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已久,最早见于《左传》,后被改编成多种戏剧、小说等。在这些作品中,元杂剧《赵氏孤儿》和明传奇《八义记》的影响最大。《八义记》对《赵氏孤儿》的情节多有增添、删改之处,故事更加复杂,头绪繁多。在主题和思想意蕴上二者既有相似处,也多有不同点。
【关键词】:《赵氏孤儿》;《八义记》;比较;思想意蕴;原因
“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已久,最早见于《左传》,经过《国语》、《吕氏春秋》等载录,到司马迁的《史记》之《晋世家》、《赵世家》中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逐渐成型。最早改编成的戏曲是元代纪君祥所作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简称《赵氏孤儿》。明代徐元又将其改编成《八义记》被毛晋收入《六十种曲》。至今,赵氏孤儿的故事依然被改成多种剧本,搬上话剧舞台,并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近年来对“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多关注于赵氏孤儿元明刊本的比较、故事的流变、事实考辨、主题的分歧等方面。对杂剧《赵氏孤儿》与传奇《八义记》思想意蕴探究的文章比较少。本文将从思想意蕴比较入手,找出两者之间的分歧并进一步探寻原因。
一、《赵氏孤儿》与《八义记》的思想意蕴的比较
《赵氏孤儿》杂剧与《八义记》传奇都有着悲剧意蕴,赞美了忠诚道德,也都表现了对正义精神的追求,但是仔细思考,它们在主题和思想意蕴的表达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
第一,杂剧中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传奇中较淡。《赵氏孤儿》从一开始就围绕着复仇展开,赵氏一族被灭门,赵武一出生就背负着向屠岸贾报仇的使命,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在搜孤、救孤的过程中,韩厥、公孙杵臼、程婴以及他的孩子,都为了复仇成功做出牺牲。传奇中却安排了上元放灯、宴赏元宵、周坚替死、报复团圆等情节。周坚代替赵朔而死,公主被发配守陵,在《阴陵相会》一出中又与赵朔团聚,最后一家三口团圆。由于这些情节的变动,作品的悲剧意蕴降低,复仇意识表现的不明显。
第二,传奇《八义记》中赞美了男女之情,杂剧中没有涉及。《八义记》有很多表现儿女私情的片段,主要是赵朔和公主。在《上元放灯》、《宴赏元宵》两节中,描写了赵朔与公主的风花雪月,沉迷于世俗享乐。这种男女之情的描写是受当时的才子佳人模式的影响,是符合封建礼教的,因而作品赞颂了公主与赵朔的男女之情。
第三,传奇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封建迷信与宗教思想,杂剧中没有。《八义记》除了忠义和善恶思想以外,文中还有很多神话、迷信色彩的描写,这是作者对宗教伦理思想的一种宣扬。在《举家兆梦》一出中,就详细的写了赵盾、赵朔、公主、周坚等都做了奇怪的梦,这些梦都是后来会遇到的事情。他们请人占卜凶吉,商量如何消灾。在《出神入化》一出中,更是写到赵朔受到首阳山土地神的点化,和灵辄装扮成道人,下山去探知公主消息。
第四,杂剧中具有反元复宋的思想,传奇中没有。秦芹在《<赵氏孤儿>近二十年研究综述》中写道:“阿英先生在分析<赵氏孤儿>时反复强调,‘这里所说的赵家,虽指的是赵盾,实际上还是映射宋朝’”。[1]元代为异族统治,受传统儒家一统思想的影响,“反元复宋”思想满足了汉民族的民族自慰心理,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有明显的怀宋思想。
二、《赵氏孤儿》与《八义记》思想意蕴不同的原因
《赵氏孤儿》杂剧与《八义记》传奇情节内容,思想意蕴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认真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文化风俗不同的影响。《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生活在元灭宋时期,受儒家文人思想的影响很深,不愿意被野蛮的少数民族所统治,因而具有浓厚的反元复宋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突出赵氏家族的忠烈,强调奸臣当道,君主昏庸,侧面表现其对宋王朝的怀念,因此其主题中更多的表现了忠义,复仇以及反元复宋的主题。而《八义记》传奇中,作者徐元生活在明代,当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加上明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作品中较多的表现了家庭、伦理、风花雪月等主题。作品将叙事视角转向对于赵朔和公主情意的描写,他们在遇到家族危难的时候,不是感叹道义的丧失,而是悲叹昔日优越生活的失去。剧中人物更多的是对世俗的沉迷,这与明代的社会环境有关。
