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在文学作品阅读(特别是散文作品的阅读)版块的考查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2010年高考广东卷、北京卷、天津卷、全国卷I、全国卷Ⅱ、重庆卷、上海卷等便直接用理解“句子的含意”设题,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当对这个考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点透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其中的“重要”主要是就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而言。这些句子主要包括:结构复杂的句子、表达段落和篇章中心的句子、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和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表意含蓄的句子和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句子的含意”则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句子的语境义是指文中重要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哲理义、概括义等。
在实际考查中,有一些“重要句子”分别归入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中,本文的着眼点是句子的语境义。
[命题走向]
纵观2010年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句子的比喻义、哲理义和概括义是其考查重点,估计2011年的高考也应该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0年高考出现了以下这样一些设问方式:
1.解释下列两句话(“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在文中的含意。(全国卷I)
2.“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重庆卷)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北京卷)
4.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意?请概括回答。(天津卷)
在上述题目中,全国卷I考查的是句子的比喻义。重庆卷考查的是哲理义,天津卷考查的是概括义。这些句子表意含蓄,内含一定的因果联系。是一般设题者所看重的,当然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预示着2011年高考的命题方向。
[解题技巧]
1.抓重点词语理解。所谓重点词语。是指考题要求理解的文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这些词往往在其基本意义之外,又隐含着另外的比喻义,答题时应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反复体味。比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I:
[原文(选段)]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垝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蔑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原设题目]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侧重对关键词“累世的家产”进行揣摩。“累世的家产”包括本义和比喻义两部分:本义是指煤油灯在当时贫寒家庭中是宝贵的。比喻义是指灯下的温馨和苦读也是人生的财富。
[参考答案]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勾连邻句理解。考题中有些设问的句子位于文章或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要注意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旬或上下段,这样将邻句勾连起来,往往可以找到隐含着的解题信息。比如2010年全国卷Ⅱ:
[原文(选段)]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教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原设题目]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露痕迹”指句子前文的大河家的偏疏、原始,“沟通”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沟通的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国”(前文的“地理枢纽”。后文的“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更是下文提到的“依恋”。心灵上的“中国”。勾连邻句,便能较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3.结合全文理解。抓住一些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设题。这是一种常见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出题方式。所谓概括义,是指“文中的句子”具有对某些文段或全文的意义进行概括的作用,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归结句。一般说来,作者对这些句子都会进行适当的阐发。要理解这样的句子,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主旨;其次,必须分析句子本身关键词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比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
[原文(结束段)]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原设题目]
20.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意?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把“世界”与“北极村”等同起来,这样就要结合全文思考“北极村”对于作者有什么意义,从“北极村”与文中所描写的“世界”、“爱”、“人生”等不同方面进行简明的概括,便得出了句子的概括意义。
[参考答案]①故乡是世界的缩影;②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③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的人生基础;④故乡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创作的精神之源;⑤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模拟训练]
麦粒
安 庆
凝望麦粒,我常常想起麦粒的远行。
