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主体参与意
识;观察;思考;真情实感;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42—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小学生之所以一提到写作文就不知从何而写,原因是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头脑里没有出现相应的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非常重要,缺乏表象,小学生写作文时就会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时自然就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学生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库中的表象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对此,笔者在教导学生写作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学生的情感才会更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才能更多,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二、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应该调动起学生的观察细胞,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留心观察,认真体验,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捕捉到各种自然景观、社会面貌、人物形态,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整理和记录,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会观察、能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有“情”、懂“理”,才能做到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想,观此而思彼。“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面,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才能产生写作的冲动,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虽然只要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完整叙述见闻的能力,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实的感情,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像平常说话一样,怎样说的话,怎样办的事,就怎样写。要让学生认识到言为心声,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自我流露;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为考试而写,也不是为作文课而写,而是现实生活的记录;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别人的文章会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致使文章情味不浓,达不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实的感情,才能使学生将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展开想象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其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编辑:马德佳
识;观察;思考;真情实感;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42—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小学生之所以一提到写作文就不知从何而写,原因是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头脑里没有出现相应的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非常重要,缺乏表象,小学生写作文时就会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时自然就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学生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库中的表象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对此,笔者在教导学生写作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学生的情感才会更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才能更多,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二、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应该调动起学生的观察细胞,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留心观察,认真体验,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捕捉到各种自然景观、社会面貌、人物形态,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整理和记录,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会观察、能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有“情”、懂“理”,才能做到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想,观此而思彼。“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面,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才能产生写作的冲动,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虽然只要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完整叙述见闻的能力,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实的感情,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像平常说话一样,怎样说的话,怎样办的事,就怎样写。要让学生认识到言为心声,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自我流露;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为考试而写,也不是为作文课而写,而是现实生活的记录;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别人的文章会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致使文章情味不浓,达不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实的感情,才能使学生将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展开想象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其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