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培训是新课程运行的需要,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中丰富、在行动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进,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
关键词:加强校本培训;教师发展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型社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一是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地位,二是要建立与专业性相适应的衡量标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加强学校校本培训是新课程运行的需要,它对于创造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读书,教师发展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最好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不断读书,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了解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只有不断读书,我们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书香润校园”的读书活动,倡导教师们养成“每天精读一篇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几十种教育杂志,图书室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及时添置各类书籍,为教师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校通过整治庸懒散的活动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体会了《新党章》《今日教育》《教育科研》等书籍,并多次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在畅谈中提升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八个一”(即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发表一篇作品、撰写一个教学案例、撰写一个优秀教案、上一堂精品课)。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重视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经常组织教师知识问答,积极开展教师古诗词背诵,文学影视赏析等活动扎实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反思,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理性辨析,从而引发他们自身的一种观念冲突,激发他们改进的欲望。
(1)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即有主动的“问题意识”。他们倾向于提出“为什么”、“我该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我的讲课能吸引学生吗?我的教学能否启迪学生思维,应选用怎样的方法?课堂上同学们的情绪似乎较低落,是什么原因?我设计的评价措施能否反映学生实际能力,能否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等等,使教师自觉寻找现有教学观念、行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的差距,明确存在的问题。
(2)观摩与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们抓住教学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们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搜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学校定期进行课改实施调查,鼓励老师们积极反思大胆提出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坚持组织课改专题研讨会,围绕《我们该怎样上课》《这样上课行吗》引导老师们用新课程理念对照我们的教学,在深入剖析一个个教学案例中积极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另外,我们还通过举行优秀课评比,撰写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作为推动老师们深究、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有了这种反思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要推敲,校本研究也就在课改实施中自然生发出来成为了老师们的需要,老师们也在反思中不断走向成长、成熟。
(3)合作互补,共享成功。学校青年教师多,由于多种原因,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平衡,在思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培训的三大工程:①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组织学校骨干、优秀教师与新教师“一帮一”活动,使新教师尽快步入合格、优秀的教师行列。②实施“借鸡生蛋”工程。尽量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其外之精华,授渔于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师总体水平。③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尽量把外校专家、优秀教师请进来,给学校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让全员教师有经可取。
三、科研,教师发展的条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使教科研真正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有力支撑。
学校班子达成“科研兴校”的共识之后,由校长带领班子人员,到教育科研走在前列的学校参观考察,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方向及思路。学校领导切实承担起科研工作的领导责任,不断学习教育新理念,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掌握教育新信息,发展新动态。在具体工作实施上,每学期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讨论全校性的科研工作,对科研课题的确定、实施和科研常规工作给予指导。同时,承担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参与研究过程,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形式有集中指导、个别指导、材料指导、检查指导等。指导内容包括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申报课题、撰写方案、开展调查、搜集资料、具体操作、及时总结等方面。并重视联系学校实际建设课题项目,立足重点课题《学困生的管理策略的研究》《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到围绕中心,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力求科研有成果出精品。并结合总、子課题。在横向的内容分块上,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做到总课题与子课题合理结合。确保完成阶段目标,以达到最终实现整体目标的目的。
四、结束语
着眼新的教育方向,抓好学校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学校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学校培训这片沃土上,只要我们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参考文献:
[1]《中外教坛》.《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发展》,2013年第十期
关键词:加强校本培训;教师发展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型社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一是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地位,二是要建立与专业性相适应的衡量标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加强学校校本培训是新课程运行的需要,它对于创造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读书,教师发展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最好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不断读书,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了解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只有不断读书,我们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书香润校园”的读书活动,倡导教师们养成“每天精读一篇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几十种教育杂志,图书室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及时添置各类书籍,为教师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校通过整治庸懒散的活动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体会了《新党章》《今日教育》《教育科研》等书籍,并多次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在畅谈中提升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八个一”(即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发表一篇作品、撰写一个教学案例、撰写一个优秀教案、上一堂精品课)。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重视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经常组织教师知识问答,积极开展教师古诗词背诵,文学影视赏析等活动扎实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反思,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理性辨析,从而引发他们自身的一种观念冲突,激发他们改进的欲望。
(1)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即有主动的“问题意识”。他们倾向于提出“为什么”、“我该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我的讲课能吸引学生吗?我的教学能否启迪学生思维,应选用怎样的方法?课堂上同学们的情绪似乎较低落,是什么原因?我设计的评价措施能否反映学生实际能力,能否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等等,使教师自觉寻找现有教学观念、行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的差距,明确存在的问题。
(2)观摩与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们抓住教学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们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搜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学校定期进行课改实施调查,鼓励老师们积极反思大胆提出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坚持组织课改专题研讨会,围绕《我们该怎样上课》《这样上课行吗》引导老师们用新课程理念对照我们的教学,在深入剖析一个个教学案例中积极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另外,我们还通过举行优秀课评比,撰写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作为推动老师们深究、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有了这种反思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要推敲,校本研究也就在课改实施中自然生发出来成为了老师们的需要,老师们也在反思中不断走向成长、成熟。
(3)合作互补,共享成功。学校青年教师多,由于多种原因,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平衡,在思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培训的三大工程:①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组织学校骨干、优秀教师与新教师“一帮一”活动,使新教师尽快步入合格、优秀的教师行列。②实施“借鸡生蛋”工程。尽量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其外之精华,授渔于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师总体水平。③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尽量把外校专家、优秀教师请进来,给学校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让全员教师有经可取。
三、科研,教师发展的条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使教科研真正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有力支撑。
学校班子达成“科研兴校”的共识之后,由校长带领班子人员,到教育科研走在前列的学校参观考察,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方向及思路。学校领导切实承担起科研工作的领导责任,不断学习教育新理念,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掌握教育新信息,发展新动态。在具体工作实施上,每学期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讨论全校性的科研工作,对科研课题的确定、实施和科研常规工作给予指导。同时,承担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参与研究过程,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形式有集中指导、个别指导、材料指导、检查指导等。指导内容包括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申报课题、撰写方案、开展调查、搜集资料、具体操作、及时总结等方面。并重视联系学校实际建设课题项目,立足重点课题《学困生的管理策略的研究》《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到围绕中心,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力求科研有成果出精品。并结合总、子課题。在横向的内容分块上,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做到总课题与子课题合理结合。确保完成阶段目标,以达到最终实现整体目标的目的。
四、结束语
着眼新的教育方向,抓好学校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学校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学校培训这片沃土上,只要我们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参考文献:
[1]《中外教坛》.《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发展》,2013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