麦粒的远行有时借助的只是一场风、一只鸟儿的喙、一个人的手指或者指缝、一个出行者的衣袋。当它藏在旅人的行囊时,它的心跳动着,隔窗遥望,一行行旅途中的树、一座座旅途中的山、一道道旅途中的河、一条条窗外的道路、一窝窝旅途中的土壤让它兴奋。旅人终于掂起行囊,它知道自己生存的地方就要到了,这将是它另一片安身立命的世界。
麦粒从来都不孤立,一粒麦粒种下就有了十粒麦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后就是一片风风光光浩浩荡荡的小麦大地。我常常想起一粒麦粒或一穗麦粒的成长。微醺的南风中我看见麦粒走过了它的青涩,开始饱满,一根根尖利的麦芒像一把把利剑护卫着麦粒。我不忍去细看锋芒中的麦粒。不忍心去伤灌满了汁液、正酝酿营养、愈来愈丰满的麦粒,在一方大地,我选择在小麦的面前默然无声地站着。我听见风听见鸟儿掠过小麦大地,我默然无声地向着一粒粒麦粒行注目礼,向刮过麦田的风行注目礼,向掠过河床又掠过麦田的白云和鸟儿行注目礼,向麦田边的杨树、桐树、榆树行注目礼,向穿过麦田的线路、流入麦田的河水行注目礼。麦田,其实它吸纳了更多的元素、更多的营养、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期望。在麦芒全黄的季节,麦粒看见了旅人又回到了小麦大地,回到了麦粒的出发地和生命地。大地永远是一粒麦粒、一千粒麦粒、一万粒麦粒、一万万一亿亿粒麦粒的故乡:然后麦粒又延续了一万粒麦粒、一万万粒麦粒、一亿亿粒麦粒。不要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去触碰一粒麦牡、一穗麦粒,这对麦粒是一种伤害。即使你多么想仔细观察麦粒,你也无法进入麦粒的内心。
有一天在火车站,我忽然听见有人叫“麦粒”。我停下脚步,在人群里寻找,却原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扭过头,红扑扑的脸蛋上淌着汗水,身上是一个沉重的行囊,我知道这个“麦粒”是去打工,去某座城市,那个城市会有“麦粒”的笑声,有“麦粒”的身影,也有“麦粒儿”对家乡的遥望。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声喊,记住了某年某月某天在车站看到过一个叫“麦粒”的打工女孩儿,“麦粒”或者“麦粒们”,我祝福他们在某一个城市过得愉快。
有一年,我从家麦收回来,在兜里发现了几粒麦粒,我不知道这几粒麦粒怎么跟我来了我居住的城市。秋后我把它们种在了楼下的一片地里。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它们聊天,它们在城市的缝隙里成长着;一天早晨我又去看那一片蒲扇大的麦苗,麦苗上挂着露水,在晨曦里晶晶亮亮的那么纯净、透明,我和麦苗、麦苗上的露珠对望着,我又看见了一粒粒麦粒,看见了“麦粒”们走在远行的路上,看到了故乡的影子。那一刻,我兀自在一小片麦苗前伫立,仿佛置身的是一片麦海,看到了浩荡的麦田,听见了麦田上歌声。我忽然觉得我像流浪在城市的一颗麦粒,和这些长在城市的麦苗一样想念着家乡,想融入家乡的大地。小麦大地给我们的是丰富前行的字斟句酌广,我们一年年在小麦大地找到了宽阔、找到了释怀、找到了力量和温暖的慰藉。麦粒啊,是一千个是一万个是千万个故乡的影子。
(选自2010年第1期《散文》)
[题目]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看到了浩荡的麦田,听见了麦田上的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大地给我们的是丰富前行的宽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运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方法,抓住“浩荡”、“歌声”、“丰富”三个重点词语,发挥想象,体味语境的本义和比喻义。
[参考答案](1)由城市蒲扇大一方的麦苗想到了故乡广阔的小麦大地,仿佛看到了麦苗正蓬勃生长,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2)小麦大地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宽阔、找到了释怀、找到了力量和温暖的慰藉。
[考点透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其中的“重要”主要是就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而言。这些句子主要包括:结构复杂的句子、表达段落和篇章中心的句子、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和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表意含蓄的句子和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句子的含意”则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句子的语境义是指文中重要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哲理义、概括义等。
在实际考查中,有一些“重要句子”分别归入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中,本文的着眼点是句子的语境义。
[命题走向]
纵观2010年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句子的比喻义、哲理义和概括义是其考查重点,估计2011年的高考也应该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0年高考出现了以下这样一些设问方式:
1.解释下列两句话(“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在文中的含意。(全国卷I)
2.“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重庆卷)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北京卷)
4.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意?请概括回答。(天津卷)
在上述题目中,全国卷I考查的是句子的比喻义。重庆卷考查的是哲理义,天津卷考查的是概括义。这些句子表意含蓄,内含一定的因果联系。是一般设题者所看重的,当然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预示着2011年高考的命题方向。
[解题技巧]
1.抓重点词语理解。所谓重点词语。是指考题要求理解的文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这些词往往在其基本意义之外,又隐含着另外的比喻义,答题时应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反复体味。比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I:
[原文(选段)]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垝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蔑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原设题目]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侧重对关键词“累世的家产”进行揣摩。“累世的家产”包括本义和比喻义两部分:本义是指煤油灯在当时贫寒家庭中是宝贵的。比喻义是指灯下的温馨和苦读也是人生的财富。