第二,元杂剧体制和传奇体裁不同的影响。明刊本的《赵氏孤儿》是五折一楔子,因受这种杂剧体制的影响,元杂剧主要講了托孤、搜孤、救孤这些主要的情节,仅仅围绕着忠义、信义、复仇展开,没有铺陈开来。而《八义记》传奇,受传奇体裁的影响,传奇作品要求要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吸引读者,没有明确的篇幅和体制的限制,因而作者多次设置巧合的环节,增加作品的矛盾和戏剧性。全文篇幅较长共四十一出,对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都有详细的交代。
第三,统治者政策不同的影响。赵宋王朝把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尊为赵家的祖宗,特别是到了南宋王朝,统治者下令建忠节祠,封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厥为忠利王。元亡宋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人们深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影响,激起人们的复宋情绪。因而《赵氏孤儿》杂剧中表现出一定的反元复宋的思想。明代初期,为了平息元明变革带来的混乱政局,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统治者通过文化手段愚民,来教化民众。因而文人们通过创作大量宣传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作品,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明代的传奇也进入了一个巅峰。徐元创作的《八义记》就受统治者政策的影响,具有宣扬宗教伦理思想的特点。
结语
元杂剧《赵氏孤儿》和传奇《八义记》在思想意蕴上有较大不同,两部作品都有得有失,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赵氏孤儿故事所表现的“忠义”思想都得到了继承和弘扬,这正是人们心中对“义”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秦芹.《赵氏孤儿》近二十年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06(6):6.
[2][明]毛晋编.六十种曲[A].[明]徐元.八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98.
【关键词】:《赵氏孤儿》;《八义记》;比较;思想意蕴;原因
“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已久,最早见于《左传》,经过《国语》、《吕氏春秋》等载录,到司马迁的《史记》之《晋世家》、《赵世家》中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逐渐成型。最早改编成的戏曲是元代纪君祥所作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简称《赵氏孤儿》。明代徐元又将其改编成《八义记》被毛晋收入《六十种曲》。至今,赵氏孤儿的故事依然被改成多种剧本,搬上话剧舞台,并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近年来对“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多关注于赵氏孤儿元明刊本的比较、故事的流变、事实考辨、主题的分歧等方面。对杂剧《赵氏孤儿》与传奇《八义记》思想意蕴探究的文章比较少。本文将从思想意蕴比较入手,找出两者之间的分歧并进一步探寻原因。
一、《赵氏孤儿》与《八义记》的思想意蕴的比较
《赵氏孤儿》杂剧与《八义记》传奇都有着悲剧意蕴,赞美了忠诚道德,也都表现了对正义精神的追求,但是仔细思考,它们在主题和思想意蕴的表达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
第一,杂剧中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传奇中较淡。《赵氏孤儿》从一开始就围绕着复仇展开,赵氏一族被灭门,赵武一出生就背负着向屠岸贾报仇的使命,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在搜孤、救孤的过程中,韩厥、公孙杵臼、程婴以及他的孩子,都为了复仇成功做出牺牲。传奇中却安排了上元放灯、宴赏元宵、周坚替死、报复团圆等情节。周坚代替赵朔而死,公主被发配守陵,在《阴陵相会》一出中又与赵朔团聚,最后一家三口团圆。由于这些情节的变动,作品的悲剧意蕴降低,复仇意识表现的不明显。
第二,传奇《八义记》中赞美了男女之情,杂剧中没有涉及。《八义记》有很多表现儿女私情的片段,主要是赵朔和公主。在《上元放灯》、《宴赏元宵》两节中,描写了赵朔与公主的风花雪月,沉迷于世俗享乐。这种男女之情的描写是受当时的才子佳人模式的影响,是符合封建礼教的,因而作品赞颂了公主与赵朔的男女之情。
