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德语、法语等其他小语种相比较,我国高校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简称二外)的现象更为普遍。日语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学习二外的首选语言。本文结合二外日语教学实践,就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日语;课堂教学;听说能力
一、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在2008年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日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外,2010年7月开始,日语能力测试考试制订了新试题和新准则,更加重视日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试题中大大增加了听力部分的题量。因此,大学日语教学必须由单纯强调语法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对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以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为主,把传授日语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授课形式往往局限于讲解词义、诠释语法和操练句型上。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语言形式的讲解、文章阅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培养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灌输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逐步学会日语交际的过程。所以,二外日语教学也应该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开展学生间的日语交际活动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博采众长,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的方法
1.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大学二外日语的课时有限,因此要选择相应学时、时代感强、难度适中、直观易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每篇课文内容的单词量不应太大,传统的二外教学多采用“课文—单词—语法解说—练习”的模式,重视语言的知识体系,却忽略了语言本身特有的魅力,即人与人的会话交流技能。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且加入视频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获得更多的信息、听到地道的日语的同时,提高听说、理解的能力。此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言语教材在教学中以更直观的形式出现,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室里存在的一切实物都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展示给学生,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二外日语课堂的气氛非常重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日语的听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如日本人去拜访别人时,进门之前应该说:“お邪魔します。”走的时候则说:“お邪魔しました。”笔者首先让学生听清两个句子的发音,然后模拟进门和离开的场景进行示范,最后让学生演练。90%以上的学生能很快掌握两个句子的用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ます”与“ました”的区别,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除了课堂上的实际演练,还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观摩日剧、动漫,对其中的场景进行介绍、模拟。如讲解“自我介绍”一课时,笔者剪辑了《SP》《要人警护官》和《上班族金太郎》中的片段,其中岗田准一扮演的警官在相亲时的自我介绍和金太郎出场、进公司时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日本人自我介绍时的语言习惯和知识。
3.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充分利用
由于二外日语的课堂时间非常珍贵,但情境教学势必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成了一个问题。在这当中,多媒体教学设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在二外日语课堂上日益普及。其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有机结合,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改变二外日语教学中传统的知识储存、灌输性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讲义导致的学生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展现了更先进的日语学习环境。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在于上课进度过快,学生来不及做笔记,人与人之间交流减少等。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课程软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必能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要提高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的听说能力,教师介绍听说技巧也非常重要。由于教师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无法完全纠正学生犯的各种错误,因而在介紹听说技巧的同时,指出学生听说中的错误是极其关键的。一般的听说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学唱日语歌曲、学说绕口令、复述课文内容等。此外,由于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因此鼓励学生掌握汉字的读法,对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么春艳.关于高职日语听说教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
[2]韩兰灵,刘玉琴.“任务型教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以“日语听说”课为例[J].语文学刊,2008(7).
关键词:日语;课堂教学;听说能力
一、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在2008年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日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外,2010年7月开始,日语能力测试考试制订了新试题和新准则,更加重视日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试题中大大增加了听力部分的题量。因此,大学日语教学必须由单纯强调语法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对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以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为主,把传授日语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授课形式往往局限于讲解词义、诠释语法和操练句型上。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语言形式的讲解、文章阅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培养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灌输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逐步学会日语交际的过程。所以,二外日语教学也应该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开展学生间的日语交际活动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博采众长,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的方法
1.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大学二外日语的课时有限,因此要选择相应学时、时代感强、难度适中、直观易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每篇课文内容的单词量不应太大,传统的二外教学多采用“课文—单词—语法解说—练习”的模式,重视语言的知识体系,却忽略了语言本身特有的魅力,即人与人的会话交流技能。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且加入视频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获得更多的信息、听到地道的日语的同时,提高听说、理解的能力。此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言语教材在教学中以更直观的形式出现,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室里存在的一切实物都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展示给学生,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二外日语课堂的气氛非常重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日语的听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如日本人去拜访别人时,进门之前应该说:“お邪魔します。”走的时候则说:“お邪魔しました。”笔者首先让学生听清两个句子的发音,然后模拟进门和离开的场景进行示范,最后让学生演练。90%以上的学生能很快掌握两个句子的用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ます”与“ました”的区别,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除了课堂上的实际演练,还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观摩日剧、动漫,对其中的场景进行介绍、模拟。如讲解“自我介绍”一课时,笔者剪辑了《SP》《要人警护官》和《上班族金太郎》中的片段,其中岗田准一扮演的警官在相亲时的自我介绍和金太郎出场、进公司时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日本人自我介绍时的语言习惯和知识。
3.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充分利用
由于二外日语的课堂时间非常珍贵,但情境教学势必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成了一个问题。在这当中,多媒体教学设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在二外日语课堂上日益普及。其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有机结合,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改变二外日语教学中传统的知识储存、灌输性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讲义导致的学生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展现了更先进的日语学习环境。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在于上课进度过快,学生来不及做笔记,人与人之间交流减少等。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课程软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必能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要提高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的听说能力,教师介绍听说技巧也非常重要。由于教师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无法完全纠正学生犯的各种错误,因而在介紹听说技巧的同时,指出学生听说中的错误是极其关键的。一般的听说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学唱日语歌曲、学说绕口令、复述课文内容等。此外,由于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因此鼓励学生掌握汉字的读法,对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么春艳.关于高职日语听说教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
[2]韩兰灵,刘玉琴.“任务型教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以“日语听说”课为例[J].语文学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