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和钱

来源 :好运Money+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ctivexi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的秋天,《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经济学人》、《财富》、《福布斯》等财经媒体陆续收到一份传真。上面有几行字:
  “我是一名安达信公司的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中国富豪50强》。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就50周年了,如果把成功以拥有财富的多寡来定义的话,那么这50人就是中国内地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50年的历史,如果贵刊有兴趣的话,请和我联系。”
  只有《福布斯》的主编劳里·米纳德对这份传真产生了兴趣。他和发传真的英国年轻人联系上,把他制作的榜单刊登在《福布斯》全球版的封面上。
  这份榜单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开始问,胡润是谁?
  答案会有许多种。
  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做“富豪排行榜”的人,他知道中国最有钱的人到底赚了多少钱,还知道他们大概是怎样赚的,人们猜他跟富豪们可能也有非同一般的关系。
  他是《福布斯》的编外自由撰稿人。以“每个字一美元”的价格给《福布斯》供稿,第一份榜单为他赚得的酬劳是3000美元。
  他不想做一辈子会计师,在中国发现了机遇,并开始做榜单的生意,然后有了“胡润百富”这个品牌,现在他经营着三本杂志、九个颁奖典礼及宴会、一系列书籍和各种榜单,同时他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他的中文名是胡润。现在他也成了名人。
  他的名字常常和钱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最早把中国富豪们的财富翻出台面讨论。
  在这个私人财富迅速累积、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人们都好奇富豪们的钱是怎么来的。他们会讨论和上榜富豪财富相关的各种话题——第一桶金怎么来的,榜单排名方法,甚至,他们怎么花钱。
  富豪、地产商、地方政府都对他百感交集。富豪对他又爱又恨,地产商乐于冠名他的榜单,地方政府为自己能请来一个英国人办一场“洋气”的宴会而感到荣幸。
  和《福布斯》的世界500强榜单相比,胡润的富豪榜可能更特别、更刺激、更引人注意。因为在中国,巨额财富至今还不是一个能够随意拿来讨论的话题。胡润刚刚制榜的那几年,几乎每次榜单公布,都会有一批企业家成为舆论焦点,甚至有税务机构会去上榜的公司查税。一批曾经上榜的富豪都纷纷落马: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始人顾雏军2005年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在同年9月因为挪用资金等罪被逮捕;2006年张荣坤被捕;2008年黄光裕被拘。有的人开始把富豪榜称为“杀猪榜”。
  即便如此,在胡润开始做中国富豪榜之后的近14年里,虽然中国富豪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却依然只有他完成了这个工作。
  胡润来到中国是在1990年。那一年长虹刚刚成为中国最大的彩电企业,海尔公司也已经开始崛起,王石、张瑞敏、柳传志们已经创业了五六年,宗庆后、任正非也已经创业三年,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正在慢慢浮出水面并且默默地积累着财富。胡润看到一个正在脱离物质窘困,向着“富有”前进的中国。
  等到1997年他再次回到这里,是作为安达信在上海的雇员。在此之前他还留学过日本,也在安达信的伦敦公司工作了4年。他认为来中国是个正确的选择,但继续做会计师也许不是。他希望赚到更多钱。在那个时候,他脑海里的念头还只是“比普通的中产阶级多一些”,但很快,他发现了一个“富矿”。
  他很多次地向人们描述过富豪榜这个动机的源头,每一次都会直白地概括,因为人们和他一样——关心钱。“英国人要发展,德国人要发展,美国人也有美国梦,通过个人积累金钱的故事,讲清楚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是每一个人都感兴趣的事。”
  在我们交谈的这个时候,上海正下着蒙蒙小雨,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三十多座高楼隐匿在一片雾气之中,立交桥电子板上的数字红绿灯闪烁,从写字楼里出来的人们撑着伞,在雨中行色匆匆。“你看楼下这些人的故事或许也很有趣,但因为他没有当首富,所以我们对他们根本不感兴趣。首富是一个很特别的身份。”他补充道。
  1999年,胡润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以及上市公司的报表,经过几个月的整理收集,排出了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
  第二年的榜单做完之后,他仍在安达信工作。当时,虽然他已经动了离开的念头,而且打算继续对中国富豪的研究,但他给自己的正式规划是去大学里读博士或者谋得一份教职。他请了3个月的假,去美国和欧洲的15个顶尖大学考察和演讲,在这3个月中,他意外地发现,“他们还在学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他们没有接触到新中国,他们接触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中国或者是1980年代的中国。”这次考察,让他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可能是开创性的。一回到中国,他就向安达信递交了辞呈。
