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出版社之间以及国内外出版社开展版权交易活动日益频繁,版权合作特别是国际版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专业从事翻译出版事业的出版机构之一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文社”),曾经在国内率先推出正式购买版权的翻译小说,成为中国出版业开展规范的国际版权合作的先行者。当年《乱世佳人》续作《斯佳丽》的引进出版,无论在国内外出版业还是中国读者中都产生过重大影响。20年来,译文社国际版权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回顾译文社开展国际版权合作的实践,结合对当前出版业“走出去”以及提高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问题的思考,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不断拓宽新形势下国际版权合作的视野
版权合作与贸易对于中国出版业的重要意义,是随着中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步凸现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出版随着国人对世界了解的需求极大增长,经历了极其繁荣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仅有几家专业的翻译出版社,到现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几乎全部都在出版国外引进图书,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目前中国书业年出版品种达到32万种之多,仅仅依靠原创作品,不能支撑起巨大的阅读市场。中国每年引进输出图书版权达到15000~20000种,其中80%为引进版权。一方面,中国读者渴望了解世界的阅读需求,刺激了出版业引进国外图书的热情;另一方面,版权合作与贸易的确是出版社获得内容资源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版权合作与贸易不仅丰富了国内图书出版品种,满足市场阅读需求,而且为出版社经营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专业翻译出版社而言,版权合作和贸易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版权合作和贸易在现代出版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版权合作和贸易是翻译出版的生存基础。译文社长期专门从事翻译出版工作,引进图书版权构成我们出书的主干,我们对版权贸易的地位作用有着尤为深切的理解。多年来,我们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国外优秀文学作品,其中涌现出大批畅销书,也不乏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为出版社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与我们合作的国外出版社和作者获得巨大的收益。目前,我们每年用于支付国外版权贸易的费用已经达到近千万元,各种图书授权收入也接近这个规模。可以说,版权贸易已经构成出版社收支的重大支撑点。从与我们合作的大量跨国出版企业的情况看,不少国外出版集团海外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很高,甚至远远大于本国业务收入。中国出版业要走向世界,必然应当高度重视版权合作与贸易的产业价值。因此,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掘版权合作与贸易的产业价值,努力扩大合作规模,提升版权合作与交易的能力。
第二,版权业务是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社的重要业务开拓领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当今出版业不可忽视、不能回避的重要发展趋势。数字时代到来将把版权资源的重要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传统出版业还能依赖垄断地位和不公平交易寻租来维持生存,那么,数字出版的发展将打破这些障碍,必然要求出版社具备真实的内容提供能力。数字出版条件下能够得到发展的出版社必然具备两大价值:一是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专业选择和加工,二是能够对出版物进行大规模营销和传播。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导致的出版介质变化,使得出版业逐渐渗透到信息、电子制造等许多新的产业领域,而出版社与新的出版载体合作越来越依赖版权贸易的方式。译文社长期从事版权合作,历来十分重视版权部门的建设,我们较早设立专门的版权部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版权经理人员。近年来,我们要求版权部门突破原有的单纯为编辑部门提供版权合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大力开拓数字版权等版权贸易新业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积极探索国际版权合作的领域
译文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翻译出版业务,因其业务的专业性,在版权合作和贸易中既有同其他出版单位一样的普遍做法,也有自身的特点。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合作和贸易对于提升出版工作水平和出版社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在做好图书版权引进工作的同时,对其他出版领域的版权合作和贸易也进行了积极的拓展。
