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始于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了国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写作业时不会审题,错误率较高。部分教师却认为这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劳图斯说过,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一、着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列式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字不认识,题目读不通顺,读题时添字漏字等问题都是语文教学的事。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认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问题。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对数学学习就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拿到数学课本开始,教师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在不同的识字阶段采取不同的读题方法,为学生扫除文字方面的障碍。如:教给学生看懂图、文、式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的能力。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课前、课后阅读课本的习惯。布置阅读任务前,教师要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如:阅读课本时手脑并用,要边读边做记号,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
二、注重教育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思考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听讲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堂上,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二是要积极和同学进行交流,接受同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价和补充。三是要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时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叙述完整。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同时要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逐步帮助学生学会审清题意
审题是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少,还不具备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条件。因此,遇到一些新的题型,他们就急于作出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失去审题的极好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不想审题、不会审题就不奇怪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审题指导,能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解题思路,提高做题的速度与质量,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疏通文理、事理和算理。所谓文理,是指需要解决问题在词句及意思方面的条理。事理是指题目中叙述的是什么事情,题目中告诉了什么,要我们做什么。算理是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怎样做题。
例如:请写出4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原以为这是一道简单的题目,谁知学生错误百出:有的把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全写出来了;有的写出的则是十位是6的两位数;还有的把一位数6也写出来。通过交流,学生逐渐明白,题目中的“4个”“个位上是6”两位数都要考虑,不认真审题就会出错。
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教育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书写的整洁,以及规范作业的格式。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运算,正确解答和及时检查验算。
小学低年级学生视觉发育还不够成熟,长时间写作业会引起他们的视觉疲劳,影响写作业的兴趣和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数量要适中,难度要适易,解题的要求要明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负担适中,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师有时间对个别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把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思想家培根曾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行为多半取决于习惯。”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插上良好习惯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里自由地飞翔。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事基础教育的同志都有感悟,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一、二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段。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着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列式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字不认识,题目读不通顺,读题时添字漏字等问题都是语文教学的事。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认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问题。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对数学学习就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拿到数学课本开始,教师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在不同的识字阶段采取不同的读题方法,为学生扫除文字方面的障碍。如:教给学生看懂图、文、式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的能力。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课前、课后阅读课本的习惯。布置阅读任务前,教师要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如:阅读课本时手脑并用,要边读边做记号,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
二、注重教育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思考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听讲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堂上,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二是要积极和同学进行交流,接受同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价和补充。三是要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时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叙述完整。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同时要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逐步帮助学生学会审清题意
审题是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少,还不具备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条件。因此,遇到一些新的题型,他们就急于作出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失去审题的极好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不想审题、不会审题就不奇怪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审题指导,能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解题思路,提高做题的速度与质量,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疏通文理、事理和算理。所谓文理,是指需要解决问题在词句及意思方面的条理。事理是指题目中叙述的是什么事情,题目中告诉了什么,要我们做什么。算理是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怎样做题。
例如:请写出4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原以为这是一道简单的题目,谁知学生错误百出:有的把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全写出来了;有的写出的则是十位是6的两位数;还有的把一位数6也写出来。通过交流,学生逐渐明白,题目中的“4个”“个位上是6”两位数都要考虑,不认真审题就会出错。
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教育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书写的整洁,以及规范作业的格式。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运算,正确解答和及时检查验算。
小学低年级学生视觉发育还不够成熟,长时间写作业会引起他们的视觉疲劳,影响写作业的兴趣和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数量要适中,难度要适易,解题的要求要明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负担适中,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师有时间对个别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把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思想家培根曾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行为多半取决于习惯。”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插上良好习惯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里自由地飞翔。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事基础教育的同志都有感悟,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一、二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段。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