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耗散结构理论应用检察管理的启示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p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耗散结构理论在检察管理实践中的运用问题。针对管理的实践矛盾,运用耗散结构中的熵流可以有效的解决检察机关管理问题。在检察机关管理活动中,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检察机关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引进负熵流以克服检察机关正熵流的增加所带来的不稳定。
   关键词:检察机关管理;耗散结构;熵流控制;正熵;负熵
  
  一、耗散结构理论简介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耗散”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消散,在这里强调系统与外界能量和物质交流的特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在非平衡系统中与外界有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情况下,系统内各要素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时才可能产生自组织有序态,为了强调该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消耗外界的物质、能量等,这种结构被称为耗散结构。事实上,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系统怎样从混沌无序的初始状态向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进行演化的过程和规律,并且试图描述系统在变化的临界点附近的相变条件和行为。
   耗散结构是在远离平衡区的非线性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稳定化的自组织结构。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其一是广义流,其二是广义力;而且广义流依赖于广义力。一般地说,这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函数。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的形成与维持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而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不可能产生耗散结构;二是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在平衡区或近平衡区都不可能从一种有序走向另一更为高级的有序;三是系统中必须有某些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正负反馈机制等,正是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动作和相干效应,从而使得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
  也就是说,系统的发展过程完全可以经过突变,通过能量的耗散与系统内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与平衡結构完全不同的时空有序结构。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的精髓之所在。一个对象要想在实践中获得存在与发展,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以抵消对象体内正熵的增加,(“熵”,在物理学上是一种能量的退化和蜕变,在管理学中的含义是混乱度的一种量化描述),从而确保对象不断地走向更高层次的稳定有序结构。
  二、耗散结构理论在检察机关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耗散结构理论这一当代前沿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被广泛地用作其它学科的研究工具。耗散结构理论的运用领域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在激光物理、生体物理、地球物理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二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运用。在第一层次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社会科学也是这一理论试图干预的领域,例如:一般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文化层次结构理论,社会教育结构,人才资源的社会运动。现代社会高度的物质流通和信息化,它的时空有序和自组织,表明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因此,从人和自然的关系,经济、文化、军事、到城市规划、人口控制、机关行政管理等等,都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检察机关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同样可以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进行科学管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法律监督能力。
  三、我国检察机关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的管理体制多样化,虽然组织结构基本统一,但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上却千差万别,特别是在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管理模式方面,还显得很苍白,尤其是不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解决管理体制以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干部队伍管理。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形成了封闭系统,人员不流动,特别是近几年提高了进人门槛,坚持凡进必考,严把进口,进人少,同时,出口不畅通,只要进了检察院的大门,一般要干到退休,这样一方面形成了不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出不去,占着编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进不来,影响检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形成同等资历的人扎堆现象,职级解决困难,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案件管理。一是缺乏专门的案件质量管理机构。一些检察院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案件质量管理部门,人员配备较弱,监控职能分散,不统一。二是缺乏案件质量的过程控制,往往只注重结果,以不出错案为标准。三是对错案追究不到位,责任不清。
  (三)行政管理。有些部门之间职能不明确,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造成内耗,效率低下。
  四、检察机关的熵流
  在检察机关这一耗散结构中,存在有三种熵流,即总熵流、正熵流与负熵流;其中正熵流与负熵流为独立流,而总熵流则等于正熵流与负熵流的代数和。所以,在考察检察机关的熵流时,只需对检察机关正熵流与负熵流进行分析。
  (一)熵的产生
  从前文可知,检察机关中的正熵流生成于检察机关的内部矛盾之中,这些矛盾冲突不断地产生正熵,并促成正熵的持续增加。正熵是检察机关不稳定的源泉,正熵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检察机关管理效益的降低。在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管理中,生成正熵的因素有:
  1、不求进取,缺乏争先创优意识;
  2、导向有误差,干好干差一个样,甚至政绩突出的得不到实惠,挫伤干警积极性;
  3、缺乏协调配合,不能形成合力。
  生成负熵的因素有:
  1、干警个体与检察机关整体有相同利益要求、共同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自觉为单位完成管理目标努力工作。
  2、检务公开,上下沟通。各层次的管理者采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合适的沟通渠道定期与干警进行情感沟通、政策沟通、目标与计划沟通等等,让干警知道他应该知道、有权知道的与检察机关有关的所有信息,以提高干警对检察机关关注的程度与积极性,并融洽干警与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良好的检察机关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减少检察机关内正熵的生成,而且更能产生用以抵消检察机关正熵增加的负熵流。良好的检察机关文化将能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凝聚力它一方面会增强干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减少正熵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检察机关出现正熵的增加时,由于凝聚力的作用,群体将会自动生成相应的负熵流,以抵消正熵的增加,从而继续维持检察机关的存在与稳定。
