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能力;教师
素养;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主体
作用;学法指导;评价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4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素养,树立创新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自身不注重提高综合素养,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倘若教师思维方式僵化、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更新知识结构,要树立创新意识,从而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精通所讲授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另外,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专多能、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且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感,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又怎么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呢?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其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及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二,适当地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报告与演讲比赛等。这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利用教材中的“议一议”、“想一想”及“忆一忆”等栏目来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可开设讨论课,让学生来做小老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凸显,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学法指导方面,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地利用,但是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应当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切实地把握教学内容,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及家庭环境等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革评价手段,促进知行统一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中,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考试的答案是固定的、标准的,不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不应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应多种评价手段综合运用,特别是与教材中设计的探索与活动板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在考试中,试题答案不能唯一化,只要学生的观点不偏离正确的立场,言之有理,就应给予一定的鼓励、肯定,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总而言之,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编辑:孟 刚
素养;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主体
作用;学法指导;评价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4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素养,树立创新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自身不注重提高综合素养,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倘若教师思维方式僵化、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更新知识结构,要树立创新意识,从而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精通所讲授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另外,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专多能、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且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感,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又怎么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呢?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其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及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二,适当地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报告与演讲比赛等。这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利用教材中的“议一议”、“想一想”及“忆一忆”等栏目来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可开设讨论课,让学生来做小老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凸显,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学法指导方面,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地利用,但是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应当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切实地把握教学内容,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及家庭环境等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革评价手段,促进知行统一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中,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考试的答案是固定的、标准的,不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不应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应多种评价手段综合运用,特别是与教材中设计的探索与活动板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在考试中,试题答案不能唯一化,只要学生的观点不偏离正确的立场,言之有理,就应给予一定的鼓励、肯定,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总而言之,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