着狐狸飞去。教师完全可以将此细节活化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结局作出更精彩的诠释。
师:成千上万的蜜蜂飞了出来,向着狐狸直扑过去。狐狸逃啊逃,他逃出了我们的视线,他可能会逃到哪里?你听到他的叫喊了吗?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小河边,他扑通跳下去,使劲憋着气。可当他抬头换气时,蜜蜂叮上他的鼻子,他嗷嗷叫了起来:“救命啊,救命啊!”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家里,赶紧把门窗紧闭。可是蜂群们还是在他屋子外面嗡嗡地绕来绕去。狐狸喊道:“快走快走,我今天够倒霉了,没有吃到母鸡,反倒受了一身的罪……”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树林里,躲进了草丛中,他自言自语地说:“下次再也不能惹农场里的那只母鸡啦!哪怕她再肥,也只能偷偷流口水啊。”
由于绘本的呈现方式集中了声、文、图、像等因素,因此,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将绘本细节活化,完全展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倒霉的狐狸形象从绘本中延伸到了生活场景中,通过学生的创作续编更让狐狸活生生地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同时,通过对结局的创造续编,让学生们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绘本阅读碰撞后的真情实感。
绘本细节,犹如一朵朵野花,藏身于枝叶茂盛的密林中。当教师与学生共同用慧眼去采撷并感悟细节时,绘本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才真正能得到体现: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加深了,图画与文学的审美情操提高了,阅读的感悟能力进步了。预约细节,就是预约生成;把握细节,就是把握精彩!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带领学生在神秘的绘本中探索发现,语文综合能力也定会在充满了生命意义的追寻过程中得到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31 0012)
仔细阅读众多被选入教学领域的绘本后,我们发现除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的精练隽永外,细节魅力也是其独具的特色之一。“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于作者个人的癖好。但也有的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绘本细节,向读者传递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角色的心理变化、作者的价值观等多重信息。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绘本细节中,观察、发现并读懂细节时,就会对绘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绘本细节,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绘本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阐述绘本细节教学的策略:
一、聚焦细节,推理故事情节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以及封底,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只是画着精美无关的图案而已。尤其是封面,更能让孩子在学习前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封面,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师课件出示封面,略)
生:我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只母鸡和一只狐狸之间。
师:你发现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猜测吗?
生:故事肯定是讲母鸡萝丝去散步,而狐狸偷偷跟在她身后想吃掉她。
师:看看这两位主人公,你们猜,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这只母鸡长得有点呆头呆脑的,而狐狸却长得很狡猾,也许最后是狐狸把母鸡吃了。
生:我有不同猜想。有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也许母鸡就是这样的呢,而且书名里一点都没讲到狐狸,我想最后狐狸应该吃不到母鸡才对。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发表的见解也挺有道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吧……
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The Pleasures 0fChildren’s Literature,1996)一书中开门见山地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绘本的封面往往是故事的开始,通过聚焦封面细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封面的人物形象对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致预测,既统领了教学,又发展了孩子从观察出发的推理能力。
二、对比细节,感受角色心情
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除了看似憨憨的母鸡萝丝与精明狡猾却总倒霉的狐狸外,还存在着一个看似无用的配角群体。正是他们,见证着母鸡与狐狸之间的这番追逐。这是母鸡萝丝走到池塘边时,狐狸发起攻击的前后场景。两幅图中,池塘中小青蛙的神态很值得学生去对比与解读。
师:瞧,狡猾的狐狸在池塘边又向萝丝发起进攻了。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幅图里的两只小青蛙正蹲在石头上,它们看见母鸡萝丝后面跟着狐狸时,非常焦急。
师:你从哪些神态看出他们的焦急啊?
生:小青蛙们两条前腿举着,好像拼命想暗示母鸡:后面有危险!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还有吗?
生:我还看见它们的嘴巴好像也张开了,想发出叫声提醒母鸡。
师:可是小青蛙的这些预警母鸡萝丝收到没有?
生:她还是面无表情,毫不在意。
师:再看看第二图,小青蛙又怎样了?
