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老师头疼的问题,往往会遇到学生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学生头痛、惧怕习作,老师着急,束手无策。虽然习作教学是小语文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但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使我们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十几年来,我在不断学习也在不断探索,下面就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简单交流。
一、多种方法,激发写作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达到由乐写到勤写,最终达到会写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记得在三年级第一次指导学生习作时,我采用的依然是老师依照教材、依照教学用书专一地讲写作方法,似乎他们没多大兴趣。后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他们都说感觉没东西可写,没话可说,所以我就做了改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从寻找素材方面考虑。于是在第二学期我就安排各种活动。如:最古老的老鹰捉小鸡、掰手腕比赛、打沙包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没想到,在实践活动中激起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实践活动也自然而然成了写作的素材,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活动調动了起来,让我不再感觉上习作课很累了。一学期下来班上有一些孩子开始盼着作文课了,大多数孩子面对作文不惧怕了,不头疼了。
二、用好语文课本中的例文,注意读写结合
只在习作课上讲习作、写习作,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比如,四年级上册其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猫》《白鹅》《白公鹅》,都是抓住动物特点写的,教学时就可以把习作和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这次习作应该是以抓动物性格特点为主,当然外形特点可以简单写一些,可以让学生明白怎样布局,怎样做到有层次、有顺序,要落实好教学重点,可见,用好课本中的例文有利于习作指导。
课后,我还主张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等。起初,内容摘要写的很多,可心得只有一两句话,我在批阅时并没有责怪,而是进行了引导。后来几次批阅中,发现了孩子们的进步,可喜的是有一部分孩子能坚持每天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我想,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以后习作中遇到类似的要求时,就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素材写下来,也可以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
三、走出“学生习作,教师细改”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习作,教师细改,这种“精批细改”的方式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为此,我采取反复朗读,多次修改的方法。
第一步:学生完成草稿后,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有没有很明显的错别字,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
第二步: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读后说他们的新发现,有的说自己的某个词用的不恰当,有的说自己的某个句子不通顺,有的说自己的某个段落叙述不够具体等等。
第三步: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琅琅上口。
第四步:前后俩人互相读互相听互相改,自己读对方的习作,帮别人找问题,同时也让习作者自己倾听,听出问题。这样让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增强他们的习作能力。
第五步:誊抄作文,教师批改。我打破了以前传统的批改作文法,不论是在打分上还是在眉批上,我都做了一些改变,就是要找到每个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用五角星或正分数在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旁标注出来,还给书写整齐的孩子单独加5分,如:在本子上明确写成90 5,这样的目的是想给每个孩子习作的信心,能让他们看到自己是有希望的,还是有进步的。
第六步:习作讲评。再次领孩子读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遵照单元训练重点,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来指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去评改,先选择一两篇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做到典型作文,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产生乐写的心理,同时还应尽量注意习作内容的选择,多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向生活,积累资料,勤于练笔,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中小学总校第二小学)
一、多种方法,激发写作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达到由乐写到勤写,最终达到会写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记得在三年级第一次指导学生习作时,我采用的依然是老师依照教材、依照教学用书专一地讲写作方法,似乎他们没多大兴趣。后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他们都说感觉没东西可写,没话可说,所以我就做了改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从寻找素材方面考虑。于是在第二学期我就安排各种活动。如:最古老的老鹰捉小鸡、掰手腕比赛、打沙包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没想到,在实践活动中激起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实践活动也自然而然成了写作的素材,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活动調动了起来,让我不再感觉上习作课很累了。一学期下来班上有一些孩子开始盼着作文课了,大多数孩子面对作文不惧怕了,不头疼了。
二、用好语文课本中的例文,注意读写结合
只在习作课上讲习作、写习作,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比如,四年级上册其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猫》《白鹅》《白公鹅》,都是抓住动物特点写的,教学时就可以把习作和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这次习作应该是以抓动物性格特点为主,当然外形特点可以简单写一些,可以让学生明白怎样布局,怎样做到有层次、有顺序,要落实好教学重点,可见,用好课本中的例文有利于习作指导。
课后,我还主张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等。起初,内容摘要写的很多,可心得只有一两句话,我在批阅时并没有责怪,而是进行了引导。后来几次批阅中,发现了孩子们的进步,可喜的是有一部分孩子能坚持每天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我想,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以后习作中遇到类似的要求时,就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素材写下来,也可以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
三、走出“学生习作,教师细改”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习作,教师细改,这种“精批细改”的方式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为此,我采取反复朗读,多次修改的方法。
第一步:学生完成草稿后,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有没有很明显的错别字,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
第二步: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读后说他们的新发现,有的说自己的某个词用的不恰当,有的说自己的某个句子不通顺,有的说自己的某个段落叙述不够具体等等。
第三步: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琅琅上口。
第四步:前后俩人互相读互相听互相改,自己读对方的习作,帮别人找问题,同时也让习作者自己倾听,听出问题。这样让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增强他们的习作能力。
第五步:誊抄作文,教师批改。我打破了以前传统的批改作文法,不论是在打分上还是在眉批上,我都做了一些改变,就是要找到每个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用五角星或正分数在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旁标注出来,还给书写整齐的孩子单独加5分,如:在本子上明确写成90 5,这样的目的是想给每个孩子习作的信心,能让他们看到自己是有希望的,还是有进步的。
第六步:习作讲评。再次领孩子读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遵照单元训练重点,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来指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去评改,先选择一两篇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做到典型作文,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产生乐写的心理,同时还应尽量注意习作内容的选择,多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向生活,积累资料,勤于练笔,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中小学总校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