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的言语交际应遵循礼貌、注意交际者的身份、角色关系、具体环境、话题内容等诸多因素,掌握幽默、委婉的说话技巧。 在交际环境和语文实践中培养其言语的应用能力,体现出言语交际的得体性。本文以合作教育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彰武二中九年级学生的团队精神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言语能力;团队精神;初中生;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概念界定
言语能力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工具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心理条件。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研究和实践表明,人的语言能力是在言语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与成人的交往活动或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习得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团队是指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依存,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结合体。
那如何在言语能力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①呢?通过言语能力能否让学生拥有集体意识呢?
(二)当代中学生团队意识现状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办法,发出72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71份,问卷有效率100%。分析结论如下。在对班集体的认知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76%的学生认为班级集体是温暖的家,心灵的归属,有10%的学生认为集体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另有14%的学生不清楚大学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这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能将集体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将大学集体看的很淡。
中學生的情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40%的学生认为集体能给自己带来温暖,32%的学生认为集体能给自己带来热闹,21%的学生觉得集体能给自己带来荣誉,仅有7%的学生认为集体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和束缚。中学生在集体中,大多数恩能够生活的比较开心,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舒心,仅有少部分无法正常融入集体当中,这说明,集体带给学生的多是积极的影响,而学生对这种影响给予了正面的认知与反馈。通过上述图表我们总结出当代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几点现状:
1、个性过于鲜明,缺少合作意识
当代中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严重,自我意识强烈。做事缺乏集体概念,从自我出发,而不是站在集体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做事情绪化,高兴就做,不高兴时就随意乱发脾气,做事任性,不考虑后果。在集体的活动中,不与他人合作,埋头于自己的事情。做事缺少自己的见解,没有主见。
2、交往意识淡薄
由于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九零后大学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没有姐弟关系,从而也造成了当代中学生的分享意识与交往意识淡薄,在校中学生人际关系冷漠,交往意识淡薄,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仅限于自己的室友。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不透彻,甚至庸俗化。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没有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偏差严重。衣食住行依然严重以来家庭。独立生存意识差。
3、人际关系庸俗化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利益化,庸俗化,金钱化。用金钱来维持自己的人脉关系,用金钱来寻求做事的高效率。做事走些所谓的捷径。更有甚者,人际交往目的不明确,以利益来衡量人际关系,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做事靠关系,用金钱铺就自己的生活。
4、对集体的概念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例如:学习上力争上游、生活上彰显魅力等等。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自己周围的小圈子,而忽略了整个集体,对于集体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视角从初中展开,针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石是实证研究。本论文拟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四)调查小结
就九年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做了问卷调查,现针对问卷做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份,收回72份,有效试卷72份,分别从词汇理解,言语推理,阅读理解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结果如下:
(五)数据的整体表现与分析
词汇理解总成绩在0.6以上的人数有30人,也就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提到的词汇都有明确的知晓,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而调适交际氛围还要靠与之相适应的语言。俗话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 把话说通,还要把话说好,以求能够实现最佳交际效果。 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言语交际的修辞技巧, 使其说话时开动脑筋,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易于被人接受。
言语推理总成绩在0.6以上的人数有14人左右,比词汇理解少,委婉的说话比直接的说话更需要言语推理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在很多情况下,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具有直言表达无法相比的效用。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立场、 感情、态度、观点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委婉技巧,常常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从而形成更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好的加强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委婉可以减缓对听话人的刺激,把自己的不满、厌烦 等情绪表达得含蓄一些。 比如,本来是反对某种言行,说成是 “对此感到遗憾”,实际上讨厌某人或某事,却说成“不感兴趣”。规避明确的表态而故意含糊其辞,为进一步仔细考虑 对策留下回旋的余地。 比如想拒绝别人的要求时, 不直接说 “不行”或“没有”、“不愿意”,而是委婉地说“我再想想看”;“当别人请你吃某种你不喜欢的食品时,主人盛情难却,只好说 “我不太习惯它的味道”。委婉的表达技巧随具体话题、交际场合、双方关系等也会有多种变化,并无固定格式。其实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这类现象,而且该语言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也都在不同的程 度上掌握它们所暗示的意义和使用它们的规律。这就是“锣鼓 听声、说话听音”的语言技巧。 (六)加强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1、灌注集体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心所向是取胜的关键。“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学生从歌声中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威震天,集体力量可摧毁冰山棱角④。面对90 后的学生,首先从自身理念转化,提高思想认识,这些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公主,是父母手心中的寶贝,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中心轴始终绕着自己转,缺乏顾全大局意识,逞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实际,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渺不可及,意识到集体的震撼力。
2、融洽师生关系,凝聚集体力量
