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北京《中山公园二十五周年纪念册》第四章《古槐》云:
  居社稷街门内左右方各一株,围径一丈三尺五寸,空心,现实以砖泥,上生三干,左右下垂短枝百数十,仍具葱茂之状。按清乾隆时钱萚石侍郎(载)《社稷坛双树歌》所述“空腔偃卧,小干分披”,形状与今大致相同。其云“晓趋阙右陪祀坛,礼毕巽隅观古树”,“巽隅”即东南隅,与今地位亦同,以时计之,当系四五百年前所遗之物。
  谈到北京中山公园的古树,去过的人都知道,最著名的是柏树。当年建园时,有古柏九百零九株,古槐较少,只有二十三株。但是有些古槐却是十分重要的。柏树大都是明永乐年间即十五世纪初修社稷坛时所植,而这些古槐中有几株则是修社稷坛时早已有了的,其年龄又可前百年左右,即已是十三世纪后期元大都时的遗物了。元大都的城在明代北京城北面,现在中山公园一带正是元大都南城门丽正门的右侧,当时这里有寺庙,这些古槐是当时寺庙的槐树。引文记载说是四五百年遗物,实际还少说了一百
  来年。
  槐树生长是十分慢的,俗语云:“千年松,万年柏,顶不上老槐歇一歇。”一株老槐树,歇上一歇,就是八十一百年。过去中山公园春明馆有对联云:“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老槐真可以说是不知岁时,钱萚石二百年前所歌的古槐,二百多年以后与诗对照,仍是老样子,真可以说是不知岁时了。
  槐树在植物学中说它原产于东部亚细亚,落叶乔木,实际也是我国的树种。而其学名Sophora Japonica,则是按日本音拼的。和银杏是同样的原因,就是日本学术界最早将这一树种介绍给世界。在中国历史上,槐树是很古老的,而且是很高贵的。《周礼·秋官》云:“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注解说:“槐之言怀也,怀来远人于此,欲与之谋。”而《春秋》也说“树槐听讼其下”。可见在古老的时候,栽种槐树是和朝政、司法联系在一起的。关于槐树的故事是很多的。
  春秋时,晋灵公不理朝政,宣子突然间来劝告他。晋灵公很觉讨厌,派一个叫麑的人去行刺。麑一大早赶到他家,看见卧室门已打开了。宣子已穿好整齐的朝服,就要准备上朝去朝见晋灵公,因时间尚早,坐着又睡着了。麑感到宣子这样认真,不禁叹息说:“他不忘记赶早去上朝,十分认真,毕恭毕敬,这真是老百姓的好官,我要刺杀他,我就不是忠心于国事的人了。但是我不刺死他,违背了国君的命令,我又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忠信二字,有一做不到,那就不如死了。”他叹息了一番,感到不能再活,便撞在槐树上自杀了。这是《左传》中记载的关于槐树的著名故事。
  唐代东平淳于棼,住广陵郡东十里,住宅南面有株大古槐,枝干修密,绿荫数亩。一天他吃醉酒,被人扶回家中,在东房里便睡了。正睡得好,忽然见两个紫衣使臣,说是奉槐安国王的命令来请他,他便穿了衣服,跟使臣坐驷车去了,到了一处非常美丽辉煌的都城,门楼写着“大槐安国”。国王接见他,招他作驸马,把公主嫁给他。他谦虚了一番,便与公主成亲。公主名瑶芳,极为美丽,举行典礼时,女宾都如仙人。后因南柯郡原太守失职,国王派他继任,做了二十年太守,南柯郡大治。后因敌国来侵,拒战败绩,大将病死,公主也病死,连遭不幸,他请求回京城,国王允许了。他回到京师,交结宾从,作威作福,国王怀疑他,解除了他的侍卫,严禁宾客来往。他自思守郡多年,受到怀疑,因此郁郁不乐。国王知道了,对他说你可以回到家乡去,这样便派使臣送他回去。一路山川原野,仍像他当年来时一样。一回到了家,原来仍然睡在东房窗下。后来在大槐树下找到一个大蚂蚁窠,深广有一丈,蚂蚁聚集处,都是他梦中所经历的地方,不禁“感南柯之浮虚,怪人生之倏忽”……这是唐人传奇中关于古槐的著名故事,见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宋代初年王旦的父亲王祐,累官兵部侍郎、尚书,当时还是残唐五代的周朝,赵匡胤尚未黄袍加身,宋朝还未建立,他已很出名了。后来作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臣,他告诫杜重威不要反对后汉,卢多逊要害赵普,他不与同谋,为符彦卿辩明无罪,当时人多称赞他能暗中帮助人,声誉很好。他曾在院子里自己亲手栽种三株槐树,并且自信地说:“我的后代一定有做三公的,种上这三株槐树作个标志。”后来王旦出生了,好学有文思,王祐更自信了,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可以做宰相,封公爵,后来到真宗时,王旦果然做了公相。苏轼特为此事,写了题为《三槐堂铭》的文章。这是《宋史·王旦传》所记关于槐树的
  故事。
  从周朝一直到宋朝,从公元前三四世纪到公元后十世纪,一千三四百年间,槐树故事一直是和大官有着密切关联的。不但姓王的人家,都以“三槐”名堂,不少文人学士,都爱以“槐”名堂名室。宋朝都城学士院第三层厅,院子里有一株古槐,称作“槐厅”,传说某些学士,只要在此厅呆过的,就可入相,因而不少学士把别人行李扔出去抢着霸占居住,希望以后能入相。古代还有“槐里”“槐市”“槐衙”的说法,而且槐树又名守宫槐,从古以来,人家均爱在庭院中种植,首先取其叶密阴浓,第二取其象征吉兆。汉唐以来,都城学宫,都种很多槐树。唐代长安宫门外天街上,都种成行槐树,是当时的街树,称作槐衙,说明一株株成行槐树,好像衙门中官吏站班一样。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诗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从诗句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学宫中的情调。结合当时的谚语“槐花黄,举子忙”,就更可以想象当时考举子时的情况,展现一幅充满文化气氛的唐代长安槐市风俗画
  卷了。
  (选自邓云乡《草木虫鱼》,中华书局2015年6月出版)