  那是2001年,世贸组织结束了对中国长达6年的考察,宣布中国正式加入WTO。在那个时候,全世界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商业社会的崛起,不止胡润对中国富豪有兴趣,全世界都兴趣浓厚,但动手去做的依然只有他。
  他在做一件看上去很难解决的事。因为把触角直接伸到和钱最近的地方,一开始,和人们想象的一样,他屡遭拒绝。
  他打电话给企业家,拒绝与他对话的情况是大多数;从富豪榜的第二年起,他就不断接到律师函,内容都是质疑他的数字不准确,要求下榜;还有很多公司会把股权结构做得极其复杂,让他无法识别实际控股人的真实收入。
  他像一个记者一样去和公司打交道,甚至去钻一些空子。“因为他们都没有准备好,你可以问他们很多问题。”114是他拿到公司电话的最常用方法,他常常接着就能跟老板的秘书说上话。在这第一轮接触中,他就能记下不少信息。比如,能挖得出这个老板是不是民营企业家、他的股份有多少、他的销售和利润是多少。
  “完全不认识的人,在电话里都能挖得出许多信息。”胡润说。当他事后再向媒体回忆自己最初的制榜经历时,很出人意料地,他说,其实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   和大部分在各自领域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人一样,胡润看上去精力充沛,并且让自己保持着敏锐度和灵活性。他说自己曾经的生活梦想只是做一个更富足一些的中产阶级,但他显然做到了更多。
  那些富豪们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低调。在他们和胡润熟起来之后,会跟胡润说,我刚刚买了一辆豪车,我的手表要100万元,这个珠宝已经价值1000万元了。这让胡润觉得,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心里其实很自豪。他们第一次上榜,犹豫和紧张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慈善机构要找他捐钱,甚至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在小圈子里面,他们很自豪于财富对应的成功。
  在中国刚刚上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主角们对成功的定义也是获得财富,洗刷掉此前穷苦、被排挤时受到的耻辱,是让他们真正感到开心的事。这部电影取材于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在19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创业经历,很多网民在网络上附议说,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与奋斗,以及友情。
  在这段期间内成长、成功的富豪们也是一样。他们的自豪感和财富带来的成就感紧密相连,在中国,在这个富豪圈能够成为一个圈子的时候,更多资源、人脉、声誉,可能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胡润牢牢记住了这一点,这成为他日后许多生意的来源。
  2003年,胡润在自己举办的企业家高峰会上请来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富豪榜上的企业家来了20%。其实他与英国政界毫无渊源,邀请布莱尔走的完全是正常程序,“当时为了配合布莱尔的时间,我们把活动推迟了2个月,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把它做成了企业家的级别。”
  “他是一个挺狡猾的小伙子,更是一个营销奇才。”互联网公司比邻的董事长、百度前市场总监毕胜这么评价胡润。
  每一年的富豪榜都有惊人消息,从丁磊、陈天桥到黄光裕、张茵,他总能抓住当年的经济热点。除了百富榜,胡润还拥有许多吸引人们眼球的子榜单,如“IT富豪榜”、“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慈善榜”、“女富豪榜”等等。他会去刻意捕捉社会焦点,寻找最能引发人们关注的话题,他的榜单是为社会风向和人们的好奇心所做的,而那些噱头和注意力真正帮他打开了财富大门。
  “你知道我对什么榜单最眼红?《福布斯》和《财富》的全球500强。它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收入来排榜,实际上2个小时翻译下来,重新排序,然后保留前500个,就这么简单。但全球500强很好很无聊,并不吸引老百姓。”胡润说。
  “可能他的中国话没有中国人流利,但是他更知道怎么和个人企业家合作,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希望与梦想。他会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因素。”胡润团队的一位前成员说。
  在胡润之前,很多中国的观察者、调研者忍不住也成为富豪圈中的“一份子”,比如《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前任社长刘东华以及《创业家》杂志的总编辑牛文文。刘东华的正和岛是为顶级企业家群体打造的高端社交平台,他在很多年里一直扮演着企业家相互之间、企业家与公众之间的“连接者”;而牛文文,他直接联合一批亲密的投资人,创业做了自己的“黑马事业”,包括i黑马平台、黑马营、“黑马大赛”等。
