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由古罗马直接继承,古罗马劳动者把它向前大大推进,达到了世界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体。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向外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末,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广阔地区。北面包括高卢(相当现在的法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30年起,罗马成了帝国。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最重要的集中在罗马本城。
由于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型制相当发达,样式和手法很丰富、结构水平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所以对后世欧洲的建筑,甚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2世纪的伊特鲁里亚时期,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的罗马共和国盛期,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后,学会了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及建筑技艺,除了建造神庙,也开始建造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成立到180年是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规模更加宏大豪华。3世纪起帝国开始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斯达比阿住宅
坐落地:意大利庞培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住宅
流派:古罗马建筑
斯达比阿住宅是典型的开井式住宅,中心为一间矩形的大厅,屋顶中央有天井口,雨水下注,在地面上相应建有方形蓄水池。四根柱子立于水池四角,这就是所谓的维特鲁威式斯列柱天井,在后来的天井式住宅中,发展到6柱或更多的柱子,从而形成庭院的内围廊。这是间大厅式的家庭生活中心,人们在这里做饭、料理家务、接待宾客、祭拜家神。
天井的侧面有一间餐厅,装饰富丽,地面铺有色彩鲜艳的马赛克。斯达比阿住宅的四根立柱用灰泥涂抹,并模仿大理石柱进行彩饰。大厅的四壁与立柱的装饰风格相符,绘有鲜艳的壁画。
天井式住宅是罗马人继承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体现,但住宅在平面结构上有了很大改观,变得更加整齐对称,并且院落的样式被高度定式化了,这是大异于古希腊精神的。它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庞培剧场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剧院
流派:古罗马建筑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庞培剧场为椭圆形的大型露天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显得古朴浑厚。剧场的外立面是疏密得当、大小相同的连续拱券结构,内部则是层层台阶环绕而成的观众席,中间为平坦宽阔的表演区,长轴的两端有通道、延伸到外部形成端正的梯形坡道。以前的古希腊剧场均为半圆形,依山而建,拱券结构的发明使剧院脱离了山坡,建造工程变得更加自由,连续拱券和砖石的娴熟运用也正是古罗马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
进入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在最高统治者奥古斯都的领导下,财力充沛、文化活跃、大兴土木的建造热情空前高涨,庞培剧场便在这种背景下被建造,并从此形成了人们熟知的古罗马建筑样式,因此意义显得格外重大。它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朱庇特神庙
坐落地:意大利泰拉厅纳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神庙
流派:古罗马建筑
朱庇特神庙位于一个突出的岩石海角上,波澜起伏的大海为神庙提供了天然的壮观背景,将它在方圆几英里的海岸上衬托得十分突出。
神庙的设计者显然意识到大海独有的磅礴气势,非常巧妙地将这一自然优势融入神庙的设计中,特别是有意强化了从神庙内部向外眺望到的壮美景观。这种里中有外、内外景结合的表现手法在各时期的罗马建筑中都很少见,成为现存的古代庙宇中最为重要的一座。加之简洁的细节处理,仅有的装饰更是每个拱券正面起拱处的线脚,符合庄严朴素的基本观念。拱廊顶部砌筑混凝土砖石,壁面布满不规则的石灰混凝土碎石,形成天然的网装纹饰,更加强了质朴的本色效果。拱廊顶部砌筑混凝土砖石,壁面布满不规则的石灰混凝土碎石,形成天然的网状纹饰,更加强了质朴的本色效果。
朱庇特神庙使人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古罗马人对于继承发展希腊建筑的特殊贡献,他们将纯装饰性的希腊柱式与拱券结合起来,使其变为实用性很强的建筑逻辑结构。
博阿留姆广场圆庙(韦斯太庙)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神殿
流派:古罗马建筑
博阿留姆广场圆庙又称韦斯太庙,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与广场上的另一座神殿福乐图纳庙,均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圆庙建于公元前2世纪末期,福尔图纳庙中环绕殿堂的爱奥尼柱式在这里被换成了科林斯式,这是一种装饰色彩更加强烈的柱式,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非常符合古罗马人爱好浮华的性格特点,因此被发扬光大,同时还出现了爱奥尼和科林斯相混合的样式。
科林斯柱顺着圆润的曲线环绕着内部圆形殿堂,这种周围廊式圆形殿宇非常直接地反映出罗马人对于古希腊同类神庙的模仿。圆形庙宇历经了世事沧桑,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它早已没有了屋顶,但人们仍然可以深刻感受到神庙蕴含的杰出的建筑成就。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提姆加德古城
坐落地:阿乐及利亚
巴特纳省
结构:石质
类型:古城
流派:古罗马建筑.
