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字校园系统的构建策略分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师信息技能的提高,人们对校园网有了更多的应用需求和期望。与此同时,校园网中独立应用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却阻碍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有效整合校园内的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我校对数字校园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调研与分析,确立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基于教师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信息化现状确定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为避免“闭门造车”,我校在确立目标前调研了大量文献,并到多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对于信息化运用,大家多在教育教学的周边打转。其中,大学最典型的应用是“卡应用”,用于买水、买电、交学费、借阅图书等;中小学最典型的应用是“电子记录”,记录学生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等。我们还发现,信息化运用“只种不收”,即在课堂上用了多媒体,却没有对教学效果予以检测。
  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对上述现状进行了分析、研讨,重点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最擅长什么,进而认真反思: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教师需要哪些信息?为利于自我调整,学生需要哪些信息?为帮助学生成长,家长需要哪些信息?为提升管理品质,管理者需要哪些信息?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这些信息?最终,确立了以下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构建数字校园软硬件环境,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学校各项管理为中心,构建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品质;以教师应用为中心,构建教、研、学、练为一体,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与教学评价于一身的教科研应用平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造洁净、健康的网络学习与交流空间;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信息发布平台,开辟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
  二、分解建设目标,细化需求文档
  建设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问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梳理,制作出细致的需求文档。需求文档的制作,需要综合考虑数据流向与系统角色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以德育问题为例)。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班主任: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都很好,那他们的综合表现如何呢?
  学生:我在哪个学科的表现最好?除了成绩,我的综合表现在班级处于什么位置?
  家长:对于我孩子最近的表现,教师说得挺笼统的,我想知道具体点儿。
  管理者:学校的管理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
  2.解决问题的方式
  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教师意识到有些学生走出了自己的“视线”,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记录在案。
  3.数据的收集
  开发课堂评价系统,使教师在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表扬或提示信息。系统界面以座次表形式列出学生姓名。教师给出表扬或提示信息后,系统会自动记录数据录入时间、录入教师的姓名等信息。
  4.数据的分析
  (1)系统可以主动提示一段时间内未被教师关注的学生名字,引起教师的注意。
  (2)系统提供综合表现列表给班主任,并可分时间段显示详细信息。
  (3)系统自动将学生的当日表现数据推送到每位家长的个性化网页,并支持历史查询。
  (4)系统给学生提供自己的表现数据列表,并为学生提供改进建议。
  (5)系统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录入情况列表,提供按年级、班级查询或直接定位到某位学生的数据查询功能。
  5.系统使用积极性调动方案
  系统在收到数据时自动给予积分奖励,学生在获得表扬或提示后,系统会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积分。教师、家长如果录入数据,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学校可以利用该积分开展活动,调动大家使用的积极性。
  三、开发与调试
  当需求非常明确,就可以进入开发与调试阶段了。这一阶段大致经历理念与框架确立、方案设计与培训、应用测试、系统改进几个环节。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软件公司的密切配合,建议应用方介入调试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
  一个成功的数字校园系统一定是使用上的成功。其系统建设的完成只是第一步,我校的经验是:第一,改变模式一定要转变观念;第二,机制建设与系统建设同等重要;第三,形式一定要承载内容;第四,交流改进,促进系统更好地发展。
  四、我校数字校园的系统架构及功能
  我校数字校园的系统架构如下图。
  
  1.作业诊断系统
  利用该系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学校管理者也可以监测到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以及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加强教学指导。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个性化作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性作业。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可自动评分,并马上给出是否正确的反馈,便于师生明确当堂课的掌握情况,并可根据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这类作业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和在机房上的网络课。对于非标准化的作业,学生做完并上传后,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各题的出错率等,并编写作业日志。系统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份错题本,便于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也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错题情况。
  2.考试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组卷、考试安排、自动分析成绩等功能。包括总分、平均分、标准差等若干项指标,还可计算每道题的得分率、失分率,教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质量分析。
