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灌输现象,严重妨碍着学生本体的主动发展,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僵化模式,致使语文教学未能找到语文教学的本质联系,也未能把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及优化。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调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自主、研究和创新,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 民主 阅读习惯 发散思维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呵护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鼓励质疑,引导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古井》时,分三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他们帮助老人后怎样表现?他们为什么不要报酬,说明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如:抓住“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说明到古井取水的人多。路面湿漉漉的,老师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也说明去古井打水的人多。第三步,放手让学生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互相评议,老师因势利导,相机点拨。使学生梳理出古井长年提供泉水,从没要报酬,乡亲们常年帮助老人,谁也不要报酬。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注入情感,增强体验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莱特”,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品味、体验课本,这时,他的心理产生独特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审美乐趣。如教《西门豹》时,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融入故事的角色中,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当学生演到官绅们个个吓得求饶时,声音颤抖,双腿发软,作揖求饶,仿佛自己就是作恶多端的官绅。这是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是学生内心的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感受能力不同,必然对课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也不同,就会产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此,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统一,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体验去理解。
四、以课文为凭借,发散思维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课文中知识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绽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要以教材为例子,训练思维,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新的语文教材给课改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在用好教材的同时鼓励学生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是语文,从而真正实现的“大语文”。如教学《坐井观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青蛙跳出井后,会对小鸟说什么?”师生仿照课文共同编第四次对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前边演绎。通过发散,让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发散”必须要“以原文为基础”,要充满个性,不能脱离课本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
五、实施个性化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要丰富,给学生以新鲜感,美的享受,有努力的方向。“不错!”“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等评价语过度使用,就会削弱它的激励作用。所以,在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以朗读为例,有个学生朗读,我们表扬时,要清楚地指出可取之处。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的声音真甜,请苒给我们读一遍吧!”“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那欢欣鼓舞的场面!”“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感动了”……在老师和同学真诚的赞美中,成功的喜悦一下子涌入学生的心田。除了用口头语言莱舞价,也可以用体态语言来表达: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以激励孩子不断探索,创新。为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小苗儿,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民主 阅读习惯 发散思维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呵护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鼓励质疑,引导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古井》时,分三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他们帮助老人后怎样表现?他们为什么不要报酬,说明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如:抓住“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说明到古井取水的人多。路面湿漉漉的,老师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也说明去古井打水的人多。第三步,放手让学生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互相评议,老师因势利导,相机点拨。使学生梳理出古井长年提供泉水,从没要报酬,乡亲们常年帮助老人,谁也不要报酬。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注入情感,增强体验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莱特”,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品味、体验课本,这时,他的心理产生独特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审美乐趣。如教《西门豹》时,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融入故事的角色中,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当学生演到官绅们个个吓得求饶时,声音颤抖,双腿发软,作揖求饶,仿佛自己就是作恶多端的官绅。这是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是学生内心的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感受能力不同,必然对课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也不同,就会产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此,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统一,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体验去理解。
四、以课文为凭借,发散思维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课文中知识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绽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要以教材为例子,训练思维,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新的语文教材给课改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在用好教材的同时鼓励学生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是语文,从而真正实现的“大语文”。如教学《坐井观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青蛙跳出井后,会对小鸟说什么?”师生仿照课文共同编第四次对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前边演绎。通过发散,让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发散”必须要“以原文为基础”,要充满个性,不能脱离课本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
五、实施个性化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语言要丰富,给学生以新鲜感,美的享受,有努力的方向。“不错!”“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等评价语过度使用,就会削弱它的激励作用。所以,在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以朗读为例,有个学生朗读,我们表扬时,要清楚地指出可取之处。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的声音真甜,请苒给我们读一遍吧!”“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那欢欣鼓舞的场面!”“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感动了”……在老师和同学真诚的赞美中,成功的喜悦一下子涌入学生的心田。除了用口头语言莱舞价,也可以用体态语言来表达: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以激励孩子不断探索,创新。为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小苗儿,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