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运动技能教学:让教学走入孩子心坎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ngy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由聚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的根本,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追求健康、欣赏竞技、体验运动的欲望进一步增强。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满足这些欲望,必须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经验的积淀,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进而运用到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当前,体育课堂的技能教学,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分年龄、不分学段、不虑特点,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与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学得不高兴,久而久之,不喜欢体育课。二是运动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行去学习、体验、感受,缺乏有效地引导。其结果是,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充其量只能是学生自己在进行身体活动,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后的快感。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呢?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一年级《前滚翻》的教学和江苏南通市倪时勇教研员《跳跃教材》的教与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精彩赏析]
  王仲生老师:跟我做游戏
  教学内容:前滚翻
  教学对象:从未见过面的异地学校的学生(小学一年级)
  做好了很有趣味的准备活动后
  王老师说:“我们先做个游戏吧”(看课者们暗暗诧异:按常规不是该教学讲解了吗?怎么做起了游戏?)
   王老师说:我们一起做个“看天”的游戏(看课者和学生们都更加不解:上体育课看什么天呀?)
   王老师说:我们要低着头看天(学生为难了:这低着头怎么看天呢?)
   王老师:“你们自己想想办法,怎么能低头看天?”
  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不一会一个聪明的学生找到了方法,于是学生们纷纷模仿,大家都趴在地上从两腿之间看天。
  此时,看课者全都明白了,其实,王老师已经在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做出前滚翻预备动作。
  王老师又说:我们再做第二个游戏(看课者们想:怎么又做游戏?)。
  王老师:游戏是“看谁坐得快”,教师叫出一个学生和他比赛。两人站在垫子后面,发出口令后看谁先坐在垫子上,结果学生是跑到垫子上坐下,而王老师是做了个前滚翻坐下,当然是王老师坐得快,王老师怕学生不服气,又做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做完两个游戏后,王老师说:“我们现在把两个游戏一块做一遍,先“看天”,再做“看谁坐得快”。
  学生在两个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前滚翻后,王老师才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动作,叫做“前滚翻”。
  看课者们热烈鼓掌。
  [赏析]乍看,这是两个简单的游戏,可细想,又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这两个游戏中浓缩了王老师的教学智慧。在我们平时教学中,我们对动作要领普遍是以语言(术语)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果是生动形象的语言尚可,如果是毫无生气的体育术语,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同听天书,听都听不懂,更何谈学会动作了。王老师根据孩子们爱玩游戏的特点,把要领隐含在游戏中,使孩子们在两个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前滚翻。
  
  再看倪胜勇老师对跳跃教材的设计。见附图。
  
  
  [赏析]长期以来,我们只注意跳跃教材单一的运动形式和规范性技术动作(如跳远、跳高等),忽略了富有趣味的综合性跳跃教材;关注的是学生下肢弹跳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身、心、社”的全面发展。而倪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他在学生课前和课外活动观察到,孩子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玩的各种跳跃内容,有着自己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默契,并具有浓厚的自发性活动的兴趣,这种传统性的跳跃活动形式,形成了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倪老师合理利用学生先前经验、兴趣,搜集、选择学生课间和课外活动中喜欢玩的各种跳跃运动素材,然后对这些跳跃运动素材进行整理和内容形式上的分类,再根据教学的需求,予以方式方法上的充实和合理改进,并进行多种运动形式变化上的自我选择和举一反三,使技能教学水到渠成,兴趣盎然。
  
  [读后反思]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冲破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但并不意味我们不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相反,则要求我们老师要对过去基本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反思,并通过积极探索、重新构建、合理设计,把真正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学习的运动技能体系、教学规律总结出来,让广大中小学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身心得到发展。
  1.运动技能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重组开发教材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意教材单一的运动形式和规范性技术动作,关注的是学生跑、跳、投等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富有趣味的综合性教材,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身、心、社”的全面发展。倪老师在教学跳跃教材时,则合理利用了孩子们对跳跃活动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并针对学生这种已有的自发性活动经验和兴趣,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对跳跃教材内容资源进行了重组和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动技能教学要把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王仲生老师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学前滚翻时,孩子们是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开开心心地学会动作,毫无枯燥乏味的学习痕迹,有的只是快乐的情感体验,有的只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倪老师在重组开发跳跃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由过去那种以跳跃动作技术技能传授为主,转变为在学生掌握必备的跳跃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基础的过程中,学会跳跃運动技能实践运用的方法和创造性学习的情感体验,达到重组开发后跳跃教材学练应有的多元功能目标。
  3.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对“动作要领”重新定位
  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涉及到“动作要领”,我们都要引领学生体会“动作要领”。但什么是动作要领,我们似乎并没有琢磨透。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动作要领大多是对动作姿态和动作顺序进行描述,呈现给学生的基本上是专业术语。经常在一些体育公开课上听到老师们对一些动作要领描述得非常细致、完整。试问,如此细致、完整描述的东西是否就是我们要找到的能切实让学生领会动作,帮助学生学好技术的要领呢?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的“要领”学生是否能领会到、感觉到、体验到。“要领”之“领”为“领会”之意,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体验到知道的那些东西,“要领”则是“主要”、“纲要”、“最要紧”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学生必须知道、领会的东西呢?就是“如何用力”。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动作,学习一个新技术,内化在其头脑中的主要是“知道了如何用力”,不掌握这一点是无论如何学不好、做不好动作的。王仲生老师是在教学一年级小朋友前滚翻时,摒弃了“低头、团身”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毫无生气的、非常陌生又不能理解的动作要领,而把要领溶入于游戏中。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肩肘倒立时,学生做起倒立后,总是稳定不了,腿打晃,结果晃到最后就倒下了。这时,体育老师说:“脚尖尽量向上伸,就像要去碰什么东西那样。”学生听到这个“动作要领”后真的就去向上伸脚,于是动作稳定下来,腰也顶起来了,脚尖也绷直了,学生们的肩肘倒立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变得像样多了。“脚尖尽量向上伸,就像要去碰什么东西那样”,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动作要领”呢?“要领”应是教师多年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个“诀窍”,应是学生听得明白,能按照要求去控制身体的方法,而不只是动作的外部结构,更不是一个动作顺序的表述。如果我们每个老师教每个动作时都有自己的教学诀窍,都有一个能让学生领悟到如何用力,如何做好动作的经验之谈,那么这个教学一定是很有效的,这个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动作。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师生的情感体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让教学走入学生的心坎。
  
