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们对读书就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四种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最低要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石,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了。其他三种能力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校园。然而,学生的读书的习惯绝非发给学生两本书,让他读就能养成的。我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下面介绍经验,与大家共享。
1.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则学起来特别快。为什么看动画片就看不够,玩电子游戏就不想停下?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发现书中的乐趣,激起学生看的欲望。孩子对新奇的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对新奇事物进行分析、思考,达到读书的目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名侦探柯南》、《安徒生童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家长可能会怀疑:让学生看这些读物,会不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大可不必担心,只要让学生读起来,就会从中受益。“万事开头难”,如果不用这些吸引学生,就很难打开学生兴趣的大门,在学生迈进大门后,再规范读物的种类也不迟。
其次,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向来喜欢模仿,看见老师在做,家长在做,同学们都在做,自然而然就会加入读书行列。每星期,我都会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阅览室,尽情遨游书海。我要求家长配合我,每星期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虽然做起来有些难度,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都挺配合的。
2.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有家长反映:孩子也读了不少书,写作文时却无从下手。根源在于虽然读了,却没有积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老师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本书发下去,让他们读、想,但是学生会得到什么?即便是入门阶段,也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比如“读完后,你要告诉大家这本书好吗?好在哪里?你喜欢书中的什么等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没有目的地读书不会留给学生什么,即便书再精彩,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孩子很难达到过目不忘的境地。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即便是最简单的问题。而且,读完后,一定要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
让学生学习批注和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愈发“动口不动手”,以致写字能力每况愈下。在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提出要求:遇到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妙不可言的词语、惟妙惟肖的描写、朗朗上口的段落……要让学生勾画出来,适时分享。还可以摘录下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如此积少成多,待到用时便能得心应手,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对学生读书的高层次要求,入门阶段是不可能达到的,如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个词妙在何处?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解答。
3.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诱惑和激励对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作用相当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保持读书的热情。比如:我在班里后墙的一角构建了一个读书角展示平台,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读书时积累的东西贴在这里,并定期评比,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收效不错;每日背诵活动,不限内容,规定人员,布置强制性的必须完成的任务,虽然硬性了一点,但学生的收获还是颇丰的;每个月班里都举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看谁读得声情并茂,每学期定主题的手抄报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读书视角,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比如:以英雄人物为主题、以食品安全为主题、以科技发展为主题……当然,评比结果不能以一句话、一颗星敷衍,要拿出一定的物质奖励,哪怕是自制的一张小奖状。
4.推荐合适的读物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诚然,好的读物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然而,当今文坛,五花八门,杂志、小说良莠不齐,这是众多家长担心的,时不时要翻一翻孩子的书包,生怕孩子染上书的“瘟疫”。其实,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很多孩子因沉迷于魔幻、穿越小说不能自拔,甚至荒废学业。这和教师有关,没能对学生的读物把关。起始年级、入门阶段有必要让学生看一些新奇的、有吸引力的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教会学生什么可看,什么少看,什么不能看。尽量推荐给学生健康向上的读物,让他们从中感受人性的美、生活的美、亲情的美;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丑恶,学会欣赏、学会生活。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
1.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则学起来特别快。为什么看动画片就看不够,玩电子游戏就不想停下?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发现书中的乐趣,激起学生看的欲望。孩子对新奇的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对新奇事物进行分析、思考,达到读书的目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名侦探柯南》、《安徒生童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家长可能会怀疑:让学生看这些读物,会不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大可不必担心,只要让学生读起来,就会从中受益。“万事开头难”,如果不用这些吸引学生,就很难打开学生兴趣的大门,在学生迈进大门后,再规范读物的种类也不迟。
其次,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向来喜欢模仿,看见老师在做,家长在做,同学们都在做,自然而然就会加入读书行列。每星期,我都会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阅览室,尽情遨游书海。我要求家长配合我,每星期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虽然做起来有些难度,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都挺配合的。
2.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有家长反映:孩子也读了不少书,写作文时却无从下手。根源在于虽然读了,却没有积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老师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本书发下去,让他们读、想,但是学生会得到什么?即便是入门阶段,也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比如“读完后,你要告诉大家这本书好吗?好在哪里?你喜欢书中的什么等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没有目的地读书不会留给学生什么,即便书再精彩,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孩子很难达到过目不忘的境地。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即便是最简单的问题。而且,读完后,一定要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
让学生学习批注和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愈发“动口不动手”,以致写字能力每况愈下。在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提出要求:遇到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妙不可言的词语、惟妙惟肖的描写、朗朗上口的段落……要让学生勾画出来,适时分享。还可以摘录下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如此积少成多,待到用时便能得心应手,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对学生读书的高层次要求,入门阶段是不可能达到的,如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个词妙在何处?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解答。
3.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诱惑和激励对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作用相当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保持读书的热情。比如:我在班里后墙的一角构建了一个读书角展示平台,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读书时积累的东西贴在这里,并定期评比,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收效不错;每日背诵活动,不限内容,规定人员,布置强制性的必须完成的任务,虽然硬性了一点,但学生的收获还是颇丰的;每个月班里都举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看谁读得声情并茂,每学期定主题的手抄报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读书视角,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比如:以英雄人物为主题、以食品安全为主题、以科技发展为主题……当然,评比结果不能以一句话、一颗星敷衍,要拿出一定的物质奖励,哪怕是自制的一张小奖状。
4.推荐合适的读物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诚然,好的读物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然而,当今文坛,五花八门,杂志、小说良莠不齐,这是众多家长担心的,时不时要翻一翻孩子的书包,生怕孩子染上书的“瘟疫”。其实,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很多孩子因沉迷于魔幻、穿越小说不能自拔,甚至荒废学业。这和教师有关,没能对学生的读物把关。起始年级、入门阶段有必要让学生看一些新奇的、有吸引力的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教会学生什么可看,什么少看,什么不能看。尽量推荐给学生健康向上的读物,让他们从中感受人性的美、生活的美、亲情的美;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丑恶,学会欣赏、学会生活。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