第一,全面专业地引进精品图书。在图书版权引进方面,我们坚持专业化出版理念,集中精力在外国文学、外国学术著作和外语学习教育读物出版领域进行开拓。近年来,译文社每年签约获得授权的外国图书在200种左右,在“量”上保持稳中有升,在“质”上力求好中选优。在每个出版门类中,重视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高端专业作品乃至通俗作品各个层次的选题结构,力争全面反映各国文学、文化、学术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学者及其成果,便于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士全面接触和了解。对于重要门类、国家和重点作家的作品,我们强调完整引进,形成系列,不仅有代表作和畅销作品,而且包括尽可能多的相关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国内首次出版或者国内外同时出版。例如,在100多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我社已经出版了其中60位作家的作品集,如斯坦贝克、海明威、君特·格拉斯、纳博科夫、托妮·莫瑞森、索尔·贝娄、耶利内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等等。我们还推出了如米兰·昆德拉、玛格丽特·杜拉斯、苏珊·桑塔格、村上春树等数十位当今国际知名作家的较为完整的作品系列,每个系列多达二三十个品种,并仍在开放扩展中。这些作品不仅成为长期受到读者欢迎的常销图书,而且从中产生了大批累计印数百万以上的畅销书。
第二,成功探索开展期刊版权合作。1988年,译文社经国家批准,率先与法国桦榭出版集团在时尚类杂志出版方面展开了版权合作,推出了《世界时装之苑》。经过长期的努力,该杂志在国内读者中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已经占据时尚期刊广告市场的首位。目前我们在时尚类杂志的合作规模和品种方面也有了新的延伸。译文社在期刊版权方面成功的合作模式,也为以后国内大部分合作期刊所仿效。
第三,积极推进版权输出。基于业务定位,译文社以引进翻译出版国外图书为主业,但我们也高度重视发掘版权资源,积极探索版权输出业务。译文社拥有以《英汉大词典》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自主研究编纂的多个语种双语工具书。目前这些双语工具书特别是大型词典因其起步较早、修订较多、权威性较高而广受读者赞誉,仍然在双语工具书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另外,我们在长期的翻译出版实践中十分重视译者队伍建设和译本质量把握,积累了大量一流翻译家的译本资源。上述优质资源版权都是我们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的雄厚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做好这些资源的市场维护工作的同时,制订版权销售计划,要求版权部门努力挖掘版权输出潜力,使授权收入每年都获得大幅度的增长。
第四,开拓数字产品版权授权业务。随着数字出版热潮的兴起,版权合作与贸易出现了新的商机。我们敏锐把握这个新的机遇,充分发挥原创大型工具书适合数字出版的优势,迅速加大与国内外电子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开拓了数字产品授权业务。在数字版权授权中,我们坚持少而精、高回报的原则,把突出图书品牌作为前提条件,注意选择信誉良好、业务成熟、实力领先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采取长期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出版产品。迄今,译文社已有近20本词典工具书和学习类图书以及100多种文学名著授权了电子权利,产品类型包括学习机、电子词典、手机、手持阅读器和电子书,产品型号近100种,此外,还有40多种文学名著和词典工具书对外授权了翻译权、改编权和译本使用权。
三、成功开展国际版权合作
需要相关必要保障
版权合作与贸易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整个出版社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支持。从某种意义来说,版权合作能力体现着一个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在多年的国际版权合作过程中,译文社始终十分重视从整体上提升版权管理的水平,塑造诚信形象,为扩大国际版权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出版社国际版权合作最重要的保障是品牌。译文社从建社以来,就一直强调出书的专业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树立起外国文学、西方哲学和双语工具书等领域的出版品牌。近年来,在大众图书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出版社发展的首位,绝不降低出书品味,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整体营销能力,使译文版图书在业界和读者中赢得广泛的声誉,也得到国外合作方的高度赞赏。在我们品牌出版领域,许多国外出版商和代理主动向我们推荐产品,并把译文社列入各类畅销书授权的首选对象之一。
国际版权合作也依赖于出版社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图书从引进到出版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会对版权合作产生影响。译文社版权交易合同数以千计,与译者、原创作家签订的有效期内的合同也达到数千份,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合同,也有大量合同到期和续约,稍有疏忽,就会对出版社信誉和利益带来损失。为此,我们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开发了应用软件,对版权合同的各项要素进行管理,随时提醒编辑和有关部门做好履约工作。与此相关,我们建立了十分严格的版税结算制度和销售报告制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版税支付,同合作方和权利人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另外,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出版流程管理系统,将版权合同履约事项纳入其中,提高各个出版环节计划执行率,保证版权合同的正常履行。