第三,传奇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封建迷信与宗教思想,杂剧中没有。《八义记》除了忠义和善恶思想以外,文中还有很多神话、迷信色彩的描写,这是作者对宗教伦理思想的一种宣扬。在《举家兆梦》一出中,就详细的写了赵盾、赵朔、公主、周坚等都做了奇怪的梦,这些梦都是后来会遇到的事情。他们请人占卜凶吉,商量如何消灾。在《出神入化》一出中,更是写到赵朔受到首阳山土地神的点化,和灵辄装扮成道人,下山去探知公主消息。
第四,杂剧中具有反元复宋的思想,传奇中没有。秦芹在《<赵氏孤儿>近二十年研究综述》中写道:“阿英先生在分析<赵氏孤儿>时反复强调,‘这里所说的赵家,虽指的是赵盾,实际上还是映射宋朝’”。[1]元代为异族统治,受传统儒家一统思想的影响,“反元复宋”思想满足了汉民族的民族自慰心理,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有明显的怀宋思想。
二、《赵氏孤儿》与《八义记》思想意蕴不同的原因
《赵氏孤儿》杂剧与《八义记》传奇情节内容,思想意蕴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认真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文化风俗不同的影响。《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生活在元灭宋时期,受儒家文人思想的影响很深,不愿意被野蛮的少数民族所统治,因而具有浓厚的反元复宋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突出赵氏家族的忠烈,强调奸臣当道,君主昏庸,侧面表现其对宋王朝的怀念,因此其主题中更多的表现了忠义,复仇以及反元复宋的主题。而《八义记》传奇中,作者徐元生活在明代,当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加上明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作品中较多的表现了家庭、伦理、风花雪月等主题。作品将叙事视角转向对于赵朔和公主情意的描写,他们在遇到家族危难的时候,不是感叹道义的丧失,而是悲叹昔日优越生活的失去。剧中人物更多的是对世俗的沉迷,这与明代的社会环境有关。
第二,元杂剧体制和传奇体裁不同的影响。明刊本的《赵氏孤儿》是五折一楔子,因受这种杂剧体制的影响,元杂剧主要講了托孤、搜孤、救孤这些主要的情节,仅仅围绕着忠义、信义、复仇展开,没有铺陈开来。而《八义记》传奇,受传奇体裁的影响,传奇作品要求要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吸引读者,没有明确的篇幅和体制的限制,因而作者多次设置巧合的环节,增加作品的矛盾和戏剧性。全文篇幅较长共四十一出,对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都有详细的交代。
第三,统治者政策不同的影响。赵宋王朝把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尊为赵家的祖宗,特别是到了南宋王朝,统治者下令建忠节祠,封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厥为忠利王。元亡宋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人们深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影响,激起人们的复宋情绪。因而《赵氏孤儿》杂剧中表现出一定的反元复宋的思想。明代初期,为了平息元明变革带来的混乱政局,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统治者通过文化手段愚民,来教化民众。因而文人们通过创作大量宣传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作品,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明代的传奇也进入了一个巅峰。徐元创作的《八义记》就受统治者政策的影响,具有宣扬宗教伦理思想的特点。
结语
元杂剧《赵氏孤儿》和传奇《八义记》在思想意蕴上有较大不同,两部作品都有得有失,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赵氏孤儿故事所表现的“忠义”思想都得到了继承和弘扬,这正是人们心中对“义”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秦芹.《赵氏孤儿》近二十年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06(6):6.
[2][明]毛晋编.六十种曲[A].[明]徐元.八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