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历史课程的灵魂,板块是历史教学的骨架,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完善,具体如何结合?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为例来阐述。
关键词:史料教学;历史教学;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首先是由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最早应用于语文教学,其含义是指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将一节课或文章中的一个章节,从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将其分解为富有各自特点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称之为“板块”。2012年,邓继民老师将其应用并推广到济宁各学校,近几年济宁市初中历史板块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并得到不断推广,对历史教学有很大帮助。“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重要形式,史料是历史课程的灵魂,我们了解以前的历史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还原发生过的事情,发挥学生的作用。如何将史料教学与“板块式教学”结合,我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为例作简要阐述。
本课由三部分构成: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首先我先对教材和教参做了详细的研读,发现本节课的只要内容是北方民族融合的两种形式——战争和改革。通过研读本课,本节课可概括为三大板块: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交融
板块名称定好后,下一步就是收集史料,既要让史料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要紧扣板块,这是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首先,跳开板块,查找史料。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众多,有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例如,文字材料:““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主动推行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图片材料:
查找材料是基础,可以加深对本节课了解。
其次是制定具体的问题,筛选史料。史料的选择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这一板块,我选取了一幅战争的示意图加以更改,使之由静态图变为动态图,体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冲突;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这一板块,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我选取以下史料呈现: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即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材料二: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通过“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知道说的是改革中的“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出御图”中孝文帝的穿着得知孝文帝改革“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通过史料的应用,孝文帝改革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交流中逐渐融合;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交融,这一板块是民族融合的大发展,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选取了大量的文字、图片等史料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史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点出民族融合的作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联系实际,在课堂的最后加上宋祖英老师的歌曲《爱我中华》和我校特色课程——葫蘆丝,最后进行总结。
第三是如何将史料的研读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大量史料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史料。我主要总结出了以下几步:解读题意、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组织答案,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与板块教学的融合是我第一次尝试,期间经过多次更改和筛选,利用材料将板块串联起来,将每个独立的板块衔接为一个整体,不同的板块通过材料解决一个问题。板块的清晰有利于教室把控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本课内容;材料的运用,有利于问题的具体化,有助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2]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02期;牛春玲
[3] 《运用板块教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新课程杂志;马丽丽
关键词:史料教学;历史教学;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首先是由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最早应用于语文教学,其含义是指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将一节课或文章中的一个章节,从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将其分解为富有各自特点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称之为“板块”。2012年,邓继民老师将其应用并推广到济宁各学校,近几年济宁市初中历史板块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并得到不断推广,对历史教学有很大帮助。“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重要形式,史料是历史课程的灵魂,我们了解以前的历史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还原发生过的事情,发挥学生的作用。如何将史料教学与“板块式教学”结合,我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为例作简要阐述。
本课由三部分构成: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首先我先对教材和教参做了详细的研读,发现本节课的只要内容是北方民族融合的两种形式——战争和改革。通过研读本课,本节课可概括为三大板块: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交融
板块名称定好后,下一步就是收集史料,既要让史料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要紧扣板块,这是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首先,跳开板块,查找史料。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众多,有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例如,文字材料:““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主动推行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图片材料:
查找材料是基础,可以加深对本节课了解。
其次是制定具体的问题,筛选史料。史料的选择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这一板块,我选取了一幅战争的示意图加以更改,使之由静态图变为动态图,体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冲突;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这一板块,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我选取以下史料呈现: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即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材料二: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通过“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知道说的是改革中的“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出御图”中孝文帝的穿着得知孝文帝改革“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通过史料的应用,孝文帝改革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交流中逐渐融合;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交融,这一板块是民族融合的大发展,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选取了大量的文字、图片等史料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史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点出民族融合的作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联系实际,在课堂的最后加上宋祖英老师的歌曲《爱我中华》和我校特色课程——葫蘆丝,最后进行总结。
第三是如何将史料的研读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大量史料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史料。我主要总结出了以下几步:解读题意、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组织答案,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与板块教学的融合是我第一次尝试,期间经过多次更改和筛选,利用材料将板块串联起来,将每个独立的板块衔接为一个整体,不同的板块通过材料解决一个问题。板块的清晰有利于教室把控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本课内容;材料的运用,有利于问题的具体化,有助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2]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02期;牛春玲
[3] 《运用板块教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新课程杂志;马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