其他文献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  国人传统的精神光谱之颜色,还是相当美好而全面的,譬如忠勇仁孝、礼义智信等等,得其一也,“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不朽!然则精神是需要住所的,没有住所,即无依归,还谈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更不得垂万世,此所谓信仰之庇力。《水浒传》六十三回中,大刀关胜的行止,是最具代表性的“失其所”之例,云长泉下有知,怕是要捋须叹息!  【一】  有副流传极广的对联,是
期刊
公子曰a:“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b。非宣帝之雄谋妙  算c,其孰能当斯劲敌乎?”  先生曰d:“宣帝起自书生,参赞帝业,济时定难,克清王道,文武之略,实有可称。然多仗阴谋,不由仁义,猜忍诡状,盈诸襟抱。至如示谬言于李胜e,委鞠狱于何晏f,愧心负理,岂君子之所为!以此伪情,行之万物,若使力均势敌,俱会中原,以仲达之奸谋,当孔明之节制,恐非俦也。”(《帝王略论》)  注释:  a公子:指李世民,此
期刊
中国传统思想精粹解读系列之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
期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a。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b。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期刊
放鱼  〔唐〕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李群玉诗集》)  【品读】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才在诗人辈出的唐朝也是备受赞誉的,唐宣宗称赞他的诗“异常高雅”。大诗人杜牧因为钦佩李群玉的才华,劝他参加科举,结果他没有考上,从此便不再考试。后来,他因丞相推荐、皇帝赏识而做官,但是个性忠直,不适应官场,三年后主动辞官。死后被朝廷追赐进士及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
期刊
编者按: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字宾四,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此文是钱穆先生最后的遗稿,作于1990年,原题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编者注:1989)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
期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尚书·周官》  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西周初期,原商朝旧贵族武庚联合西周诸侯管叔、蔡叔,以及位于江淮地区的淮夷部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周叛乱。周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最终将叛乱平定。回到王都丰邑,成王与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王朝设官用人的法则。同时,他敦促各级官员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
期刊
“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自古以来,文人读书藏书做学问的地方统称为“书斋”,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趣情操和精神风貌,不管自己的书斋大还是小,华美还是简陋,往往要起个雅号,或明志以自勉,或托物以寄情,不仅寓意精深,而且妙趣横生,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书斋名是“陋室”。诗人曾在此专门写下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房的简陋和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期刊
手杖,俗称拐杖,古时又名“扶老”,是老年人手中的常备之物,而镌刻在手杖上的文字,则称之为“手杖铭”。  古往今来,许多人的手杖铭,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如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还自刻别有新意的《杖铭》:“于乎危,于乎忿,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道出了使人真正产生危险的是缺乏修养、气度急躁、贪图享乐、损人利己、腐化堕落,以及今日富贵便忘昨日的贫寒与艰难,居安而不思
期刊
中国人民从1931年反击日本“九一八”入侵,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算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抗战前后达14年之久。最后,大而弱的中国打败了小而强的日本。这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型范例。为什么一个弱国能够最后打败强国?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