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学困生思想、心理和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和转化措施:一要开展理想目标教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二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三要加强心理上的关怀和指导,塑造自信乐观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困生教育
“学困生”教育不仅关系着每位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学困生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整体水平乃至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关注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路径,不仅是每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对待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形成的思想心理及性格因素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常常因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环境或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毋庸置疑,“学困生”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增强学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性格状况做全面深刻的认知、了解和把握,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一)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
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关于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学习是一种信仰”的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自觉的思想意识。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不少学生对此似乎并没有清醒的认知,思想深处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习观念淡薄,上进心不足,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应有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更没有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太多思考,混日子思想严重。
不良思想支配下的学习行为难免脱离正确的轨道,有的同学经常逃课,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吧、录相室、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进步,更严重者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从而影响正常毕业。学生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无疑是造成学习困难的最为根深蒂固的障碍,必须加以根除和解决。
(二)心理上存在一定厌学情绪
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消极地对待学习或根本就不学习,学习行为水平不高或学习主动性的下降,被动地应付考试、成绩下滑、综合素质低下等。
据观察了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厌学心理。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有客观环境因素,比如有的因社会、家庭原因引起厌学,有的因学校在某些方面工作的疏忽或不到位或教师教育失当,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主观内在因素所致,比如有的学生因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程度低下的客观现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所致,有的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或自我调整适应能力较差引起心理上抵触情绪所致,还有的学生因贫困或某个方面的缺陷而产生自卑情结,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厌学情绪同样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大敌,是制约“学困生”心灵的枷锁,也是长期盘旋在困难学生心头的阴霾,必须加以驱赶和除却,疏通学习上的心理通道,才能确保所学知识的有效转化、汲取、吸收和利用。
(三)性格障碍所致
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障碍无疑是学生成长中的又一顽疾。自信、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向上乃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性格元素,也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当代学生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变得复杂和多元,自卑、孤僻、忧郁等不良性格也随着增多。诸如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环境的恶劣,功利思想的影响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沉淀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和性格。此外,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样是适应大学生活所必需的,而面对纷繁的世界,有些学生自控力较差,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甚至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的追求得过且过,沉迷于网络或是恋爱之中无法专心学习,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耽误了学业,断送了前程。
性格障碍犹如人生的紧箍咒,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良性格支配下的大学生不仅对待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行动上消极被动地应付一切,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一旦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甚至诱发心理疾病并且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秉性难移,但不能不移。教育工作者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乐观、自信自律的良好品质和性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学困生转化路径
针对学生思想和心理深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学困生转化,就是要根据学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特点,全面把握学生困难所在,深入了解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
(一)开展理想目标教育,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也是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备的基本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学生们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学习,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天职,是将来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目标教育,结合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及其不同阶段的学习成长需要,分年级有步骤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为他们指点迷津,为他们成长导航,使其真正意识到大学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唤醒内心的学习动力,逐步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二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三要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有所成的主要内因。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要在转变错误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针对学困生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导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全方位的认知到学业对于将来人生和事业的深远影响和决定性意义,通过危机意识教育来改变学习意识淡薄的思想,将外在的压力转变为行为动力。其次,要做好学困生学习心理的疏导工作。教育者要始终相信体验到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用关爱去叩开学生心灵之门,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做到“爱而不恨、教而不训、拉而不推,循循善诱”。通过沟通让他们明白,学困生的差距主要不在智力、体力,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增强他们善学、乐学的心态。
(三)加强心理上的关怀和指导,塑造自信乐观的人格品质
做好学困生的助心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难点。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尊重,学困生心理更为脆弱,更希望老师的关心。自卑、敏感、多疑是学困生较为突出的性格障碍,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对他们要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因人而异的进行辅导,用关心与厚爱赢得学困生的理解和信任,从心理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起内在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单独辅导,随时与他们谈心,尤其是那些内心深处藏有难以肩齿的心理包袱的学生,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多接触他们,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及其与班级同学关系等,因势利导,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自由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懂得宽容学生,适当包容学困生的缺点,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我纠正其不良行为。
此外,为加强学困生心理关怀和指导,建立学困生信息档案同样尤为必要。
档案内容既包括其学习成绩册、家庭基本状况、出勤率、日常行为表现观察录、心理访谈录等,全面掌握学困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育方式与方法。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将了解到的新情况及时补充进来,以便科学认知到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和心路成长历程。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
[2]王永清.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跨世纪2008(11).