所谓集体就是由不同的个体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关爱,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产生承担职责的总体效应。首先作为引导学生的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氛围,用宽松、欢快的语调交流,避免正面交锋,消除可能引起的反抗、反感情绪。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破除唯我独尊、唯我独行的傲慢心理,让每位学生参与具体活动事务,有同心协力和同甘共苦的感受,树立集体 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包容每位成员,也让每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体差异,从而树立共同目标,凝聚集体的力量。
3、分工不分家,增强责任感
以学生为主体,分工不分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协作能力,凝聚集体力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讨论,聚集体的智慧才干铲除阻碍,获得乐趣,受益匪浅。在落实班级管理时,采取班干部责任制和非干部成员分配制,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每天的值日生采取轮 流坐庄的方式(即值日生班长)③,负责班上的日常事务,如擦黑板、整理讲桌,负责管理学生纪律,及时向老师汇报当天班上 的学生情况,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为班集体服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增强责任心,体验到管理中的甜苦滋味,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达到我中有班,班中有我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感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当绝大多数学生都 有较强的责任感时,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就养成了。
4、重视班队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工作中重视班队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增强荣誉感②。为了参加学校的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挺高,采取了主动报名,全班学生当评委的方式选拔演讲者。③同学们认真听完试演后发表了自己听后的感受,也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慎重地投上了自己公正的一票,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选出了代表整个班级的演讲者,最终获得了成功。
(七)通过调查,侧重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别差异,素质参差,培养团队精神总会有一些阻力、问题和困难。有这样一则故事叫做“五官论战”: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 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团队建设也有相似的道理,只有大家形成一个共同奋斗的共识和目标,才能具有威力。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创新的力量、发展的力量。如果总是搞个人主义,处处抬高个人、贬低他人、勾心斗角、争占上风、个个想当主角、内耗不断,就会造成角色易位。如果互相拆台,不休止地搞内耗,那就会弄得像一盘散沙。蚂蚁都有如此可贵的团队精神,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要培养团队精神,千万不能去做“五官论战”之类的蠢事。
但培养团队精神,也不是无原则地搞一团和气。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少了那一条都不行。团队精神,是在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但却起到误导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从而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还有什么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惠波,《团队精神》,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7.
[2]郑群.“团队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教育信息报[5],2002(4)
[3]李海峰,张莹.《培养班级团队精神的三点体会》[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5:36
[4]应继祥 《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2011:27
[5]杨明全 《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加课程变革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言语能力;团队精神;初中生;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概念界定
言语能力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工具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心理条件。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研究和实践表明,人的语言能力是在言语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与成人的交往活动或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习得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团队是指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依存,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结合体。
那如何在言语能力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①呢?通过言语能力能否让学生拥有集体意识呢?
(二)当代中学生团队意识现状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办法,发出72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71份,问卷有效率100%。分析结论如下。在对班集体的认知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76%的学生认为班级集体是温暖的家,心灵的归属,有10%的学生认为集体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另有14%的学生不清楚大学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这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能将集体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将大学集体看的很淡。
中學生的情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40%的学生认为集体能给自己带来温暖,32%的学生认为集体能给自己带来热闹,21%的学生觉得集体能给自己带来荣誉,仅有7%的学生认为集体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和束缚。中学生在集体中,大多数恩能够生活的比较开心,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舒心,仅有少部分无法正常融入集体当中,这说明,集体带给学生的多是积极的影响,而学生对这种影响给予了正面的认知与反馈。通过上述图表我们总结出当代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几点现状:
1、个性过于鲜明,缺少合作意识
当代中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严重,自我意识强烈。做事缺乏集体概念,从自我出发,而不是站在集体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做事情绪化,高兴就做,不高兴时就随意乱发脾气,做事任性,不考虑后果。在集体的活动中,不与他人合作,埋头于自己的事情。做事缺少自己的见解,没有主见。
2、交往意识淡薄
由于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九零后大学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没有姐弟关系,从而也造成了当代中学生的分享意识与交往意识淡薄,在校中学生人际关系冷漠,交往意识淡薄,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仅限于自己的室友。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不透彻,甚至庸俗化。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没有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偏差严重。衣食住行依然严重以来家庭。独立生存意识差。
3、人际关系庸俗化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利益化,庸俗化,金钱化。用金钱来维持自己的人脉关系,用金钱来寻求做事的高效率。做事走些所谓的捷径。更有甚者,人际交往目的不明确,以利益来衡量人际关系,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做事靠关系,用金钱铺就自己的生活。
