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理想圣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桃花源记》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既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又是对虚伪、狡诈、钩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作者渴望生活在“世外桃源”,十分向往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情节构思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得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究其原因是其情节构思独特。
  一、情节延续,一波三折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花源—进访桃花源—寻找桃花源。渔人发现桃花源,“甚异之”、“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前所未见的,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
  渔人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怡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幽静,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皆叹惋”说明了渔人“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之地,可遇而不可求,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二、情节安排,跌宕起伏
  《桃花源记》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曲折、跌宕,表现在:渔人迷路了,会怎样?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一个神奇之地。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朔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或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
  三、情节发展,神秘奇妙
  《桃花源记》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以及古朴纯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这样曲折雷奇,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读《桃花源记》,你会发现其构思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其情节曲折回环,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其语言用词精到,生动可感,耐人寻味。叙写情事,如数家珍;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想《桃花源记》,它会使你“喜→疑→惊→迷”;评《桃花源记》,你会被“记”中所表现的高尚的理想境界,美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文明所叹服。这也正是作品千百年来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
  四、情节描述,美不胜收
  《桃花源记》不只给人以奇的感觉,更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描写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词语写出了花草的色泽、质地、形态,不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无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处;用四字句的形式,读起来铿锵和谐,节奏整齐,朗朗上口。
  写桃花源居住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平旷”指土地广阔平坦;“俨然”即整齐有序;“良田美地桑竹”三词并列,描写出田地肥沃、池塘环绕、树木成荫的佳景;“相闻”则以动写静,既说明牲畜兴旺,又让人感受乡村的宁谧,这些生动的用词勾画和展现出了桃源人安居乐业、闲适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生活图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个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农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个精神的家园、理想的圣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案例为例,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在读中理解、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应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挖掘出字里行间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使孩子读懂诗,爱上诗。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言实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整理和复习约占了五分之一。因此,开展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本文作者作了以下尝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把知识条理化,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同时对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的练习内容进行灵活大胆的改
摘 要: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数学语言是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的工具。心理学的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实践都已表明,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敢说话、多说话、会说话、爱说话,并不是乱说,而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境出发,感到新奇,产生兴趣,以学为乐,可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长,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乐写”的情境,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写自己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评价平台、创造展示空间,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情境出发,进行作文,真正让他们在作文中快乐起来。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情境作文” 快乐写作    情境教学法开创了情境作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外出打工,奔波忙碌,沒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多是将孩子放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监管。然而,年迈的老人们疼爱孩子,心疼孩子,认为现在的孩子“贵”得很,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和罚,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老人们大多不会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很满足了。这就给农村教师无形地提出了相当棘手的难题。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
成功始于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了国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写作业时不会审题,错误率较高。部分教师却认为这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劳图斯说过,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每次作文课当我捧着一摞整齐的本本进班时,学生们就会送给我一声“唉”。我知道,除了几个文笔较好的,学生们最怕写作文。这个学期,我进行了调查,原来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对生活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那么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课堂作文要放手  
摘 要: 目前的试卷讲评大多是教师包堂讲评,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紧跟老师思路去领悟问题,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解决某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讲评前,师生共同研究试题,为有效讲评储备资源;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评议讨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讲评后,及时矫正补偿,教与学的缺憾同时改进等三个方面谈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试卷讲评课 探索 有效性 策略    一、探索缘起:一堂原生态的试卷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项教学目标,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教育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
摘 要: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 小说《红高粱》 叙述主体 叙述视角    《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不仅描写了“草莽英雄儿女,江湖恩仇血泪”的家族历史,展现了人性的美丽与丑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