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劳动教育逐渐获得大家的关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劳动教育仍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科学课程在与劳动教学整合上有足够优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借助学习科学文化,理解劳动意义;观察科学现象,理解劳动本质;利用科学之美,感受劳动之价值等。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现如今,学生们劳动意识欠缺、动手能力差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从小灌输劳动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的必修课之一,既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思想上的启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大明显优势,是在中国大地办好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性质,拥有着不同的教育机制。当下的教育理念都十分看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正是其中之一。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从小拥有劳动的悟性,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小学是学生们劳动思想启蒙、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能让党的教育得以贯彻。
劳动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这门科目的存在不仅可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够使学生们的科学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从而让师生相处得更加融洽。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们很容易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虽然没有直接与劳动教育相关联,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实际教育中将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合理使用科学课程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教学资源,将劳动教育与科学学科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们在体验到科学之变幻无穷的同时,又体会到劳动之美,真正做到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的要求,也是每一位科学老师背负着的时代任务。
二、措施
(1)学习科学文化,理解劳动意义
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创造财富和幸福的钥匙。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不断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解决;科学中的奇妙现象,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发现。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的小学科学教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中,教学目标是能够自身感觉并认识材料、将不同的材料分成不同的种类、知道材料可以由人工制成。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引导学生说说身边同学的穿戴以及生活中用到的各式各样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列成表格,由此引出话题“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让学生们意识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大千世界的各种材料正是人们艰苦劳动换来的成果,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劳动是人类最本质的活动,人类的生存和劳动难以割舍。人类从使用“天然材料”到广泛使用“人造材料”可以看出人类在漫长的文明中用劳动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与劳动息息相关,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智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2)观察科学现象,理解劳动本质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只有让学生亲身加入到劳动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劳动的不容易,才能真正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本质。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一直都占主体地位,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们可以把课堂给学生们,或者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再将成果带回课堂和同学们一同分享。将劳动教育整合到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观察到神奇的科学现象并依靠自己弄清科学现象的本质,在此过程中提高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用种子繁殖”一课中,教学目标首先是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其次是知道植物能够将种子传播出去,植物的种类不同,把种子传播出去的方式也不同;最后是初步知道种子的结构,种子繁殖需要的条件。对于大多数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已经知道多很多的植物都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但并不知道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繁殖的具体过程。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内部结构,然后给出具体的种子实物,例如黄豆、绿豆种子等,让学生在观察记录表中写出看到的结构。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回家自己用一粒种子种植一段时间作为课后作业,探索种子繁殖所需要的条件和经历的过程。由此能让学生在观察到科学现象的同时,又付出劳动,切身体会到劳动的本质,自己收获到劳动所得的成果,感受到农民从播种到丰收过程的艰辛,并培养他们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劳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让贫穷的社会变得富裕,让人类拥有更多提高生活质量的产物。我们世界上存在的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靠两只手和聪明的大脑创造出来的,劳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3)利用科学之美,感受劳动之价值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传承下去的优良品质。将科学之美与劳动教育有效整合,使学生在真正的劳动过程中探索科学变化并获得成就,获得他人的赞赏,由此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愉悦与自豪感,这也是一种劳动之美的体现。例如“点亮小灯泡”一课中,要求学生们认识灯泡的结构,并学会自己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灯泡发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但很少会有人去研究灯泡的结构,了解灯泡发光的原理以及如何点亮灯泡。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在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到灯泡的结构和电路的结构以后,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导线、电源、灯泡等让学生们自行连接,使灯泡发光。在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之后,他们便会自行探究出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让灯泡发亮。此外,在教会学生们这些科学知识之后不能忘了向他们科普灯泡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灯泡的发明给夜晚的世界送来了光明,让人们在夜晚也能如在白天一般工作、学习,加快了世界发展的速度。然而,科学家们在这样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在真正问世之前却是付出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这是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劳动換来的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智慧的大脑从常人眼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件又一件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产生离不开他们的细心观察,也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众所周知,科学成果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探索出来的,科学家们也是经过了不断的劳动才得到了今天我们使用的东西。
三、结语
从本文的论述可知,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学相整合,不但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还能让学生得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高效。但是由于时代在不断变化,教师们应该对这样的有效整合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从而研究出最佳方案,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日常教育中一个不被忽视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王璐. 小学科学亲子项目式学习劳动课程的开发 ——以”宅家种蒜苗”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68-70. DOI:10.3969/j.issn.1673-4289.2020.20.019.
[2] 林建平,赵秋燕,吴秋影. 小学科学课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3):17-19.
[3] 黎锦桃. 通过劳动基地开展丰富的小学科学活动[J]. 科学咨询,2019(26):61.
[4] 冯毅. 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探析 ——以小学科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2):9-14. DOI:10.3969/j.issn.1672-6715.2020.22.003.
[5] 刘小华,黄钦. 学劳动,爱家乡,崇科学──谈谈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村镇(乡)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J]. 魅力中国,2019(11):72.