  胡润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作为榜单提供者,他本质上也是个媒体人。但不同于长期跟踪着中国企业发展进程,而且渗透更深、观察面更加丰富的刘东华和牛文文,和他所排名的对象保持距离,会给他带来最大的利益。对他该扮演的角色来说,旁观比参与更有利。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让自己的生意与富豪发生关系的办法。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胡润百富公司从形态上是媒体和公关公司的综合体,制作各种富豪排行榜是为了满足公众和地方政府的需要;几本高端杂志可以为财富阶层提供资讯;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主办体育赛事、举行各种私人宴会,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小圈子。富豪们有时成为他营销的对象,有时又成为他营销的内容,但他从未与他们站在同一阵营。
  胡润的手机号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印在名片上了,他说是因为害怕“垃圾电话的骚扰”。他的手机里有上百个富豪的手机号,但他不保证能打通所有的号。
  他跟富豪的关系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亲密。“直接打电话的不多,因为他们都太忙了,打了他们也不接。”
  胡润会在举办各种活动的时候群发消息给每一位企业家。从富豪的角度看,这类消息和会所活动、俱乐部通知一样——不至于特别重大,也不至于完全值得忽略。价值取决于活动本身,而不是胡润的面子。
  胡润很少跟富豪们保持私交,有些人一年只会见一次,“连续10年,跟一个企业家一年见一次面就算是朋友。”虽然张茵连续3年被排在女富豪榜首,但胡润跟张茵只见过三次。
  有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建立一些联系,他邀请泛海集团的卢志强来参加自己办的周年庆典,一共邀请了十次,前九年卢志强都没有出现,到第十年的时候,胡润终于见到了卢志强。“可能第十次问他,他就不好意思不来了。”
  不过,他同钱与富豪的联系却不能断。和钱有关的信息是连接他和富豪之间最有价值的通道。
  他制作了三本杂志,《胡润百富》关注企业家的动向,另外两本杂志《胡润马道》和《擎》分别为富豪介绍马赛、游艇和私人飞机。他还做了一本名叫《胡润名校指南》的书,意在帮助那些想把孩子送出国的企业家,他最近的新举动是推出《胡润艺术家排行榜》,教富人们欣赏收藏名人字画。
  这类杂志出版不算频繁。比如《擎》,每年出两期,印数3000份,并不在市面上销售,而是直接送到客户手中,最新一期的主打内容是一份全球最贵游艇的排行榜,介绍了每艘游艇的价格和具体租赁方式。
  胡润百富公司现在主要的收入来自于赞助费,有媒体曾经报道,2006年百富榜的冠名费就已经超过千万元,但胡润本人并未直接证实这个数据。为地方政府定制榜单,胡润的收入来源是企业冠名赞助,这些企业通常是地产商或者酒店。对他来说,做一份地方性榜单并不困难,根据十多年的制榜经验,这些早已驾轻就熟。“人们总是希望知道他们附近的首富是谁。”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最有利的需求,在这样的合作中,他很清楚地方政府需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以及能得到多少回报。
  更重要的是,这是个可复制、低成本的模式。
  这让他即便有管理上的短板,在短期内看来也不是件让他焦虑的事。“我知道很多大公司,其实管理都不好,甚至差得惊人,但它们都发展得很大,因为它们抓住了最重要的那一两点。”
  我也想过开一个钢铁部门,我也想过开一个在线游戏部门,我也想过开一个矿业部门,我也想过做房地产业的。”胡润开玩笑说,但他其实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他的榜单也可以变化成任何卖得出的信息资源。比如与北京某酒店合作推出《胡润品牌榜》,与某银行推出《高净值白皮书》,与某商业化研究中心推出《胡润财富报告》,他的头脑里好像装着无穷尽的榜单,只要有机会,他就可以适时推出。
  作为一个精于营销,而且懂得大众心理的人,对于各种媒体采访,胡润始终保持着适度警惕。他在出席各类采访和发布活动时,面对大部分对他榜单的提问,他都能给出类似的回复,就像是事先排练许久的一个标准答案。
  他把自己最核心的信息价值捂得死死的——他闭口不提榜单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如何保证它是否可靠。在他简略的描述里,人们大概知道它靠的是财务数据分析,以及采访、面谈等信息综合。这个可复制的金矿,他不想交给别人。
  随着人们对他个人品牌的关注,近来,他开始喜欢讲一个自己去非洲爬乞力马扎罗山的故事。那次旅途一路非常艰辛,离登顶还有几百米的时候,他累得实在爬不动了,于是转身下了山。胡润总结说:“我没有那种目标,必须要做到第一,必须要走到顶。我就尽量根据自己的能力,如果实在做不到就算了。”
  另一个常出现的例证来自他的家族先辈,据说在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他们的家族曾经经历过一段辉煌,“我爷爷说过,不管做什么事,其中一件事你总可以做到全球第一。”
  他似乎想通过这些故事强调一件事:他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在这个领域他愿意为之努力到极致。
  现在胡润已经拥有了一个“第一”——他的中国富豪榜。他还在继续做更多的事,可他不会轻易表达出自己的野心。
  在他所有的才能里,最重要的一条是他知道自己的坐标与价值,他勤奋,懂得把握机会,不畏惧,不期望太高。他了解人们在想什么且善于营销。这的确也已经不容易。
其他文献
