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把问题当作载体开展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以及动机,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实践中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善于应用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构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本文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且提出了相关意见。
一、 利用问题提升变式训练实效性
变式训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变式指的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原来命题的相关内容,第一种是改变原来命题的条件,第二种是改变原来命题的结论。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命题基础上思考新问题,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题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融入问题教学法来提升教学实效性。比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知识过程中,圆锥曲线的相关方程有着较多的变式。想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圆锥曲线的方程含义,需要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变式内容。比如,如果焦点在X轴上,方程应该怎么表示?如果焦点在Y轴上,方程应该怎么表示?通过在变式训练中融入针对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情况,并且了解不同变式的具体差别,进而整体的了解相关圆锥曲线方程,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 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强调学生需要自主的研究,进行实际操作,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把新了解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而完善自己对于相关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直观感受,并且持续整理归纳、观察和发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相关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平面向量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把数量(指的是只有大小的量)当作基础,提出针对性问题:是否存在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的量呢?高中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并且知道物理学科中存在这个样的量,那么在数学中是否存在呢?教师可以利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第一,向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表示向量。第二,如何表示向量的实际大小,向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三,向量单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零向量有什么含义?共线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两个向量相等,意味着什么呢?第四,可以比较两个向量的大小吗?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讨论、观看以及作图的方式进行研究,一方面了解新的内容,一方面接触之前的疑惑,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向量内容,并且了解到生活中和数量不同的就是向量。在这个环节,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相关内容,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讲解“均值不等式”相关知识过程中,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知识中的数学定理。商场在六一儿童节有活动,包括三种方案:A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B是第一次q折,第二次p折扣。第三个方案是两次都是p折进行销售,哪个方案的优惠比较多呢?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发现需要对比p、q和的大小,通过特殊值法和开方,得出到,而后把这个式子一般化,可以得出最终结论。通过选择合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热情,并且懂得如何使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教师需要把握实施提问的时机
教师只有在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明确教学流程并且预测学生的反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内容,通过合理地引导,让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时机。比如,在讲解正弦定理的相关内容过程中,第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关于正弦定理的看法。第二,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着手解决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证明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引导学生使用正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在讲解排列和组合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恰当的引入房贷分期付款以及彩票的内容,提问排列组合知识和这些生活问题的关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中奖的概率问题。教师适时的提问和引导,可以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障碍,进而吸收相关的知识要点。
四、 教师需要明确问题设计和讲解要求
问题的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实施流程,因为问题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问题设计和讲解中,教师需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问题内容需要吸引人,富有创意。教师需要围绕教材,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第二,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并且符合实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能力,这样才能利用有效问题来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基础来解决问题。第三,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比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含义过程中,通过公式的变形,一些学生会发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通用关系式。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利用问题链来逐步引导他们掌握规律。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深度问题,让这些学生使用钝角三角形当作例子,研究这种三角形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正弦定理相关内容。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依据问题引导来发现重点内容,从而解决难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持续优化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月芬.教学中要巧用质疑[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
[2]胡卫军.让学生学会质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3]石玉琴.从“质疑”入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1).
[4]高改琴.質疑是创新的起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
作者简介:
张娟,中教一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善于应用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构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本文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且提出了相关意见。
一、 利用问题提升变式训练实效性
变式训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变式指的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原来命题的相关内容,第一种是改变原来命题的条件,第二种是改变原来命题的结论。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命题基础上思考新问题,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题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融入问题教学法来提升教学实效性。比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知识过程中,圆锥曲线的相关方程有着较多的变式。想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圆锥曲线的方程含义,需要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变式内容。比如,如果焦点在X轴上,方程应该怎么表示?如果焦点在Y轴上,方程应该怎么表示?通过在变式训练中融入针对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情况,并且了解不同变式的具体差别,进而整体的了解相关圆锥曲线方程,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 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强调学生需要自主的研究,进行实际操作,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把新了解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而完善自己对于相关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直观感受,并且持续整理归纳、观察和发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相关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平面向量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把数量(指的是只有大小的量)当作基础,提出针对性问题:是否存在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的量呢?高中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并且知道物理学科中存在这个样的量,那么在数学中是否存在呢?教师可以利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第一,向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表示向量。第二,如何表示向量的实际大小,向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三,向量单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零向量有什么含义?共线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两个向量相等,意味着什么呢?第四,可以比较两个向量的大小吗?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讨论、观看以及作图的方式进行研究,一方面了解新的内容,一方面接触之前的疑惑,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向量内容,并且了解到生活中和数量不同的就是向量。在这个环节,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相关内容,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讲解“均值不等式”相关知识过程中,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知识中的数学定理。商场在六一儿童节有活动,包括三种方案:A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B是第一次q折,第二次p折扣。第三个方案是两次都是p折进行销售,哪个方案的优惠比较多呢?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发现需要对比p、q和的大小,通过特殊值法和开方,得出到,而后把这个式子一般化,可以得出最终结论。通过选择合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热情,并且懂得如何使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教师需要把握实施提问的时机
教师只有在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明确教学流程并且预测学生的反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内容,通过合理地引导,让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时机。比如,在讲解正弦定理的相关内容过程中,第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关于正弦定理的看法。第二,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着手解决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证明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引导学生使用正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在讲解排列和组合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恰当的引入房贷分期付款以及彩票的内容,提问排列组合知识和这些生活问题的关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中奖的概率问题。教师适时的提问和引导,可以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障碍,进而吸收相关的知识要点。
四、 教师需要明确问题设计和讲解要求
问题的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实施流程,因为问题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问题设计和讲解中,教师需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问题内容需要吸引人,富有创意。教师需要围绕教材,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第二,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并且符合实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能力,这样才能利用有效问题来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基础来解决问题。第三,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比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含义过程中,通过公式的变形,一些学生会发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通用关系式。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利用问题链来逐步引导他们掌握规律。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深度问题,让这些学生使用钝角三角形当作例子,研究这种三角形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正弦定理相关内容。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依据问题引导来发现重点内容,从而解决难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持续优化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月芬.教学中要巧用质疑[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
[2]胡卫军.让学生学会质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3]石玉琴.从“质疑”入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1).
[4]高改琴.質疑是创新的起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
作者简介:
张娟,中教一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