  五、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提高检察机关管理水平
  (一)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开放性
  开放是检察机关管理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良好的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必然是一个有序、开放的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外界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人员和信息等的交流,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组织系统开放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管理效能的大小。具体地说,在对人员管理中,对其组织人员应不断进行成员调整,同时把组织中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及时吸收到管理者队伍中来。不断充实高素质专业人才,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和新观点、新方法,他们对现有的组织文化有一种崭新的、大胆的视角,而较少有感情的依恋。原有的干警已经彻底地被组织文化同化了,受惯性思维影响,既看不出检察机关有待改进之处,也较少进行变革、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动力,整个组织缺乏竞争的意识和氛围,呈现出一潭死水的局面。引进人才,就可以在无形中给组织中原有干警施加压力,激发斗志,从而产生“鲶鱼效应”。
  (二)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必须始终保持非平衡态。检察机关管理系统的非平衡态是构建和谐机关的有序之源。远离平衡态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条件。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非平衡的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系统各个部分的发展区分先后等,才能形成有序结构和动态特征,才能使功能更加完善。而平衡态下的机关,其内部无序性高、竞争性弱。一个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就意味着系统内不存在势能差。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的系统。因为在平衡态下,系统内部混乱度最大,无序性最高,组织最简单。而且,系统一旦进入这种“死”结构的平衡态,便维持这种状态不变,很难取得前进和发展。这种从表面上看来的平衡,实际上会对现代管理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和窒息作用,使组织系统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差异,缺乏竞争,陷入一种低功率、低效益的局面,这实际上就是官僚主义的来源,是现代管理之大忌。所以,“活”的动态的平衡是现代组织系统机制完善的根本标志,是现代管理者力求达到的目标。
  组织中的人员、结构、权力等都必须遵循远离平衡态原则。这也就是说,构成管理系统的人员必须具有各不相同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作为管理者系统的第一把手应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权力,而其他成员则不必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权力,只需具备把握某一方面全局的能力和权力即可。如果一个管理者系统的所有成员在能力、权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相差无几,则势必出现互相扯皮、议而不决的局面,从而影响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
  (三)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应成为非线性自组织系统。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应成为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自组织系统。相反,如果只具有线性作用,那么各系统要素间的作用只能是线性叠加,很难达到新的有序,產生巨大的良性管理效果。因此,检察机关管理要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并使系统重新稳定到新的平衡状态,就必须通过检察机关管理内部构成要素间非线性、立体网络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管理效果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这样才可能使检察机关管理系统具有自我放大机制,重新组织自己,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耗散有序结构,进而提升检察机关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通过教育培训使干警不断获取新知识。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组织要不断吸收外部的物质、信息和知识。对一个组织进行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组织干警的头脑一定要保持开放,也就是要与周围环境即自然界或社会广泛接触,吸纳各种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组织头脑的开放性还反映在对组织中已有知识的不满足和对已有结论的不满意,因而时刻准备接纳并且主动去搜集新的知识与信息。这也和耗散结构理论所揭示的新的有序结构(体现为不同于原有的新设想、新思路)的发生机理相契合。干警头脑的开放还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开放的头脑接受外界的新知识和信息时,就会和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形成对照。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别,一方面会使人产生一种因吸收了新的知识与信息而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会激起一股弥补这种差别的创造冲动,即产生创造的意识与欲望。而有无这种创造意识,是能否进入创造状态并进而调动所有智力与创造力发挥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前提条件。
  耗散结构理论还告诉我们,有志从事创造活动的人在吸纳知识时要十分注意异质知识的补充,这有利于固有知识系统的失稳,这样就为产生新的设想或思路提供条件。一般来说,同类的知识、相同的观点积累得越多,传统的系统就越稳固,新的思想就愈难以产生。耗散结构理论中所谓“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期从事单一领域研究的人,其创造力反而下降。而一些重大的科学理论或技术发明反而出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或非专业人士之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多样性知识和(下转第85页)(上接第83页)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设想和独创的见解。
  (五)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核心能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说促进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是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隐性知识产生并被保存下来,然后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应用,这样隐性知识就转化为显性知识了,显性知识又激发出更多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组织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也因此不断提高和加强。
