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案例为例,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在读中理解、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应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挖掘出字里行间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使孩子读懂诗,爱上诗。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言实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美丽的语言,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汲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引导孩子探究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诵读,品味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课堂上,我训练孩子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个别读,有同桌互读,有老师范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赛读,等等,还有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
二、品情,挖掘感情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我在教学第二小节时,着重抓住“纷纷”一词让孩子来想象蒲公英宝宝们乘着降落伞争先恐后离开妈妈的情境,从而体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离开妈妈的心情。再如: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运用句子比较的形式:“豌豆们离开了妈妈。”“豌豆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让孩子来说说哪一种表达更好。孩子都一致认为是后一种表达好。“好在哪儿?”孩子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我就顺势让孩子扮演那蹦着跳着的小豌豆,孩子们的兴致果然高了很多,此时我再顺水推舟,让他们说说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时候在想什么?有的说:“我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所以要蹦着、跳着,装得很高兴的样子。”有的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很高兴。”还有的说:“我终于长大,终于可以自己出去闯天下,所以我很高兴。”……是啊,孩子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挖掘出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在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感受,感悟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藝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何使二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诗歌里的意境呢?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动画。动画里,那一个个慈爱的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降落伞,那一个个调皮的蒲公英宝宝乘着微风争先恐后地离开妈妈。从没去过野外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美丽的意境中。运用多媒体的确能够让孩子迅速地进入诗歌的意境里。此外,设计一个巧妙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也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意境里。我教学完了诗歌的第二小节后,就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蒲公英宝宝飞呀,飞呀,有的飞到(),有的飞到(),有的飞到()。”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田野、城市、山村、公园、森林皆是蒲公英宝宝的落脚之处。通过这样的一个口语训练,孩子们一下就理解了“四海为家”的涵义,同时也填补了诗歌里表达的空白,丰盈了孩子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创编,触摸自然美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要善于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做拓展延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探究、实践、形成学力。孩子在这首诗歌里认识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蒲公英、别出心裁的苍耳、调皮可爱的豌豆,这使他们感受到貌似平凡的植物世界里竟然是这样的生动有趣,于是就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他们通过搜集资料,就会发现原来植物王国竟然这样的多姿多彩。我就抓住契机让孩子自己去试着模仿课文来编一编,我发现孩子的语言是这么富有诗意:“石榴妈妈的胆子最大,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只要孩子在小鸟的肚子里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就能出来落户安家。”“柳树妈妈也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薄薄的轻纱,只要微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椰子妈妈把家安在海边,只要孩子已经成熟,就会跳入水中,随波逐流,漂泊四方。”……孩子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诗人。我想,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使孩子用那稚嫩的心去触摸那神奇美丽的大自然,还能使孩子体验到原来创作并不遥远,生活竟然如此的诗意。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不应该把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而要引导孩子通过反复的诵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读中品味语言,挖掘情感,领悟意境,这样才能使孩子用心去感悟诗歌的灵魂,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言实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美丽的语言,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汲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引导孩子探究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诵读,品味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课堂上,我训练孩子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个别读,有同桌互读,有老师范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赛读,等等,还有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
二、品情,挖掘感情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我在教学第二小节时,着重抓住“纷纷”一词让孩子来想象蒲公英宝宝们乘着降落伞争先恐后离开妈妈的情境,从而体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离开妈妈的心情。再如: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运用句子比较的形式:“豌豆们离开了妈妈。”“豌豆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让孩子来说说哪一种表达更好。孩子都一致认为是后一种表达好。“好在哪儿?”孩子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我就顺势让孩子扮演那蹦着跳着的小豌豆,孩子们的兴致果然高了很多,此时我再顺水推舟,让他们说说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时候在想什么?有的说:“我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所以要蹦着、跳着,装得很高兴的样子。”有的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很高兴。”还有的说:“我终于长大,终于可以自己出去闯天下,所以我很高兴。”……是啊,孩子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挖掘出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在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感受,感悟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藝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何使二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诗歌里的意境呢?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动画。动画里,那一个个慈爱的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降落伞,那一个个调皮的蒲公英宝宝乘着微风争先恐后地离开妈妈。从没去过野外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美丽的意境中。运用多媒体的确能够让孩子迅速地进入诗歌的意境里。此外,设计一个巧妙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也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意境里。我教学完了诗歌的第二小节后,就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蒲公英宝宝飞呀,飞呀,有的飞到(),有的飞到(),有的飞到()。”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田野、城市、山村、公园、森林皆是蒲公英宝宝的落脚之处。通过这样的一个口语训练,孩子们一下就理解了“四海为家”的涵义,同时也填补了诗歌里表达的空白,丰盈了孩子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创编,触摸自然美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要善于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做拓展延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探究、实践、形成学力。孩子在这首诗歌里认识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蒲公英、别出心裁的苍耳、调皮可爱的豌豆,这使他们感受到貌似平凡的植物世界里竟然是这样的生动有趣,于是就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他们通过搜集资料,就会发现原来植物王国竟然这样的多姿多彩。我就抓住契机让孩子自己去试着模仿课文来编一编,我发现孩子的语言是这么富有诗意:“石榴妈妈的胆子最大,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只要孩子在小鸟的肚子里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就能出来落户安家。”“柳树妈妈也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薄薄的轻纱,只要微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椰子妈妈把家安在海边,只要孩子已经成熟,就会跳入水中,随波逐流,漂泊四方。”……孩子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诗人。我想,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使孩子用那稚嫩的心去触摸那神奇美丽的大自然,还能使孩子体验到原来创作并不遥远,生活竟然如此的诗意。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不应该把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而要引导孩子通过反复的诵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读中品味语言,挖掘情感,领悟意境,这样才能使孩子用心去感悟诗歌的灵魂,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