生,哈哈哈,小青蛙被狐狸吓了一大跳呢!狐狸一扑,没想到自己掉进了河里。
生:我发现小青蛙们跳起来时特别轻松,它们的眼神好像都不太瞧得起倒霉的狐狸呢。
师:看来,小青蛙和咱们一样,对母鸡萝丝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在画面上某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留下一个或几个类似插科打诨的人物,制造一点笑料,早就是画家们的传统了。”(彭懿)当然,作为配角出现的小青蛙,在这两幅图里神态动作的变化,让学生们进一步对狐狸的倒霉充满了鄙夷,对母鸡看似憨憨却总能化险为夷的遭遇充满了钦佩。
三、整合细节,揣摩作者意图
一头在农田里吃草的山羊,成了母鸡在干草堆与磨坊中从狐狸爪下脱身的两次见证。把这头山羊出现的四幅图整合起来看,孩子们又能从山羊的形象中解读出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这头山羊见证着母鸡萝丝在干草堆与磨坊的两次脱身。它停下了吃草,专注地望着母鸡和狐狸。你能看懂山羊的目光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里的山羊抬着头,翻着白眼在看狐狸的洋相呢。它好像在说:狐狸,你太笨了。
生:萝丝走向干草堆的时候,山羊朝她行注目礼,应该是对萝丝感到很佩服吧。
生当经过磨坊时,路边的小鼹鼠和山羊一同抬起头,也许是在等着看狐狸又一次倒霉吧。
生:最后,当狐狸被磨坊上的面粉砸中的时候,远处的山羊扭过头看着这一切,好像狐狸的这一切遭遇应该都在山羊的预料之中吧。
师:作者为什么要加上山羊这一个角色呢?
生:在萝丝与狐狸的故事中,母鸡萝丝从头到尾都没有回头看过一眼,她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事。狐狸的倒霉样子都是农场里其他动物们看见的,所以要加山羊。
生:我发现山羊在农田里,脚步也没动过,就是简单地抬头、扭头,很容易就看到母鸡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它一点儿也不奇怪,我觉得可能在它眼里,狐狸抓不到母鸡却老是自己倒霉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绘本中,“傻大姐”萝丝始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往前走,眼睛半闭半睁,是她故意不回头看,还是真不知后面的危险?她是“大智若愚”,还是“傻人有傻福”呢?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从细节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意外地得到多元解读,这也许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吧!孩子看了,乐了,作品就活了……
四、活化细节。创造延伸画面
作为绘本,图画的形象生动是毋庸置疑的。在以下两幅图中,蜂房里连绵不断飞出的蜜蜂向着狐狸飞去。教师完全可以将此细节活化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结局作出更精彩的诠释。
师:成千上万的蜜蜂飞了出来,向着狐狸直扑过去。狐狸逃啊逃,他逃出了我们的视线,他可能会逃到哪里?你听到他的叫喊了吗?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小河边,他扑通跳下去,使劲憋着气。可当他抬头换气时,蜜蜂叮上他的鼻子,他嗷嗷叫了起来:“救命啊,救命啊!”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家里,赶紧把门窗紧闭。可是蜂群们还是在他屋子外面嗡嗡地绕来绕去。狐狸喊道:“快走快走,我今天够倒霉了,没有吃到母鸡,反倒受了一身的罪……”
生:狐狸逃啊逃,他逃到了树林里,躲进了草丛中,他自言自语地说:“下次再也不能惹农场里的那只母鸡啦!哪怕她再肥,也只能偷偷流口水啊。”
由于绘本的呈现方式集中了声、文、图、像等因素,因此,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将绘本细节活化,完全展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倒霉的狐狸形象从绘本中延伸到了生活场景中,通过学生的创作续编更让狐狸活生生地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同时,通过对结局的创造续编,让学生们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绘本阅读碰撞后的真情实感。
绘本细节,犹如一朵朵野花,藏身于枝叶茂盛的密林中。当教师与学生共同用慧眼去采撷并感悟细节时,绘本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才真正能得到体现: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加深了,图画与文学的审美情操提高了,阅读的感悟能力进步了。预约细节,就是预约生成;把握细节,就是把握精彩!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带领学生在神秘的绘本中探索发现,语文综合能力也定会在充满了生命意义的追寻过程中得到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31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