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能否有产出,这也是可以量化的。
篮圈分析(Hoops Analyst)网站的忠实用户一直以为这个叫埃德•维兰德的作者大概是个20岁出头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但事实上,他是美国联邦快递集团的一名货车司机。
2010年5月,痴迷数据分析的埃德•维兰德在篮圈分析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预测林书豪能成为全联盟排名前五的后卫的文章—当时,林书豪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哈佛大学华裔学生球员。
现在,这名51岁的货车司机现在已经是美国媒体争相采访的“篮球先知”了。
维兰德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这个兴趣爱好而出名,在数据分析这一行,他已经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钻研了十几年,只是完全以一个篮球迷的身份,不间断地在网站上发表和篮球数据分析有关的文章,没有因此获得任何收益。他也曾想过是不是要将对数据分析的爱好转变为专业工作—那可是一份应用广泛、收入不菲的职业,但最终维兰德还是决定继续当一个快乐的货车司机,因为数据分析工作对他来说,“从未成为一个强烈的抱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兴趣与工作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已然不易了,维兰德的成功似乎又挠起了职场人那块不安分的“痒痒肉”—要不要放弃现有的职业,把长久以来的兴趣变成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如果你“不幸”是那种本职工作和兴趣爱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想要转行前,我们不妨用“成本效益分析”来模拟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
把兴趣变成事业可不是件无本万利的事。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多年来积累人脉,构建关系所投下的沉没资本、放弃当前工作的机会成本,都是你的“支出项”上绕不过去的数字。
机会成本:
你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工作,那么现在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C1,它等于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你现有工作所提供的所有收入,包括实际到手的工资W1、各项福利和分红W2、以及因为离职不得不放弃的期权激励B。
机会成本C1=W1+W2+B。
操作成本:
为了完成转行,必须有所行动。所以你必须有一些本可以不花,但为了转行又不得不花的开销,连为此奔波付出的交通费都算哦。
沉没资本:
为之前那份工作付出的所有精力和资金在你决定离开的时候就等于打了“水漂”,例如曾经花钱参加过的培训。
至此,总成本C0=C1+C2+C3。算完这笔帐,你是否惊讶于计算器上那个大得有点吓人的数字?别着急,我们再来算算转行的收益。
实际收益:
对于收入差距大、收入波动剧烈的行业,你可以寻找一个在该领域经验和能力都与你相差无几的同行,参考他的薪资标准;而对于薪资水平差距不大的行业,则可以取薪资中位值。
实际收益预期M1=进入该领域初期你能在岗位上获得的所有工资收入W1'+福利分红W2'+期权激励B'。
估计收益:
如果你足够努力,不用太长时间就可能会从新工作领域里的爱好者变成真正的专业人士。在很多行业,这意味着你的收入会有大幅增长。我们姑且把这种美好的预期称为“成功估值”,在实现“成功估值”的过程中,你需要认识差距、为此制订学习计划、研究可行性。
与此同时,心理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也是值得考虑的预期收益,尽管它很难用货币衡量,可能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而提高,也有可能随着新鲜感褪去,你从新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越来越低。
M1加上M2等于这次转行的收益M0。成本效益分析法一般通过比较C0和M0来得出结论,但在转行这件事上,M2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变量:“成功估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你转行的可行性、目标高度,以及为达到目标高度而付出的一切成本。
如果光M1就大于C0,“变兴趣为职业”这个做法至少从经济上来说是划算的。否则,M2会像一颗“定时炸弹”。那么你在做决定之前必须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愿意承担这次转行的一切风险。
很多时候,M2的不确定性会成为纠结的根源。算清你的“成功估值”,比衡量你对兴趣及风险的心理预期更关键。
篮圈分析(Hoops Analyst)网站的忠实用户一直以为这个叫埃德•维兰德的作者大概是个20岁出头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但事实上,他是美国联邦快递集团的一名货车司机。
2010年5月,痴迷数据分析的埃德•维兰德在篮圈分析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预测林书豪能成为全联盟排名前五的后卫的文章—当时,林书豪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哈佛大学华裔学生球员。
现在,这名51岁的货车司机现在已经是美国媒体争相采访的“篮球先知”了。
维兰德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这个兴趣爱好而出名,在数据分析这一行,他已经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钻研了十几年,只是完全以一个篮球迷的身份,不间断地在网站上发表和篮球数据分析有关的文章,没有因此获得任何收益。他也曾想过是不是要将对数据分析的爱好转变为专业工作—那可是一份应用广泛、收入不菲的职业,但最终维兰德还是决定继续当一个快乐的货车司机,因为数据分析工作对他来说,“从未成为一个强烈的抱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兴趣与工作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已然不易了,维兰德的成功似乎又挠起了职场人那块不安分的“痒痒肉”—要不要放弃现有的职业,把长久以来的兴趣变成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如果你“不幸”是那种本职工作和兴趣爱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想要转行前,我们不妨用“成本效益分析”来模拟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
把兴趣变成事业可不是件无本万利的事。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多年来积累人脉,构建关系所投下的沉没资本、放弃当前工作的机会成本,都是你的“支出项”上绕不过去的数字。
机会成本:
你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工作,那么现在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C1,它等于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你现有工作所提供的所有收入,包括实际到手的工资W1、各项福利和分红W2、以及因为离职不得不放弃的期权激励B。
机会成本C1=W1+W2+B。
操作成本:
为了完成转行,必须有所行动。所以你必须有一些本可以不花,但为了转行又不得不花的开销,连为此奔波付出的交通费都算哦。
沉没资本:
为之前那份工作付出的所有精力和资金在你决定离开的时候就等于打了“水漂”,例如曾经花钱参加过的培训。
至此,总成本C0=C1+C2+C3。算完这笔帐,你是否惊讶于计算器上那个大得有点吓人的数字?别着急,我们再来算算转行的收益。
实际收益:
对于收入差距大、收入波动剧烈的行业,你可以寻找一个在该领域经验和能力都与你相差无几的同行,参考他的薪资标准;而对于薪资水平差距不大的行业,则可以取薪资中位值。
实际收益预期M1=进入该领域初期你能在岗位上获得的所有工资收入W1'+福利分红W2'+期权激励B'。
估计收益:
如果你足够努力,不用太长时间就可能会从新工作领域里的爱好者变成真正的专业人士。在很多行业,这意味着你的收入会有大幅增长。我们姑且把这种美好的预期称为“成功估值”,在实现“成功估值”的过程中,你需要认识差距、为此制订学习计划、研究可行性。
与此同时,心理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也是值得考虑的预期收益,尽管它很难用货币衡量,可能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而提高,也有可能随着新鲜感褪去,你从新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越来越低。
M1加上M2等于这次转行的收益M0。成本效益分析法一般通过比较C0和M0来得出结论,但在转行这件事上,M2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变量:“成功估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你转行的可行性、目标高度,以及为达到目标高度而付出的一切成本。
如果光M1就大于C0,“变兴趣为职业”这个做法至少从经济上来说是划算的。否则,M2会像一颗“定时炸弹”。那么你在做决定之前必须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愿意承担这次转行的一切风险。
很多时候,M2的不确定性会成为纠结的根源。算清你的“成功估值”,比衡量你对兴趣及风险的心理预期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