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评价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继续深入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教育评价对教学的指导和反思作用,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并列成为教育改革的两大目标。
  关键词:学科素养;校本评价;探究
  安庆市作为国家综合评价30个实验区之一,将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认清教育评价的本质以及它的实践意义,明确要打破“唯分数论”,这对于学校的育人观的改变起到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安庆十一中经过自2014年开始至今的研究,通过“价值观引领、目标性导向、过程性跟踪、反馈式改进”的系统构架,构建了“校本学生评价体系”,用评价改革倒逼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的全面改革,实现了从“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到“引领学生‘成为怎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一、基于育人思想转变,系统构建学校课程和校本评价体系
  1.安庆十一中秉承的是“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的校训,学校基于育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围绕培养学校体育美育育人体系这一富有十一中特色的育人目标,“让学生活起来”,系统构建“321课程体系”。“3”,指的是“基础+实践+潜能”三类课程。“2”,指上述三类课程均可通过课堂内、课堂外;老师传授、自己实践这两种课程形态进行实施。“1”,指过程要体现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这个教育要素为基础,形成主动、生动的课堂生态。
  简言之,“基础”,是以各学科为实施载体,以综合学科、走班制教学为主要实施途径,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聚焦成长力,以德育课程和美学课程为载体,以参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品德形成,提升学生美育能力。“潜能”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十一中篮球传统学校”、“全国啦啦操五星级俱乐部”为抓手,以专业加兴趣的方式为实施途径,旨在发现学生潜能,并为其潜能发展提供持续性支持,以促进健康成长。
  2.紧扣“321”课程框架,全力打造校本评价体系
  安庆十一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依托上述三类课程,打造了“学习指标、活动指标、潜力指标”的校本评价体系。(如图)指标的最终目的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指标与“基础”课程相对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活动指标侧重“实践”课程,重点关注学生在各个生活状态,以德育和美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潜力指标,对应潜能课程,注重培训学生通过参与和选择,通过体育及兴趣的养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校本评价均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纸笔测试加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得出最终的形成性評价。学校持续真实记录其评价过程,保持整体良性发展。
  二、创新校本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学习指标落地。借助安庆市作为国家实验区的有利条件,探索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性评价方式。一是凝练学科素养,形成校级评价标准。根据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说明,安庆十一中根据自身学生特点,将各学科关键素养进行了校本化表达,编写属于自己的校级评价标准。二是细化评价指标,研发评价工具。学科关键素养校级评价确定后,我们围绕学科关键素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将每一个关键素养细化分解,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可量化操作,研发了学科评价手册,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三是建立跨学科素养的综合实践考查途径。我们对期末考试进行改造,通过改变部分学科传统测评方式,让知识性考核与实践建立联系,并将表现性评价纳入考核范围。
  2.关注学生德育美育提升,做好活动指标评价
  道德品质、审美和人文素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重要品质。学校的活动指标主要由德育和美育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在自我管理、社会实践、道德模范、审美能力的表现情况。学校根据量化考查的标准,对学生包括行为习惯、情绪管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程度进行等级评定。借助信息化记录手段,将过程性评价计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去。同时,班主任和授课教师通过数据记录与个人观察,形成对每一位学生的素养评价,从而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
  3.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让潜力指标可视化。我们在全校1100多名学生中开设了活动课程评价和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指导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引导促进其未来的多样化发展。我们依托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潜力,认识自己,以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如果不用评价作为监测的手段和工具,兴趣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学校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以兴趣课程为依托,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参与的专业课程的水平评价由专业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兴趣课程,则以学生的表现力和作品水平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客观考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发现学生的潜在兴趣点及潜能,指导他们参与到各类实践竞赛中,展现个人风采,促进潜能发展。
  我们实行教育评价的改革和探索,一是“探索教育本源”,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绝不能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唯一指标。二是“回归教育本位”,是指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指向,推动学校遵循办学规律,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可以说,一切教育改革目的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帮助和解放学校。三是“还学生以本真”,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我校开展的以促进核心素养为目的的综合评价,也是为家长、学校了解学生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的“为何”与“如何”[J].汪明.教学与管理.2017(19)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刘国飞,冯虹.教学与管理.2016(21)
其他文献
摘 要:许多初中生在系统学习历史知识之前,就已经了解了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在描述时大多语言较为生动形象,内容和情节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若将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取得良好的课堂收益。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适当拓展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将枯燥的历史内容变得有趣,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为学生扩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新课改的授课工作的引导下,教师也要对自己授课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讨。在初中数学讲堂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安排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修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就学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讲堂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就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自主去摸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数学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授课观念,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相关知识。本文对小组合作学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生活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和技术,形成教学的效率意义措施或解决方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营造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教师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涌入到现代化的课堂中,对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生物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实验是生物教学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联系实际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也能促进生物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生活化教学理念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秉承这一理念来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物理是一门抽象的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使之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乐趣性。本篇文章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伴随着生活化教
期刊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集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的教学宗旨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然而知识的抽象性及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微课作为新型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初中英语听力教材高效利用方法,从创建游戏化听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分层次听力训练,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开展多种英语口语训练,践行“以听促说”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材;以听促说;分层次训练,游戏化课堂  一直以来,在“成绩决定论”的影响下,中国的英语教学都存在着重卷面而轻应用的问题,“中式英语”“哑巴英语”大行其道,这让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期刊
摘 要:古语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又如“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里所讲的疑,即是对不解之处的思,也就是善学者须有发问精神,才能有所长进。我常想,作为善教者的老师,善于发问不也是开启学生智慧、启迪学生思维、探求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作为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体验,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善问者,通过问答式去激发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已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在初中九年级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时期,学生构建优异思维能力也能够促进成绩的提高。本文以提升思维能力提升为目的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以及加大辅导力度的方面提出培养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在
期刊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理念也逐渐产生了改变。不再强制性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能。而是在利用高效的、合理的办法对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课堂呈现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旨在通过不断地努力,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高效的,健全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源于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思考,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率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