[6] 吴秋影,赵秋燕. 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途径[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1):19-21.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现如今,学生们劳动意识欠缺、动手能力差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从小灌输劳动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的必修课之一,既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思想上的启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大明显优势,是在中国大地办好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性质,拥有着不同的教育机制。当下的教育理念都十分看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正是其中之一。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从小拥有劳动的悟性,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小学是学生们劳动思想启蒙、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能让党的教育得以贯彻。
劳动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这门科目的存在不仅可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够使学生们的科学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从而让师生相处得更加融洽。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们很容易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虽然没有直接与劳动教育相关联,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实际教育中将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合理使用科学课程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教学资源,将劳动教育与科学学科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们在体验到科学之变幻无穷的同时,又体会到劳动之美,真正做到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的要求,也是每一位科学老师背负着的时代任务。
二、措施
(1)学习科学文化,理解劳动意义
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创造财富和幸福的钥匙。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不断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解决;科学中的奇妙现象,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发现。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的小学科学教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中,教学目标是能够自身感觉并认识材料、将不同的材料分成不同的种类、知道材料可以由人工制成。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引导学生说说身边同学的穿戴以及生活中用到的各式各样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列成表格,由此引出话题“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让学生们意识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大千世界的各种材料正是人们艰苦劳动换来的成果,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劳动是人类最本质的活动,人类的生存和劳动难以割舍。人类从使用“天然材料”到广泛使用“人造材料”可以看出人类在漫长的文明中用劳动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与劳动息息相关,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智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2)观察科学现象,理解劳动本质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只有让学生亲身加入到劳动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劳动的不容易,才能真正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本质。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一直都占主体地位,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们可以把课堂给学生们,或者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再将成果带回课堂和同学们一同分享。将劳动教育整合到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观察到神奇的科学现象并依靠自己弄清科学现象的本质,在此过程中提高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用种子繁殖”一课中,教学目标首先是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其次是知道植物能够将种子传播出去,植物的种类不同,把种子传播出去的方式也不同;最后是初步知道种子的结构,种子繁殖需要的条件。对于大多数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已经知道多很多的植物都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但并不知道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繁殖的具体过程。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内部结构,然后给出具体的种子实物,例如黄豆、绿豆种子等,让学生在观察记录表中写出看到的结构。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回家自己用一粒种子种植一段时间作为课后作业,探索种子繁殖所需要的条件和经历的过程。由此能让学生在观察到科学现象的同时,又付出劳动,切身体会到劳动的本质,自己收获到劳动所得的成果,感受到农民从播种到丰收过程的艰辛,并培养他们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劳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让贫穷的社会变得富裕,让人类拥有更多提高生活质量的产物。我们世界上存在的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靠两只手和聪明的大脑创造出来的,劳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3)利用科学之美,感受劳动之价值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传承下去的优良品质。将科学之美与劳动教育有效整合,使学生在真正的劳动过程中探索科学变化并获得成就,获得他人的赞赏,由此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愉悦与自豪感,这也是一种劳动之美的体现。例如“点亮小灯泡”一课中,要求学生们认识灯泡的结构,并学会自己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灯泡发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但很少会有人去研究灯泡的结构,了解灯泡发光的原理以及如何点亮灯泡。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在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到灯泡的结构和电路的结构以后,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导线、电源、灯泡等让学生们自行连接,使灯泡发光。在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之后,他们便会自行探究出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让灯泡发亮。此外,在教会学生们这些科学知识之后不能忘了向他们科普灯泡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灯泡的发明给夜晚的世界送来了光明,让人们在夜晚也能如在白天一般工作、学习,加快了世界发展的速度。然而,科学家们在这样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在真正问世之前却是付出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这是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劳动換来的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智慧的大脑从常人眼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件又一件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产生离不开他们的细心观察,也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众所周知,科学成果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探索出来的,科学家们也是经过了不断的劳动才得到了今天我们使用的东西。
三、结语
从本文的论述可知,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学相整合,不但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还能让学生得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高效。但是由于时代在不断变化,教师们应该对这样的有效整合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从而研究出最佳方案,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日常教育中一个不被忽视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王璐. 小学科学亲子项目式学习劳动课程的开发 ——以”宅家种蒜苗”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68-70. DOI:10.3969/j.issn.1673-4289.2020.20.019.
[2] 林建平,赵秋燕,吴秋影. 小学科学课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3):17-19.
[3] 黎锦桃. 通过劳动基地开展丰富的小学科学活动[J]. 科学咨询,2019(26):61.
[4] 冯毅. 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探析 ——以小学科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2):9-14. DOI:10.3969/j.issn.1672-6715.2020.22.003.
[5] 刘小华,黄钦. 学劳动,爱家乡,崇科学──谈谈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村镇(乡)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J]. 魅力中国,2019(11):72.
[6] 吴秋影,赵秋燕. 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途径[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