提姆加德古城位于阿尔及利亚的巴特纳省,于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公元1世纪时,在这里建立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安敦尼王朝,提姆加德古城成为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和文明中心。公元430年,在遭到汪达尔人的入侵后,提姆加德古城逐渐衰落。
提姆加德古城规模不大,但布局整齐,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城中有气势雄伟的门廊环绕广场、半圆造型的公共图书馆和按罗马皇家样式而建造的公共浴池,还有豪华的塞多留市场,它以石廊和拱廊为装饰。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图拉真凯旋门。它位于提姆加德城广场的南面,是通往北非城市艾巴艾西斯道路的起点。另外,城中的剧场、盛殿和教堂等建筑,也完美体现了罗马城市和建筑风格。
提图斯凯旋门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凯旋门
流派:古罗马建筑
在古罗马努姆广场的最东边,矗立着一座气势不俗的凯旋门,它就是与君士坦丁拱门、法国的罗马拱门并列为世界三大凯旋门的提图斯凯旋门。
公元约81年,罗马皇帝图密善为纪念能征善战的弟弟提图斯,下令修建了这座凯旋门,并以弟弟的名字予以命名。罗马人喜欢修建拱门和纪念柱,表示对君主的歌颂和纪念。提图斯凯旋门上面被密密麻麻地刻满字,记载帝王一生的功绩。
单跨的拱券被精美繁杂的各式花纹簇拥着,券洞的两旁分别由科林斯式的立柱制造气势。中楣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刻画了帝王出征和取得胜利的生动情景,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凯旋门是对单个拱券结构精雕细刻而成的建筑艺术品,它将拱券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并形成罗马建筑中著名的典型样式。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会被它的威武气势所深深震撼。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大角斗场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竞技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竞技场和剧场等大型娱乐建筑在古罗马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种气势恢宏的建筑样式成为后人对古罗马建筑的基本印象,它们反映了古罗马人对热闹甚至野蛮的娱乐活动的热衷,也直接体现了那时浮华的社会风气。
大角斗场是为了满足当时公众越来越大的娱乐胃口而于公元70年建造。环绕在竞技场四周的看台可容纳5万名观众,级级上升的座位根据身份排定,反映了罗马的等级制度。看台的墙壁采用多重拱廊的结构,同时形成众多出口,这种高效的设计既可承重又可使5万观众在3分钟内全部退场。大角斗场的建造速度非常惊人,仅10年便已基本完工。这种高效的施工程序和组织能力,即便是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也令人称赞。
大角斗场建成后,成为罗马权贵喜爱暴力的公开标志,惊心动魄的复杂搏杀等娱乐节目热烈地上映,成为帝国消亡的前奏。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古罗马露天剧场坐落地:叙利亚德拉
结构:火山岩
类型:剧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叙利亚布斯拉古城的古罗马露天剧院建于公元2世纪,布斯拉古城曾是通往麦加古道上重要的商业中转站,曾是罗马帝国阿拉伯省的首府。
布斯拉古城在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城中各种类型、风格的建筑云集,这些建筑都是用火山岩构筑,展现着2000年来的那巴特、古罗马、拜占庭和伊斯兰时代的风格。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罗马露天剧场,剧场在十字军东征时,曾被用做防御要塞。剧场周长为45米,8米深。每年的节日,这里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剧目。布斯拉古城的古罗马露天剧场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露天剧院,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巴斯温泉浴场
坐落地:英国 巴斯市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公共浴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公共浴场是古罗马权贵阶层玩乐沉迷的最重要场所。远在英格兰的巴斯市因温泉博得罗马大帝的青睐,于是富丽堂皇的古罗马浴场在这里被兴建起来,连城市的名称也沿用浴场这一名称。温泉浴场的布局与古罗马浴场大致相同,正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露天游泳池的冷水浴池、温水浴大厅和圆形的热水厅。中部漂亮的游泳池四周环绕着精致的主体建筑,回廊和拱券的组合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式特征。内部用大理石、花岗岩及铜等各种材质精雕细刻,马赛克镶嵌画也令人眼花缭乱。精美的装饰不仅满足了舒适的需要,更加满足了人们享受的虚荣心。
君士坦丁凯旋门
坐落地:意大利 罗马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凯旋门
流派:古罗马建筑