专业的版权合作需要专业的工作团队。为保证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顺利开展,译文社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版权部门的地位和工作主动性。我们设有专门的版权部门,配备相当数量精通多种语言和版权法规知识、熟悉出版业务和合作对象的版权经理,建立专门的版权管理制度,将所有版权管理职责和权限集中归口。版权经理不仅处理合作接洽事务,而且介入选题列选,还负责所有版权法律事务。近几年,我们还进一步要求版权部门从版权事务机构向版权贸易主体转型,主动加强与国外出版商和作者的直接联系,为编辑部门提供更多及时的选题信息,积极开拓版权销售渠道,直接为出版社创造价值。整个团队分工细致,配合默契,工作高效,屡获嘉奖。
打击盗版侵权是成功开展国际版权合作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盗版侵权是困扰品牌出版社发展的顽症,在国际版权合作中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国外出版商和作者对此极为敏感和不满。维护国外权利人的著作权,做好反盗版侵权工作,是出版社进行国际版权合作与贸易的必要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打击盗版侵权的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出版单位为权利人维权的力度不足。近年来,译文社总结了以往维权工作的经验教训,显著加大了打击盗版侵权的力度。我们选择若干屡遭侵权盗版的品牌图书,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杜拉斯的《情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再如享有盛名的品牌词典《新英汉词典》《新英汉小词典》和《新德汉词典》等作为重点,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主动出击。几年内处理各类侵权案件近40起,获得赔偿近百万,并对其中典型案件通过媒体反映,以实际行动向合作方和权利人宣示我们保护其权益的力量和决心,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努力破解当前国际版权
合作中的问题
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是出版业“走出去”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渠道,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出版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出版社开展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也面临诸多制约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突破。
例如现在引进版权存在较多的无序竞争问题。国内出版社现在几乎都在出版引进版权图书,加上不少有实力和策划能力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也加入引进版权竞购行列,版权竞争日益激烈。相当部分出版单位和民营出版公司更加看中引进图书的市场价值,把引进版权图书作为开发选题的捷径,集中力量争夺畅销书,甚至不惜开出天价版税预付金。引进版权的市场竞争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图书出版有自身的规律。一个作者的作品有畅销的,也有不那么畅销的,专业的出版社应当考虑对作者、出版门类和内容领域的全面反映,而不应仅仅盯住畅销书。另外,作者和作品的市场影响也有一定的培育过程,出版社将国外作者和作品介绍到国内并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市场投入,因此,专业的版权授权做法都会考虑到已经购买版权的出版社在新作品版权购买时的优先权。更何况,翻译图书的质量与出版社选择译者能力及编辑的专业加工把关水平密不可分,译本质量也应当是版权引进的重要标准,而目前国内出版业对翻译出版并无资质管理的门槛。如果不讲上述前提,一味只以报价高低来竞争版权,那对出版业发展必然产生不良影响。对此,译文社的态度是坚持将出版品牌建设作为追求,在此前提下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力争以综合优势来赢得市场和合作方的信赖。我们决不在乎一两本畅销书版权的得失,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将我们看中的优秀图书的质量和市场推广做到最好。
又如数字版权开拓是出版社版权合作和贸易的重大课题和新的增长点,但目前还存在许多法律上、经营上的难点。开展数字版权授权必须拥有数字版权,而目前国内出版业对数字版权的法律定位没有定论,出版社要取得数字版权也不大容易。在这方面,翻译出版似乎有突破的可能,国外的出版商也开始重视对中文译本版权的争夺。另外,国际国内对数字版权商业模式的界定也比较模糊,也没有形成公认的定价原则。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完善出版社数字版权的法律文本,尽量开发出版社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努力掌握获取数字版权的主动权。