其他文献
同学们,写文章要学会过渡。因为过渡就如同架一座桥梁,能将上下文自然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衔接连贯,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值得学以致用的过渡方式。  一、转折式过渡  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可能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写,这时往往会用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过渡,例如“然而”“不过”“但是”等词语。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在第6自然段的开
队列和队形练习,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由于一、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小,空间方向感差,在教向左(右)转,若按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经过实践,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米”字的教学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给同行,共同探讨。  1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用粉笔(硬物)在地面脚底下写一个“米”字,强调字要写大一些(30~40cm左右),笔画要写直。  2
货币贬值对于居家过日子的普通民众来说,总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若干中央银行争先恐后滥发货币,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就是一场可怕的梦魇;而发达国家中几大主要央行规模空前的货币竞争性贬值,是世界人民做噩梦也想象不到的恐怖场景。但是,这种不幸的局面切切实实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发生了。  人们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煎熬后,并未到达安全的彼岸,而是在迈向险象丛生的未来。这种纵横交错的货币竞争性滥发,给世界金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教育孩子,忽略儿童的主体性,这样儿童处于工具性的地位,容易产生自卑感。  当自卑成为习惯  杨心怡是成都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女生,不仅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她很害怕与人交往,特别是自己不熟悉的人。如果跟别人在一起,她必须保证自己一直有事情可做,否则就会感觉非常紧张和焦虑。同时,她又很怕别人看出自己内心的不安,不得不极力维持表面上的镇定。比如在学校食堂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人文情感的课文,我们称这类课文为情感类课文。这类课文以情感为基础展开故事情节,准确把握情感,让读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是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有效突破这个重点,准确把握这类教材的情感呢?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名师班围绕这个专题,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寻求突破。  一、 连线——厘清情感线索
关键词:武术;动作串联;马步;弓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59-03  一、单元设计思路与实施  1.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所学武术动作串联是以弓步、马步转换为主,串联要点在于动作有节奏、具有一定的爆发力以及身形合一的整体劲力。武术在实战中,步伐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都是靠步型间的转换来实现的。同时为
【摘 要】“读写教室”里,教师通过开发习作工具,帮助学生展开习作过程,提升写作力。具体而言,素材类习作工具可使学生为习作做好储备;构思类习作工具能让习作从无序走向系统;表达类习作工具可为习作提供路径和技巧;修改类习作工具能使评价自然发生;目的类习作工具可让三种意识生根。  【关键词】读写教室;习作工具;支架运用  “读写教室”里,教师遵循“选择、差异、分享”的原则,通过开发工具,设计支架,教给策略
【摘 要】统编教材的优点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不少课堂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肤浅,对编写意图把握不到位,教学指导无力,教学设计缺乏高度等。对此,可通过“钻研课前提示语,核心要素步步落实;钻研课后练习题,课文学习层层推进;钻研目标关键词,策略指导扎实有效;钻研园地编排意,分散难点重在平时”四个策略,提高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材解读;有效使用 
【摘 要】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的融合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目标,可从“解构文本,寻思维培养点”“搭建支架,促思维可视化”“适创学法,助语思同发展”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由此实现“语思共培”。  【关键词】语言;思维;语思共培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了解古诗大意。  2.感知古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结合《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等诗,感受诗人天涯羁旅的孤独、惆怅。  【教学实录】  师:提起孟浩然,你联想到什么?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孟浩然的《春晓》,名诗。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是诗仙李白的诗。能背诵吗?  (生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