“傍”上大公司有时是创业者通往成功的捷径,有时却是弯路。    20多个员工,一项领先技术,一些好的创意,2010年成立的爱折客就像一幅创业公司的素描,具有一切初创公司的特质。2011年1月手机App“爱折客”正式上线以来,范鼎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为这款给手机用户提供打折信息的软件寻找合作伙伴。  起初他们和一些比较容易接触的小餐厅和奶茶铺合作,在尝到甜头的同时,范鼎也渐渐发现,只有谋得和大公司们的
期刊
是熬10年做骨灰级员工,还是成为有个性的职业经理人。    如果你给自己准备的职业规划表上面,终极目标是成为某个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那么它的前一步应该是什么?没错,不是在这家公司一待10年成为骨灰级员工,而是先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听上去,职业经理人这个名词既酷又有些遥远,还有一点“不知所云”。它的确是个舶来词,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对这个职业有明确的定义,即运
期刊
教育这回事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方法如果错误,你可能要用多一倍的时间去纠正。      看多了虎妈狼爸,你可能自己都有点抓狂。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认字、学算术或许你只是想早点开发孩子智力。但是,这种努力如果太急进,结果可能刚好与希望的相反。  早期教育界有一个比喻,孩子就像卡车,有的家长在它启动时就拼命装货物,结果卡车越跑越慢直到早早停下。更科学的早教理念是先给卡车上润滑油,让它达到最佳状态
期刊
Note:  1.保本投资品中保本可能性最高的是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2.保本投资品的保本策略是:把投资分为无风险和高风险两部分,用无风险部分来保证收益。  3.市场上目前有近5900种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保本型占36.46%,平均实际年化收益率在3.4%至3.6%左右,总的来说不如一年期国债3.85%的收益。但是保本投资品中也有高收益的,主要看投资者的运气了。  4.分级基金的低风险份额所说的“保
期刊
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张人蟠是华尔街海归派的代表。他2007年3月回到中国,此前做过量化和固定收益,他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全球宏观策略投资。他中西合璧的投资背景,给了我们另一只眼判断在当前低迷的投资市场下有何新机会。    M=MONEY+Z=张人蟠    M:你投资犯过错吗?  Z: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犯了一次错误,至今记忆犹新。我最早去摩根大通的时候,与大部分去华尔街的华人一样,做量化模
期刊
体检报告上的指标结论正常,不意味着你健康,某些项目你还没查到。    体检这件事在很多人眼中慢慢成为了一个鸡肋。不做不放心,但好像“大病总是检查不出来的”。体检到底有什么用?怎样检查才能让它真的成为你的健康晴雨表?哪些事情不要指望它?有很多事情你还是需要搞明白。    每年一次体检是出于成本考虑    作为福利,大多数公司都会安排员工一年体检一次,事实上,这是受公司经费限制的结果。某医院体检中心院
期刊
上午10:00,徐罡从总公司开完会回到自己的门店,手里拿着的是新放量的某楼盘二手房源。这已经是徐罡从事房产中介的第三个年头。此时,店里除了几个业务员再没有其他顾客。“9月本就是二手房市场的淡季,更何况现在的行情不好”,他说,  正值楼市低迷的时候,许多有购房意愿的买家都改变了原先的策略,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只是即便是在这市场不好的时候,徐罡的忙碌状态也丝毫不亚于好年景,薪水却抵不上“好日子”时的五分
期刊
买学区房,买的不是房子,是教育资源。陆晓章多花了36万元、经过两买一卖的折腾,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打算买学区房的家长,我们不得不提醒,买前你必须知道几件事:  1、学区房的对口学校可能变化。越是名校,变动的可能性越大。  2、一套学区房里只能有1个家庭的孩子上对口学校,一定要确认卖家户口里的孩子不在对口学校就读。  3、各校入学要求迥异。有的报名前落户即可,有的规定落户满一定年限,有的根据当年
期刊
少了两个人买房容易产生的争执,但是要更谨慎地规避风险。    工作有些年头,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希望有一个安定的居所,希望趁着房价下跌赶紧买,甚至为了给自己一个缩减开销的压力,很多年近30岁的上班族开始计划买一套房子。宁宵宵就是这样一个买房的单身女孩。      单身买房,你要知道这些事:  不想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先选地段。  地段和面积的要求有矛盾?还是地段优先。  二手房更便宜,但首付款会更高。
期刊
兴趣能否有产出,这也是可以量化的。    篮圈分析(Hoops Analyst)网站的忠实用户一直以为这个叫埃德维兰德的作者大概是个20岁出头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但事实上,他是美国联邦快递集团的一名货车司机。  2010年5月,痴迷数据分析的埃德维兰德在篮圈分析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预测林书豪能成为全联盟排名前五的后卫的文章—当时,林书豪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哈佛大学华裔学生球员。  现在,这名51岁的货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