开展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是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化的基本功,我们应当从参与国际出版竞争和适应出版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等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看待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促使中国的出版企业更快更好地迈向世界。
(作者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
一、不断拓宽新形势下国际版权合作的视野
版权合作与贸易对于中国出版业的重要意义,是随着中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步凸现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出版随着国人对世界了解的需求极大增长,经历了极其繁荣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仅有几家专业的翻译出版社,到现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几乎全部都在出版国外引进图书,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目前中国书业年出版品种达到32万种之多,仅仅依靠原创作品,不能支撑起巨大的阅读市场。中国每年引进输出图书版权达到15000~20000种,其中80%为引进版权。一方面,中国读者渴望了解世界的阅读需求,刺激了出版业引进国外图书的热情;另一方面,版权合作与贸易的确是出版社获得内容资源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版权合作与贸易不仅丰富了国内图书出版品种,满足市场阅读需求,而且为出版社经营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专业翻译出版社而言,版权合作和贸易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版权合作和贸易在现代出版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版权合作和贸易是翻译出版的生存基础。译文社长期专门从事翻译出版工作,引进图书版权构成我们出书的主干,我们对版权贸易的地位作用有着尤为深切的理解。多年来,我们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国外优秀文学作品,其中涌现出大批畅销书,也不乏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为出版社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与我们合作的国外出版社和作者获得巨大的收益。目前,我们每年用于支付国外版权贸易的费用已经达到近千万元,各种图书授权收入也接近这个规模。可以说,版权贸易已经构成出版社收支的重大支撑点。从与我们合作的大量跨国出版企业的情况看,不少国外出版集团海外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很高,甚至远远大于本国业务收入。中国出版业要走向世界,必然应当高度重视版权合作与贸易的产业价值。因此,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掘版权合作与贸易的产业价值,努力扩大合作规模,提升版权合作与交易的能力。
第二,版权业务是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社的重要业务开拓领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当今出版业不可忽视、不能回避的重要发展趋势。数字时代到来将把版权资源的重要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传统出版业还能依赖垄断地位和不公平交易寻租来维持生存,那么,数字出版的发展将打破这些障碍,必然要求出版社具备真实的内容提供能力。数字出版条件下能够得到发展的出版社必然具备两大价值:一是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专业选择和加工,二是能够对出版物进行大规模营销和传播。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导致的出版介质变化,使得出版业逐渐渗透到信息、电子制造等许多新的产业领域,而出版社与新的出版载体合作越来越依赖版权贸易的方式。译文社长期从事版权合作,历来十分重视版权部门的建设,我们较早设立专门的版权部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版权经理人员。近年来,我们要求版权部门突破原有的单纯为编辑部门提供版权合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大力开拓数字版权等版权贸易新业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积极探索国际版权合作的领域
译文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翻译出版业务,因其业务的专业性,在版权合作和贸易中既有同其他出版单位一样的普遍做法,也有自身的特点。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合作和贸易对于提升出版工作水平和出版社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在做好图书版权引进工作的同时,对其他出版领域的版权合作和贸易也进行了积极的拓展。