  社会化是一个个体间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体间共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外在化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是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工具。组合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的过程。经过社会化和外在化过程,干警头脑中的显性知识还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也没有变成格式化的语言。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组合起来,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完成了组合的过程。在组合的过程中,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内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组织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经过组合过程,新知识得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协作、在干中学等是实现新知识内化的有效方法。个体的隐性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和内化四个阶段,实现了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最终又产生了新的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只有通过系统的自组织才能真正完成,靠强迫和抄袭无法得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必须通过干警的自主性来达到,让干警享有自主权,富有原创性的观念将从具有自主性的个体身上释放出来,扩散到小组之间,并成为组织的观念。
  在一个检察机关之中,管理的任务在于尽可能避免正熵的增加,消除一切可能导致检察机关正熵增加的不利因素;当检察机关出现正熵的增加时,管理者的工作便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检察机关内部生成或从检察机关外部引入负熵流,以维持检察机关这一耗散结构的稳定。这就是检察机关管理的耗散结构原理。论文认为,这一耗散结构原理在未来检察机关的管理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一原理的运用,必将有利于我国检察机关、尤其是处于不利境况的检察机关走出管理困境。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公司法》2005年10月通过的修订稿,其新增加的内容之一即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它是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一种矫正机制。但从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它是顺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对于逆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却没有明确规定。其实,允许逆向揭开公司面纱不仅符合现代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合乎公司法人格否认之法理,是巩固公司法人制度之必需。但我国当前确立逆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却尚未可行。 
期刊
摘 要:农村选举的质量、结果与村民的投票行为密切相关。建立了农村选举村民投票博弈模型,对村民的投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选举质量,选拔优秀的农村领导干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从事农村选举研究和实践的部门或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选举;投票行为;纳什均衡;选举治理    具有选举权的村民,是农村选举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投票行为不仅决定了能否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农村领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促进自身执法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进和加强检察工作,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职责,发挥了其独到的作用。检察机关推行这项制度二年多来,人民监督员成功地监督了一批案件,维护了司法公正,施行效果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监督员制度毕竟是一项改革探索,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试从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期刊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也是一个执法机关其权力运用理应受到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监督行为缺乏依据。《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第1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的。而《宪法》没有直接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只有《宪法》第41条对公民的监督权作了总括性的规定:“中华人民共
期刊
放假回家的路上,一直惦记着妈妈专门为我熬的汤。好不容易到家了,第一件事便是直奔厨房。掀起汤锅盖,一股暖流直冲而出,新鲜的玉米,甜软的红萝卜,还有那鲜美的汤。冬天里,就是一锅简单的汤,足以让心随之温暖起来,心里乐开了花!有时候,满足就那么简单。  广东人家,几乎每顿饭都要喝汤,可谓无汤不欢。正是因为太平常了,于是往往忘记了我们血液里有汤的温热。人就是那样,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懂得珍惜了,没准就是因为
期刊
摘 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进教学方法,有机整合语法内容,加强文化对比,进行有效的语法练习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法教学;有机整合;文化对比;语法练习    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要素,是语言组织的纽带,它和词汇、语语音共同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三要素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语法是研究用
期刊
摘 要:解决纠纷是社会的内在需要,运用人民调解制度解决纠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因其具有成本低、耗时少、节省司法资源、易执行等特点,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受到推崇。人民调解秉承以和为贵、互谅互让、化解矛盾的理念,着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矫正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总结经验、多管齐下,促进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人民调解;和谐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是检察机关强化外部监督,妥善解决“监督者无人监督”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制度创新,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发布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从而开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在全国的检察机关全面施行。我们应当承认,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在规范执法、防止侦查权的滥用以及保障人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谁来监督
期刊
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03年10月起在10省(市、区)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后经中央批准,又决定于2004年10月起在全国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按照这一制度,人民监督员由社会各界推荐的人士担任,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三类案件”、“五种情形”进行监督。自该制度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存在多方面的争议。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  (一)人民监督员
期刊
摘 要:今村昌平是日本电影界颇具影响的导演之一。其影片《楢山节考》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在今村昌平精心营造的影像世界里,无论是他早期拍摄的作品《无止境的欲望》,还是巅峰之作《楢山节考》无一不承载着导演对生命、人性的历史与哲学的拷问,其影像借助对比镜头、空镜头、镜头剪辑技巧进行叙事,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命题和民族文化之精神。  关键词:今村昌平;对比镜头;空镜头;镜头剪辑;叙事艺术    战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