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影响江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性的薄弱,导致很多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很难随着教师目的性的引导而转移,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征,小学数学课堂效果达成遇到了挑战.而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体验;课堂行为;课堂有效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的情感和理智的特征,也决定着他们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小学生课堂行为有效性是指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比例.
  而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有效性.
  一、经验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一旦涉及到和他们经验相关的部分,学生一定会非常兴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这方面的兴奋度更高,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中,把小学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数学世界和平时的生活相结合的乐趣.比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如何认识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及三角形的广泛应用,这些都会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并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一个兴奋点,进而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那就是生活经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的体现,因为这样学生就提高了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二、实践体验
  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要比中学生大得多,如果我们数学教师能把学生的这种动手欲望与我们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巧妙结合,合理引导,这样,课堂效果会更明显.如,解答除法应用题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这种题目,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知真实的体验,原来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其实就是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份数来获得,这样我们解答除法应用题的目标就顺利达成了.在课堂中这种实践体验的效果要比生硬的灌输式多了一份亲身经历,这样的经历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加深了认知效果.
  三、成功体验
  体验的效果是明显的,而且成功的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信,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以及学习效率.而这种效果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更为明显.在小学数学中,创设学生成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多加两道附加题,但是附加题的难度不要很大,能让大部分学生解决,这样题目解决后就会使学生很快有成功的体验.如,在小学总复习时,我们加了下面两道附加题:
  1.若a>b,a 与 b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差是.
  2.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商7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571.被除数和除数各是 .
  这样的附加题对于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但很多学生思考一下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在通过自己思考并成功解题以后,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高.
  四、合作体验
  合作探究是解决数学问题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积极开动脑子去和伙伴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会体验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自己在为小组的成功付出智慧和汗水.所以,每个参与合作体验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相对要深一些,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合作中的自由交流,积极思考都会让每个学生兴奋不已.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练习约分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找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时我们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既获知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这样的体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竞争体验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的竞争虽然不够激烈,但是学生的竞争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小到低年级的小朋友,大到即将小学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内心中都有一种获得第一名的强烈的欲望,所以,如果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竞争的体验机会的话,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会更高的.而且我们小学数学课堂的竞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大数的认识”中,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回答,回答大数的识别和读法,这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以鼓励、表扬、点拨为主,让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更高些,思考的方向性更明确些,回答的正确率更高些,最终让竞争体验的效果更明显一些.课堂中的竞争体验不仅仅让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也让学生注重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向,提高了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及在课堂中的展现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学生亲身体验的效果是显著的.亲身体验能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并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最快最好的达到学习目标.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充分用好我们的引导技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今后的学习和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出现成绩滑坡,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  关键词: 培养兴趣;主动获取知识;衔接  一、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的不同  1.初高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初高中化学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然而在升学率、平均分等影响下,部分教师用的还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带着学生在“题海”中翻滚,学生被动厌学情绪有升级迹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若对学习有较浓的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也会得以体现,教与学的效率都会得到提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兴趣谈了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兴趣;实验;生活;关注;肯定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
期刊
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发生在课堂生成的潜在价值往往熟视无睹,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学资源流失.有的冷漠处置,有的蜻蜓点水,有的束手无策,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有的在公开课中的生成牵强,在平时教学中的生成要么落花有意或者花自飘零,甚是可惜.  一、挖掘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首先,通过巧问促趣,引导学生参与.可以设计巧妙的问题,创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激发学生参
期刊
摘要:从形式上,精彩的课堂导入可采取复习导入、谜语导入、情景导入、趣味实验导入、设疑导入等,都应考虑“承前而启后”,起过渡引入、激发兴趣的功效,具体采取哪种形式,可视章节内容而定,不同的课题内容可采用同一种引入模式,同一课题内容也可采用不同的引入模式.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引入,是我们每位教师必修课.本文根据初中化学部分课题内容谈谈新课引入的技巧.  关键词:化学;引入;兴趣;高效  一、章节内容:
期刊
作业一直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大辞典》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  作业评价是指教师根据作业目标对作业的各种结果进行测量的系统过程,是作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是师生对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育学研究也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正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课堂教学中抓住问题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所在.谈到问题的有效性,就不得不说设问点的选择,因为只有实现了设问点的有效性,才能更大的提高所设问题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发生点,使所设之疑合理、适当、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复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要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综合素质.高中数学复习课程是一类比较难的课程类型,我们既不可以单一重复实施“整堂灌”,也不可以对学生放任自由,令其如“野马乱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亟待我们精心去总结筛选复习知识点之中的重点和要点,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一套适宜的复习方式,以实现既能加深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清晰掌握基本知识点,又能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印
期刊
许剑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候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诗,妙处常在无字句处.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运用一点空白艺术,来代替 “满堂灌”,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时间,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求,势必能够激活课堂、启发思维,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设疑“空白”,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对所学内容初步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再创造,最大程度地挖掘资源,充分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与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  关键词:兴趣;概念;情景;合作  
期刊
摘要: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的思维、决策很容易受到第一信息的左右,第一信息就如沉入海底的锚,它将人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进而对其决策、判断、思维等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应用沉锚效应来为教学服务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沉锚效应;物理教学;应用  教学处理习题中,曾碰到这样一道题目:  三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用一定方式连接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