第一,全面专业地引进精品图书。在图书版权引进方面,我们坚持专业化出版理念,集中精力在外国文学、外国学术著作和外语学习教育读物出版领域进行开拓。近年来,译文社每年签约获得授权的外国图书在200种左右,在“量”上保持稳中有升,在“质”上力求好中选优。在每个出版门类中,重视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高端专业作品乃至通俗作品各个层次的选题结构,力争全面反映各国文学、文化、学术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学者及其成果,便于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士全面接触和了解。对于重要门类、国家和重点作家的作品,我们强调完整引进,形成系列,不仅有代表作和畅销作品,而且包括尽可能多的相关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国内首次出版或者国内外同时出版。例如,在100多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我社已经出版了其中60位作家的作品集,如斯坦贝克、海明威、君特·格拉斯、纳博科夫、托妮·莫瑞森、索尔·贝娄、耶利内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等等。我们还推出了如米兰·昆德拉、玛格丽特·杜拉斯、苏珊·桑塔格、村上春树等数十位当今国际知名作家的较为完整的作品系列,每个系列多达二三十个品种,并仍在开放扩展中。这些作品不仅成为长期受到读者欢迎的常销图书,而且从中产生了大批累计印数百万以上的畅销书。
第二,成功探索开展期刊版权合作。1988年,译文社经国家批准,率先与法国桦榭出版集团在时尚类杂志出版方面展开了版权合作,推出了《世界时装之苑》。经过长期的努力,该杂志在国内读者中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已经占据时尚期刊广告市场的首位。目前我们在时尚类杂志的合作规模和品种方面也有了新的延伸。译文社在期刊版权方面成功的合作模式,也为以后国内大部分合作期刊所仿效。
第三,积极推进版权输出。基于业务定位,译文社以引进翻译出版国外图书为主业,但我们也高度重视发掘版权资源,积极探索版权输出业务。译文社拥有以《英汉大词典》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自主研究编纂的多个语种双语工具书。目前这些双语工具书特别是大型词典因其起步较早、修订较多、权威性较高而广受读者赞誉,仍然在双语工具书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另外,我们在长期的翻译出版实践中十分重视译者队伍建设和译本质量把握,积累了大量一流翻译家的译本资源。上述优质资源版权都是我们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的雄厚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做好这些资源的市场维护工作的同时,制订版权销售计划,要求版权部门努力挖掘版权输出潜力,使授权收入每年都获得大幅度的增长。
第四,开拓数字产品版权授权业务。随着数字出版热潮的兴起,版权合作与贸易出现了新的商机。我们敏锐把握这个新的机遇,充分发挥原创大型工具书适合数字出版的优势,迅速加大与国内外电子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开拓了数字产品授权业务。在数字版权授权中,我们坚持少而精、高回报的原则,把突出图书品牌作为前提条件,注意选择信誉良好、业务成熟、实力领先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采取长期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出版产品。迄今,译文社已有近20本词典工具书和学习类图书以及100多种文学名著授权了电子权利,产品类型包括学习机、电子词典、手机、手持阅读器和电子书,产品型号近100种,此外,还有40多种文学名著和词典工具书对外授权了翻译权、改编权和译本使用权。
三、成功开展国际版权合作
需要相关必要保障
版权合作与贸易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整个出版社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支持。从某种意义来说,版权合作能力体现着一个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在多年的国际版权合作过程中,译文社始终十分重视从整体上提升版权管理的水平,塑造诚信形象,为扩大国际版权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出版社国际版权合作最重要的保障是品牌。译文社从建社以来,就一直强调出书的专业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树立起外国文学、西方哲学和双语工具书等领域的出版品牌。近年来,在大众图书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出版社发展的首位,绝不降低出书品味,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整体营销能力,使译文版图书在业界和读者中赢得广泛的声誉,也得到国外合作方的高度赞赏。在我们品牌出版领域,许多国外出版商和代理主动向我们推荐产品,并把译文社列入各类畅销书授权的首选对象之一。
国际版权合作也依赖于出版社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图书从引进到出版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会对版权合作产生影响。译文社版权交易合同数以千计,与译者、原创作家签订的有效期内的合同也达到数千份,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合同,也有大量合同到期和续约,稍有疏忽,就会对出版社信誉和利益带来损失。为此,我们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开发了应用软件,对版权合同的各项要素进行管理,随时提醒编辑和有关部门做好履约工作。与此相关,我们建立了十分严格的版税结算制度和销售报告制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版税支付,同合作方和权利人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另外,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出版流程管理系统,将版权合同履约事项纳入其中,提高各个出版环节计划执行率,保证版权合同的正常履行。