[参考答案]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勾连邻句理解。考题中有些设问的句子位于文章或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要注意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旬或上下段,这样将邻句勾连起来,往往可以找到隐含着的解题信息。比如2010年全国卷Ⅱ:
[原文(选段)]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教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原设题目]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露痕迹”指句子前文的大河家的偏疏、原始,“沟通”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沟通的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国”(前文的“地理枢纽”。后文的“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更是下文提到的“依恋”。心灵上的“中国”。勾连邻句,便能较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3.结合全文理解。抓住一些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设题。这是一种常见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出题方式。所谓概括义,是指“文中的句子”具有对某些文段或全文的意义进行概括的作用,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归结句。一般说来,作者对这些句子都会进行适当的阐发。要理解这样的句子,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主旨;其次,必须分析句子本身关键词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比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
[原文(结束段)]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原设题目]
20.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意?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把“世界”与“北极村”等同起来,这样就要结合全文思考“北极村”对于作者有什么意义,从“北极村”与文中所描写的“世界”、“爱”、“人生”等不同方面进行简明的概括,便得出了句子的概括意义。
[参考答案]①故乡是世界的缩影;②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③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的人生基础;④故乡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创作的精神之源;⑤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模拟训练]
麦粒
安 庆
凝望麦粒,我常常想起麦粒的远行。
麦粒的远行有时借助的只是一场风、一只鸟儿的喙、一个人的手指或者指缝、一个出行者的衣袋。当它藏在旅人的行囊时,它的心跳动着,隔窗遥望,一行行旅途中的树、一座座旅途中的山、一道道旅途中的河、一条条窗外的道路、一窝窝旅途中的土壤让它兴奋。旅人终于掂起行囊,它知道自己生存的地方就要到了,这将是它另一片安身立命的世界。
麦粒从来都不孤立,一粒麦粒种下就有了十粒麦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后就是一片风风光光浩浩荡荡的小麦大地。我常常想起一粒麦粒或一穗麦粒的成长。微醺的南风中我看见麦粒走过了它的青涩,开始饱满,一根根尖利的麦芒像一把把利剑护卫着麦粒。我不忍去细看锋芒中的麦粒。不忍心去伤灌满了汁液、正酝酿营养、愈来愈丰满的麦粒,在一方大地,我选择在小麦的面前默然无声地站着。我听见风听见鸟儿掠过小麦大地,我默然无声地向着一粒粒麦粒行注目礼,向刮过麦田的风行注目礼,向掠过河床又掠过麦田的白云和鸟儿行注目礼,向麦田边的杨树、桐树、榆树行注目礼,向穿过麦田的线路、流入麦田的河水行注目礼。麦田,其实它吸纳了更多的元素、更多的营养、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期望。在麦芒全黄的季节,麦粒看见了旅人又回到了小麦大地,回到了麦粒的出发地和生命地。大地永远是一粒麦粒、一千粒麦粒、一万粒麦粒、一万万一亿亿粒麦粒的故乡:然后麦粒又延续了一万粒麦粒、一万万粒麦粒、一亿亿粒麦粒。不要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去触碰一粒麦牡、一穗麦粒,这对麦粒是一种伤害。即使你多么想仔细观察麦粒,你也无法进入麦粒的内心。
有一天在火车站,我忽然听见有人叫“麦粒”。我停下脚步,在人群里寻找,却原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扭过头,红扑扑的脸蛋上淌着汗水,身上是一个沉重的行囊,我知道这个“麦粒”是去打工,去某座城市,那个城市会有“麦粒”的笑声,有“麦粒”的身影,也有“麦粒儿”对家乡的遥望。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声喊,记住了某年某月某天在车站看到过一个叫“麦粒”的打工女孩儿,“麦粒”或者“麦粒们”,我祝福他们在某一个城市过得愉快。
有一年,我从家麦收回来,在兜里发现了几粒麦粒,我不知道这几粒麦粒怎么跟我来了我居住的城市。秋后我把它们种在了楼下的一片地里。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它们聊天,它们在城市的缝隙里成长着;一天早晨我又去看那一片蒲扇大的麦苗,麦苗上挂着露水,在晨曦里晶晶亮亮的那么纯净、透明,我和麦苗、麦苗上的露珠对望着,我又看见了一粒粒麦粒,看见了“麦粒”们走在远行的路上,看到了故乡的影子。那一刻,我兀自在一小片麦苗前伫立,仿佛置身的是一片麦海,看到了浩荡的麦田,听见了麦田上歌声。我忽然觉得我像流浪在城市的一颗麦粒,和这些长在城市的麦苗一样想念着家乡,想融入家乡的大地。小麦大地给我们的是丰富前行的字斟句酌广,我们一年年在小麦大地找到了宽阔、找到了释怀、找到了力量和温暖的慰藉。麦粒啊,是一千个是一万个是千万个故乡的影子。
(选自2010年第1期《散文》)
[题目]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看到了浩荡的麦田,听见了麦田上的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大地给我们的是丰富前行的宽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运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方法,抓住“浩荡”、“歌声”、“丰富”三个重点词语,发挥想象,体味语境的本义和比喻义。
[参考答案](1)由城市蒲扇大一方的麦苗想到了故乡广阔的小麦大地,仿佛看到了麦苗正蓬勃生长,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2)小麦大地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宽阔、找到了释怀、找到了力量和温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