作者简介:孙仁赞(1975—),女,讲师,中共确山县委党校函授站副站长,从事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困生教育
“学困生”教育不仅关系着每位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学困生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整体水平乃至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关注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路径,不仅是每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对待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形成的思想心理及性格因素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常常因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环境或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毋庸置疑,“学困生”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增强学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性格状况做全面深刻的认知、了解和把握,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一)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
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关于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学习是一种信仰”的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自觉的思想意识。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不少学生对此似乎并没有清醒的认知,思想深处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习观念淡薄,上进心不足,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应有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更没有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太多思考,混日子思想严重。
不良思想支配下的学习行为难免脱离正确的轨道,有的同学经常逃课,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吧、录相室、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进步,更严重者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从而影响正常毕业。学生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无疑是造成学习困难的最为根深蒂固的障碍,必须加以根除和解决。
(二)心理上存在一定厌学情绪
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消极地对待学习或根本就不学习,学习行为水平不高或学习主动性的下降,被动地应付考试、成绩下滑、综合素质低下等。
据观察了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厌学心理。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有客观环境因素,比如有的因社会、家庭原因引起厌学,有的因学校在某些方面工作的疏忽或不到位或教师教育失当,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主观内在因素所致,比如有的学生因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程度低下的客观现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所致,有的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或自我调整适应能力较差引起心理上抵触情绪所致,还有的学生因贫困或某个方面的缺陷而产生自卑情结,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厌学情绪同样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大敌,是制约“学困生”心灵的枷锁,也是长期盘旋在困难学生心头的阴霾,必须加以驱赶和除却,疏通学习上的心理通道,才能确保所学知识的有效转化、汲取、吸收和利用。
(三)性格障碍所致
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障碍无疑是学生成长中的又一顽疾。自信、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向上乃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性格元素,也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当代学生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变得复杂和多元,自卑、孤僻、忧郁等不良性格也随着增多。诸如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环境的恶劣,功利思想的影响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沉淀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和性格。此外,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样是适应大学生活所必需的,而面对纷繁的世界,有些学生自控力较差,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甚至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的追求得过且过,沉迷于网络或是恋爱之中无法专心学习,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耽误了学业,断送了前程。
性格障碍犹如人生的紧箍咒,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良性格支配下的大学生不仅对待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行动上消极被动地应付一切,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一旦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甚至诱发心理疾病并且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秉性难移,但不能不移。教育工作者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乐观、自信自律的良好品质和性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学困生转化路径
针对学生思想和心理深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学困生转化,就是要根据学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特点,全面把握学生困难所在,深入了解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
(一)开展理想目标教育,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也是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备的基本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学生们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学习,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天职,是将来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目标教育,结合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及其不同阶段的学习成长需要,分年级有步骤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为他们指点迷津,为他们成长导航,使其真正意识到大学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唤醒内心的学习动力,逐步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二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三要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有所成的主要内因。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要在转变错误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针对学困生学习思想观念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导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全方位的认知到学业对于将来人生和事业的深远影响和决定性意义,通过危机意识教育来改变学习意识淡薄的思想,将外在的压力转变为行为动力。其次,要做好学困生学习心理的疏导工作。教育者要始终相信体验到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用关爱去叩开学生心灵之门,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做到“爱而不恨、教而不训、拉而不推,循循善诱”。通过沟通让他们明白,学困生的差距主要不在智力、体力,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增强他们善学、乐学的心态。
(三)加强心理上的关怀和指导,塑造自信乐观的人格品质
做好学困生的助心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难点。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尊重,学困生心理更为脆弱,更希望老师的关心。自卑、敏感、多疑是学困生较为突出的性格障碍,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对他们要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因人而异的进行辅导,用关心与厚爱赢得学困生的理解和信任,从心理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起内在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单独辅导,随时与他们谈心,尤其是那些内心深处藏有难以肩齿的心理包袱的学生,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多接触他们,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及其与班级同学关系等,因势利导,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自由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懂得宽容学生,适当包容学困生的缺点,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我纠正其不良行为。
此外,为加强学困生心理关怀和指导,建立学困生信息档案同样尤为必要。
档案内容既包括其学习成绩册、家庭基本状况、出勤率、日常行为表现观察录、心理访谈录等,全面掌握学困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育方式与方法。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将了解到的新情况及时补充进来,以便科学认知到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和心路成长历程。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
[2]王永清.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跨世纪2008(11).
作者简介:孙仁赞(1975—),女,讲师,中共确山县委党校函授站副站长,从事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