  利用该系统,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查看历次考试的成绩曲线。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每次考试各班级的成绩,及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3.教师交流共享平台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查询大量素材,与许多教师进行研讨,并制作精美的课件。一旦课程结束,这些珍贵的资料往往会被“束之高阁”,而其他教师准备同样的课又会重复同样艰辛的查找资料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教师交流共享平台。该平台能按照现行教材版本进行编目管理,目录层次依次为:学科→第几册→第几课。每课下面设立电子教材、教案、课件、备课资料、题库、反思、视频、创新作业、教学研讨等栏目。其中,题库中收藏了针对每节课的“反馈性训练”,每道题都对应一个知识点和难度等级。一些实用、美观,但暂时无法与教材对应的资源,则放在公共资源库。
  4.校园安全系统
  学校采取网络门禁管理。由于我校门外来往车辆较多,为保证学生交通安全,同时防止其他社会人员随意进入校园,放学时只有经认证的家长才能通过门禁进入校园。非放学时段,家长通过网络预约,再凭借手机二维码和二代身份证,才可以在预约时段进入校园。
  5.德育评价系统
  涵盖课上评价、课下评价、同伴评价、成长足迹等。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等关键工作。学校的稳固发展离不开校长的正确领导,但仅凭校长一人之力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校长在引领学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解决困难、促进发展?信息化领导力是其核心且首要的因素。  一、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有些学者认为校长的信息化
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该动画一经推出,深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所以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学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表现出懈怠厌倦的心理。如何维护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呢?  根据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结合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和开发Flash课件的经验,我对《Flash基础动画制作》这门课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即采用
数字校园建设有其美好的蓝图,但我校的现实却不容乐观。我校是北京远郊一所农村学校,全校近190名教师,教师用机仅达到70台,个别办公室四五位教师合用一台电脑,直至2011年1月才达到人手一机。经过几年的使用,交换机、服务器、教室的硬件设施等已趋于老化,亟待更新。校园网的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不够丰富,不能体现交互性。到目前为止,很多教师对于数字校园了解甚少。如何让干部教师从不认可到认可
对著名作家张贤亮的过早离世,我一直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感到沉痛。与张贤亮交往的一些往事,也常常浮现在眼前。  我是1985年担任光明日报常驻宁夏记者的,而张贤亮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此前,我也是个文学青年,所以对他的文学创作很关注。早在1980年前后,我就读过他发表在《宁夏文艺》上的小说《吉普赛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在这样的春天里》,对他的小说印象很深,对他本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技术除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途径、方法和环境。借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如何利用多种技术、采取多维途径形成区域层面多元化发展局面,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工作重心。    一、运用多种技术,
2009年11月3日,巴西时间11:50,经过近60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组代表团一行6人,终于抵达了位于大西洋彼岸的巴西故都——美丽的海滨城市萨尔瓦多。迎接我们的是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洁白无瑕的朵朵白云、铺满大地的金色阳光,还有萨尔瓦多人民的热情。  Microsoft全球创新教师大会是Microsoft“携手助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与项目的学校和教师
数据采集器是把实验过程中的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出,实现了数模之间的转换。而声卡也是一个同样具备数模转换功能的设备。利用声卡在音频范围内代替专用的数据采集器,大大降低了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数据采集器的门槛。但是由于普通声卡只能接受音频范围(20Hz~20kHz)内的交流信号,不能对直流信号或缓变交流信号进行采集。而中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教学内容里,直流信号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在教学中使用电脑声卡代替专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吉林省初中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中,马芳老师上的课——《用Excel绘制统计图》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笔者有幸作为评委现场观摩此课。这堂课没有局限于Excel绘制统计图操作技能的教学,而是充分地挖掘了信息技术操作背后的原理和方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担心信息技术课程沦为“微软培训班”,教师只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的操作技能,没有真正突出信息技术课程应有的价值。但通过这堂课,我看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需要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知道“关键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一些搜索技巧。    
精彩的录像课不仅要任课教师讲得好,也要摄像教师录制得好。但总有摄像教师说:“画面清楚、图像稳定、有声就完成任务了,课的好坏是任课教师的事,与我无关。”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多年的学习和拍摄经验显示,只要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拍出一节好课。一个中心是指:“观者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拍摄中就时时捕捉什么。”两个基本点为“画面和声音”,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构图合理,图像简洁清晰,声音清楚。下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