专业的版权合作需要专业的工作团队。为保证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顺利开展,译文社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版权部门的地位和工作主动性。我们设有专门的版权部门,配备相当数量精通多种语言和版权法规知识、熟悉出版业务和合作对象的版权经理,建立专门的版权管理制度,将所有版权管理职责和权限集中归口。版权经理不仅处理合作接洽事务,而且介入选题列选,还负责所有版权法律事务。近几年,我们还进一步要求版权部门从版权事务机构向版权贸易主体转型,主动加强与国外出版商和作者的直接联系,为编辑部门提供更多及时的选题信息,积极开拓版权销售渠道,直接为出版社创造价值。整个团队分工细致,配合默契,工作高效,屡获嘉奖。
打击盗版侵权是成功开展国际版权合作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盗版侵权是困扰品牌出版社发展的顽症,在国际版权合作中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国外出版商和作者对此极为敏感和不满。维护国外权利人的著作权,做好反盗版侵权工作,是出版社进行国际版权合作与贸易的必要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打击盗版侵权的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出版单位为权利人维权的力度不足。近年来,译文社总结了以往维权工作的经验教训,显著加大了打击盗版侵权的力度。我们选择若干屡遭侵权盗版的品牌图书,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杜拉斯的《情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再如享有盛名的品牌词典《新英汉词典》《新英汉小词典》和《新德汉词典》等作为重点,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主动出击。几年内处理各类侵权案件近40起,获得赔偿近百万,并对其中典型案件通过媒体反映,以实际行动向合作方和权利人宣示我们保护其权益的力量和决心,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努力破解当前国际版权
合作中的问题
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是出版业“走出去”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渠道,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出版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出版社开展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也面临诸多制约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突破。
例如现在引进版权存在较多的无序竞争问题。国内出版社现在几乎都在出版引进版权图书,加上不少有实力和策划能力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也加入引进版权竞购行列,版权竞争日益激烈。相当部分出版单位和民营出版公司更加看中引进图书的市场价值,把引进版权图书作为开发选题的捷径,集中力量争夺畅销书,甚至不惜开出天价版税预付金。引进版权的市场竞争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图书出版有自身的规律。一个作者的作品有畅销的,也有不那么畅销的,专业的出版社应当考虑对作者、出版门类和内容领域的全面反映,而不应仅仅盯住畅销书。另外,作者和作品的市场影响也有一定的培育过程,出版社将国外作者和作品介绍到国内并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市场投入,因此,专业的版权授权做法都会考虑到已经购买版权的出版社在新作品版权购买时的优先权。更何况,翻译图书的质量与出版社选择译者能力及编辑的专业加工把关水平密不可分,译本质量也应当是版权引进的重要标准,而目前国内出版业对翻译出版并无资质管理的门槛。如果不讲上述前提,一味只以报价高低来竞争版权,那对出版业发展必然产生不良影响。对此,译文社的态度是坚持将出版品牌建设作为追求,在此前提下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力争以综合优势来赢得市场和合作方的信赖。我们决不在乎一两本畅销书版权的得失,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将我们看中的优秀图书的质量和市场推广做到最好。
又如数字版权开拓是出版社版权合作和贸易的重大课题和新的增长点,但目前还存在许多法律上、经营上的难点。开展数字版权授权必须拥有数字版权,而目前国内出版业对数字版权的法律定位没有定论,出版社要取得数字版权也不大容易。在这方面,翻译出版似乎有突破的可能,国外的出版商也开始重视对中文译本版权的争夺。另外,国际国内对数字版权商业模式的界定也比较模糊,也没有形成公认的定价原则。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完善出版社数字版权的法律文本,尽量开发出版社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努力掌握获取数字版权的主动权。
开展国际版权合作和贸易是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化的基本功,我们应当从参与国际出版竞争和适应出版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等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看待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促使中国的出版企业更快更好地迈向世界。
(作者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