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壮观的大角斗场附近。公元315年,罗马帝国为纪念公元312年在米尔维尔斯桥上的一场胜利战役而兴建这座雄伟的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为典型的三开间拱券结构,中间拱洞高大宽阔,气势不凡;两侧的小拱洞左右对称,上设浮雕,与城门的样式非常相像。凯旋门的基座很高,里面呈方形,布满精美生动的浮雕,线条流畅,人物饱满,富有动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凯旋门上的浮雕局部清楚显示了拱券顶部的细密花纹,上方的浮雕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手持战利品,骄傲威武地飞翔在空中的情景。古罗马人的丰富想象力、英勇的战斗气势和精湛的雕塑艺术在凯旋门的浮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让人叹为观止。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体。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向外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末,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广阔地区。北面包括高卢(相当现在的法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30年起,罗马成了帝国。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最重要的集中在罗马本城。
由于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型制相当发达,样式和手法很丰富、结构水平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所以对后世欧洲的建筑,甚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2世纪的伊特鲁里亚时期,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的罗马共和国盛期,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后,学会了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及建筑技艺,除了建造神庙,也开始建造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成立到180年是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规模更加宏大豪华。3世纪起帝国开始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斯达比阿住宅
坐落地:意大利庞培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住宅
流派:古罗马建筑
斯达比阿住宅是典型的开井式住宅,中心为一间矩形的大厅,屋顶中央有天井口,雨水下注,在地面上相应建有方形蓄水池。四根柱子立于水池四角,这就是所谓的维特鲁威式斯列柱天井,在后来的天井式住宅中,发展到6柱或更多的柱子,从而形成庭院的内围廊。这是间大厅式的家庭生活中心,人们在这里做饭、料理家务、接待宾客、祭拜家神。
天井的侧面有一间餐厅,装饰富丽,地面铺有色彩鲜艳的马赛克。斯达比阿住宅的四根立柱用灰泥涂抹,并模仿大理石柱进行彩饰。大厅的四壁与立柱的装饰风格相符,绘有鲜艳的壁画。
天井式住宅是罗马人继承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体现,但住宅在平面结构上有了很大改观,变得更加整齐对称,并且院落的样式被高度定式化了,这是大异于古希腊精神的。它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庞培剧场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剧院
流派:古罗马建筑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庞培剧场为椭圆形的大型露天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显得古朴浑厚。剧场的外立面是疏密得当、大小相同的连续拱券结构,内部则是层层台阶环绕而成的观众席,中间为平坦宽阔的表演区,长轴的两端有通道、延伸到外部形成端正的梯形坡道。以前的古希腊剧场均为半圆形,依山而建,拱券结构的发明使剧院脱离了山坡,建造工程变得更加自由,连续拱券和砖石的娴熟运用也正是古罗马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
进入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在最高统治者奥古斯都的领导下,财力充沛、文化活跃、大兴土木的建造热情空前高涨,庞培剧场便在这种背景下被建造,并从此形成了人们熟知的古罗马建筑样式,因此意义显得格外重大。它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朱庇特神庙
坐落地:意大利泰拉厅纳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神庙
流派:古罗马建筑
朱庇特神庙位于一个突出的岩石海角上,波澜起伏的大海为神庙提供了天然的壮观背景,将它在方圆几英里的海岸上衬托得十分突出。
神庙的设计者显然意识到大海独有的磅礴气势,非常巧妙地将这一自然优势融入神庙的设计中,特别是有意强化了从神庙内部向外眺望到的壮美景观。这种里中有外、内外景结合的表现手法在各时期的罗马建筑中都很少见,成为现存的古代庙宇中最为重要的一座。加之简洁的细节处理,仅有的装饰更是每个拱券正面起拱处的线脚,符合庄严朴素的基本观念。拱廊顶部砌筑混凝土砖石,壁面布满不规则的石灰混凝土碎石,形成天然的网装纹饰,更加强了质朴的本色效果。拱廊顶部砌筑混凝土砖石,壁面布满不规则的石灰混凝土碎石,形成天然的网状纹饰,更加强了质朴的本色效果。
朱庇特神庙使人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古罗马人对于继承发展希腊建筑的特殊贡献,他们将纯装饰性的希腊柱式与拱券结合起来,使其变为实用性很强的建筑逻辑结构。
博阿留姆广场圆庙(韦斯太庙)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神殿
流派:古罗马建筑
博阿留姆广场圆庙又称韦斯太庙,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与广场上的另一座神殿福乐图纳庙,均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圆庙建于公元前2世纪末期,福尔图纳庙中环绕殿堂的爱奥尼柱式在这里被换成了科林斯式,这是一种装饰色彩更加强烈的柱式,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非常符合古罗马人爱好浮华的性格特点,因此被发扬光大,同时还出现了爱奥尼和科林斯相混合的样式。
科林斯柱顺着圆润的曲线环绕着内部圆形殿堂,这种周围廊式圆形殿宇非常直接地反映出罗马人对于古希腊同类神庙的模仿。圆形庙宇历经了世事沧桑,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它早已没有了屋顶,但人们仍然可以深刻感受到神庙蕴含的杰出的建筑成就。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提姆加德古城
坐落地:阿乐及利亚
巴特纳省
结构:石质
类型:古城
流派:古罗马建筑.