4、对集体的概念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例如:学习上力争上游、生活上彰显魅力等等。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自己周围的小圈子,而忽略了整个集体,对于集体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视角从初中展开,针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石是实证研究。本论文拟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四)调查小结
就九年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做了问卷调查,现针对问卷做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份,收回72份,有效试卷72份,分别从词汇理解,言语推理,阅读理解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结果如下:
(五)数据的整体表现与分析
词汇理解总成绩在0.6以上的人数有30人,也就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提到的词汇都有明确的知晓,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而调适交际氛围还要靠与之相适应的语言。俗话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 把话说通,还要把话说好,以求能够实现最佳交际效果。 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言语交际的修辞技巧, 使其说话时开动脑筋,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易于被人接受。
言语推理总成绩在0.6以上的人数有14人左右,比词汇理解少,委婉的说话比直接的说话更需要言语推理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在很多情况下,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具有直言表达无法相比的效用。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立场、 感情、态度、观点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委婉技巧,常常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从而形成更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好的加强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委婉可以减缓对听话人的刺激,把自己的不满、厌烦 等情绪表达得含蓄一些。 比如,本来是反对某种言行,说成是 “对此感到遗憾”,实际上讨厌某人或某事,却说成“不感兴趣”。规避明确的表态而故意含糊其辞,为进一步仔细考虑 对策留下回旋的余地。 比如想拒绝别人的要求时, 不直接说 “不行”或“没有”、“不愿意”,而是委婉地说“我再想想看”;“当别人请你吃某种你不喜欢的食品时,主人盛情难却,只好说 “我不太习惯它的味道”。委婉的表达技巧随具体话题、交际场合、双方关系等也会有多种变化,并无固定格式。其实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这类现象,而且该语言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也都在不同的程 度上掌握它们所暗示的意义和使用它们的规律。这就是“锣鼓 听声、说话听音”的语言技巧。 (六)加强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1、灌注集体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心所向是取胜的关键。“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学生从歌声中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威震天,集体力量可摧毁冰山棱角④。面对90 后的学生,首先从自身理念转化,提高思想认识,这些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公主,是父母手心中的寶贝,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中心轴始终绕着自己转,缺乏顾全大局意识,逞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实际,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渺不可及,意识到集体的震撼力。
2、融洽师生关系,凝聚集体力量
所谓集体就是由不同的个体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关爱,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产生承担职责的总体效应。首先作为引导学生的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氛围,用宽松、欢快的语调交流,避免正面交锋,消除可能引起的反抗、反感情绪。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破除唯我独尊、唯我独行的傲慢心理,让每位学生参与具体活动事务,有同心协力和同甘共苦的感受,树立集体 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包容每位成员,也让每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体差异,从而树立共同目标,凝聚集体的力量。
3、分工不分家,增强责任感
以学生为主体,分工不分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协作能力,凝聚集体力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讨论,聚集体的智慧才干铲除阻碍,获得乐趣,受益匪浅。在落实班级管理时,采取班干部责任制和非干部成员分配制,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每天的值日生采取轮 流坐庄的方式(即值日生班长)③,负责班上的日常事务,如擦黑板、整理讲桌,负责管理学生纪律,及时向老师汇报当天班上 的学生情况,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为班集体服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增强责任心,体验到管理中的甜苦滋味,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达到我中有班,班中有我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感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当绝大多数学生都 有较强的责任感时,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就养成了。
4、重视班队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工作中重视班队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增强荣誉感②。为了参加学校的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挺高,采取了主动报名,全班学生当评委的方式选拔演讲者。③同学们认真听完试演后发表了自己听后的感受,也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慎重地投上了自己公正的一票,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选出了代表整个班级的演讲者,最终获得了成功。
(七)通过调查,侧重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别差异,素质参差,培养团队精神总会有一些阻力、问题和困难。有这样一则故事叫做“五官论战”: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 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团队建设也有相似的道理,只有大家形成一个共同奋斗的共识和目标,才能具有威力。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创新的力量、发展的力量。如果总是搞个人主义,处处抬高个人、贬低他人、勾心斗角、争占上风、个个想当主角、内耗不断,就会造成角色易位。如果互相拆台,不休止地搞内耗,那就会弄得像一盘散沙。蚂蚁都有如此可贵的团队精神,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要培养团队精神,千万不能去做“五官论战”之类的蠢事。
但培养团队精神,也不是无原则地搞一团和气。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少了那一条都不行。团队精神,是在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但却起到误导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从而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还有什么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惠波,《团队精神》,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7.
[2]郑群.“团队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教育信息报[5],2002(4)
[3]李海峰,张莹.《培养班级团队精神的三点体会》[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5:36
[4]应继祥 《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2011:27
[5]杨明全 《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加课程变革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