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方面若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又较低,而体育是德、智、体三育中的一大组成部分,非但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魄之重要任务,而且应义不容辞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发展学生的健康心智添砖加瓦,这是由体育教育的本职功能所决定的。本文介绍了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更着重阐述了几种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心理健康的方法,用以抛砖引玉。
一、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体锻炼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他们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就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个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同时,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体育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不仅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要有一些能够维持良好状态的措施。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通过体育课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还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当学生有疑问还需耐心指导,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会很高,教师要让学生爱自己,信任自己。同时还要不吝啬赞美的话语,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秀等。教师还要尽可能的进入到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做到能够分享学生的哀愁与喜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信任自己,也让他们感觉教师能懂得他们的感受等等。总而言之,只要教师付出了,就一定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进步,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结合教材做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学科教材中有很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体操与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与群体意识,在体育课增加的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增加与伙伴的感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与自制力,更能陶冶情操,调节学生的情绪。
3、消除心理障碍
体育课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个过程,而这里面还包括很多感情上的愉悦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例如身体活动、行为、表情、意志等,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真是内心的写照,所以只要教师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这时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沟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从而愿意与教师谈心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时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心理学两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渗透来完成。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我们可以这么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者,当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他们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认为,高中体育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定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和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要达到标准。其次,体育教师要创设合理、和谐、温暖却又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最后,体育教师要对高中学生的卫生健康进行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应该注重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学,二者的合一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自主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合理、和谐、温暖却又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没有心理障碍,从而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钢.浅谈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才智.2012,(18).
[2]侯京涛.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4).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又较低,而体育是德、智、体三育中的一大组成部分,非但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魄之重要任务,而且应义不容辞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发展学生的健康心智添砖加瓦,这是由体育教育的本职功能所决定的。本文介绍了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更着重阐述了几种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心理健康的方法,用以抛砖引玉。
一、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体锻炼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他们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就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个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同时,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体育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不仅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要有一些能够维持良好状态的措施。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通过体育课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还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当学生有疑问还需耐心指导,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会很高,教师要让学生爱自己,信任自己。同时还要不吝啬赞美的话语,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秀等。教师还要尽可能的进入到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做到能够分享学生的哀愁与喜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信任自己,也让他们感觉教师能懂得他们的感受等等。总而言之,只要教师付出了,就一定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进步,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结合教材做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学科教材中有很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体操与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与群体意识,在体育课增加的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增加与伙伴的感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与自制力,更能陶冶情操,调节学生的情绪。
3、消除心理障碍
体育课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个过程,而这里面还包括很多感情上的愉悦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例如身体活动、行为、表情、意志等,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真是内心的写照,所以只要教师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这时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沟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从而愿意与教师谈心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时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心理学两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渗透来完成。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我们可以这么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者,当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他们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认为,高中体育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定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和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要达到标准。其次,体育教师要创设合理、和谐、温暖却又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最后,体育教师要对高中学生的卫生健康进行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应该注重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学,二者的合一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自主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合理、和谐、温暖却又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没有心理障碍,从而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钢.浅谈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才智.2012,(18).
[2]侯京涛.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