提姆加德古城位于阿尔及利亚的巴特纳省,于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公元1世纪时,在这里建立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安敦尼王朝,提姆加德古城成为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和文明中心。公元430年,在遭到汪达尔人的入侵后,提姆加德古城逐渐衰落。
提姆加德古城规模不大,但布局整齐,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城中有气势雄伟的门廊环绕广场、半圆造型的公共图书馆和按罗马皇家样式而建造的公共浴池,还有豪华的塞多留市场,它以石廊和拱廊为装饰。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图拉真凯旋门。它位于提姆加德城广场的南面,是通往北非城市艾巴艾西斯道路的起点。另外,城中的剧场、盛殿和教堂等建筑,也完美体现了罗马城市和建筑风格。
提图斯凯旋门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凯旋门
流派:古罗马建筑
在古罗马努姆广场的最东边,矗立着一座气势不俗的凯旋门,它就是与君士坦丁拱门、法国的罗马拱门并列为世界三大凯旋门的提图斯凯旋门。
公元约81年,罗马皇帝图密善为纪念能征善战的弟弟提图斯,下令修建了这座凯旋门,并以弟弟的名字予以命名。罗马人喜欢修建拱门和纪念柱,表示对君主的歌颂和纪念。提图斯凯旋门上面被密密麻麻地刻满字,记载帝王一生的功绩。
单跨的拱券被精美繁杂的各式花纹簇拥着,券洞的两旁分别由科林斯式的立柱制造气势。中楣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刻画了帝王出征和取得胜利的生动情景,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凯旋门是对单个拱券结构精雕细刻而成的建筑艺术品,它将拱券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并形成罗马建筑中著名的典型样式。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会被它的威武气势所深深震撼。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大角斗场
坐落地:意大利罗马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竞技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竞技场和剧场等大型娱乐建筑在古罗马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种气势恢宏的建筑样式成为后人对古罗马建筑的基本印象,它们反映了古罗马人对热闹甚至野蛮的娱乐活动的热衷,也直接体现了那时浮华的社会风气。
大角斗场是为了满足当时公众越来越大的娱乐胃口而于公元70年建造。环绕在竞技场四周的看台可容纳5万名观众,级级上升的座位根据身份排定,反映了罗马的等级制度。看台的墙壁采用多重拱廊的结构,同时形成众多出口,这种高效的设计既可承重又可使5万观众在3分钟内全部退场。大角斗场的建造速度非常惊人,仅10年便已基本完工。这种高效的施工程序和组织能力,即便是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也令人称赞。
大角斗场建成后,成为罗马权贵喜爱暴力的公开标志,惊心动魄的复杂搏杀等娱乐节目热烈地上映,成为帝国消亡的前奏。它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古罗马露天剧场坐落地:叙利亚德拉
结构:火山岩
类型:剧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叙利亚布斯拉古城的古罗马露天剧院建于公元2世纪,布斯拉古城曾是通往麦加古道上重要的商业中转站,曾是罗马帝国阿拉伯省的首府。
布斯拉古城在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城中各种类型、风格的建筑云集,这些建筑都是用火山岩构筑,展现着2000年来的那巴特、古罗马、拜占庭和伊斯兰时代的风格。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罗马露天剧场,剧场在十字军东征时,曾被用做防御要塞。剧场周长为45米,8米深。每年的节日,这里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剧目。布斯拉古城的古罗马露天剧场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露天剧院,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巴斯温泉浴场
坐落地:英国 巴斯市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公共浴场
流派:古罗马建筑
公共浴场是古罗马权贵阶层玩乐沉迷的最重要场所。远在英格兰的巴斯市因温泉博得罗马大帝的青睐,于是富丽堂皇的古罗马浴场在这里被兴建起来,连城市的名称也沿用浴场这一名称。温泉浴场的布局与古罗马浴场大致相同,正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露天游泳池的冷水浴池、温水浴大厅和圆形的热水厅。中部漂亮的游泳池四周环绕着精致的主体建筑,回廊和拱券的组合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式特征。内部用大理石、花岗岩及铜等各种材质精雕细刻,马赛克镶嵌画也令人眼花缭乱。精美的装饰不仅满足了舒适的需要,更加满足了人们享受的虚荣心。
君士坦丁凯旋门
坐落地:意大利 罗马
结构:砖石混凝土结构
类型:凯旋门
流派:古罗马建筑
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壮观的大角斗场附近。公元315年,罗马帝国为纪念公元312年在米尔维尔斯桥上的一场胜利战役而兴建这座雄伟的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为典型的三开间拱券结构,中间拱洞高大宽阔,气势不凡;两侧的小拱洞左右对称,上设浮雕,与城门的样式非常相像。凯旋门的基座很高,里面呈方形,布满精美生动的浮雕,线条流畅,人物饱满,富有动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凯旋门上的浮雕局部清楚显示了拱券顶部的细密花纹,上方的浮雕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手持战利品,骄傲威武地飞翔在空中的情景。古罗马人的丰富想象力、英勇的战斗气势和精湛的雕塑艺术在凯旋门的浮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