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亚洲人单睑比较常见,并伴有内眦赘皮。内眦赘皮是位于内眦角前方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矫正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很多,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216例单睑伴有内眦赘皮的患者,应用四点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形成广尾平行型双眼皮,术后内眦部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重睑线自然流畅,美容效果满意。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成形术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16例患者,女性211例,男性5例;年龄18-29岁,平均24岁。全部病例为先天性双侧内眦赘皮单睑或重睑不明显,均为初次重睑手术。术前排除:后天性内眦赘皮者;内眦赘皮二次矫正者;重睑成形术后二次修复者;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皮肤松弛及上睑明显膨隆者;瘢痕体质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内眦赘皮上睑型201例,水平型13例,下睑型2例。临床表现为内眦点和泪阜被内眦部皮肤遮盖,根据内眦赘皮遮盖泪阜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3类,赘皮遮盖泪阜不足1/2为轻度;赘皮遮盖泪阜1/2-2/3为中度;赘皮几乎或完全遮盖泪阜为重度。本组轻度105例,重度98例,重度13例。内眦间距为34-42mm。
2.四点埋线重睑成形术
上睑四点设计线皮下和上睑结膜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6-0尼龙线贯穿睑板或睑板上缘结膜间断缝合,分别于内侧和外侧打结埋于皮下。观察形态满意后涂红霉素眼膏。
3.结果
本组216例患者,术后睑裂长度平均增加3mm左右,内眦间距等于或小于一个眼的长度,符合美学比例。术后内眦部位切口无增生性瘢痕且隐蔽不明显,内眦上方形成双眼皮,由窄变宽逐渐与睑板上方的平行型双眼皮形成优美曲线弧度。随访半年至一年,重睑线形态自然,闭眼见重睑线平坦无凹陷,内眦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4.讨论
对于亚洲人来说内眦赘皮为种族特征,一般为双侧,属显性遗传,因而又称蒙古皱襞,据统计在亚洲人群中可高达50%左右,而在单睑人群中可达70%以上[1-3]。对于有内眦赘皮的单睑患者,如果仅仅单独行重睑成形术,可形成较宽的内双使内眦赘皮更加明显,甚至有时会使眼睛形成圆形的外观,不会使眼睛增加美感。因此,完美的微创重睑手术主要是通过打造内眦处和睑板处的重睑线来完成的。
重睑术包括切开法和埋线法以及切开和埋线相结合的三种术式。切开法重睑术适合各种类型的单睑,并可以通过皮肤切口修复各种失败的双眼皮;而埋线法更适合年轻皮肤薄的单睑患者,埋线法主要分为连线缝合法和贯穿睑板的间断缝合法两种。我们采用了四点贯穿睑板的间断缝合的方法,由于是间断缝合术后消肿恢复快。
重睑的形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广尾型,平行型,广尾平行型和弯月型。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广尾平行型,由于宽的平行型双眼皮被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双眼皮,会给人一种假的、整过的感觉,因此,更多的年轻女性喜欢内眦部小的双眼皮而仅会呈现出轻度的西方化。如何才能形成广尾平行型的双眼皮?关键包括两个技术细节。一个是四点埋线法的第一个设计点距离内眦点的距离很重要,距离内眦点越近,内眦处的重睑线通过线雕可控性就越强。第一个设计点一般在距睑缘7mm的宽度,距离内眦点的距离接近或小于10mm,就可以形成广尾平行型的双眼皮,如果大于10mm就可以形成广尾型双眼皮。第二个是内眦紧贴睑缘的切口线也很重要,当眼角术后短期内切口瘢痕形成,内眦部的致密纤维组织愈合后皮肤短期内发硬不会形成皮肤皱褶,因此切口处不会形成新的重睑线,而是四点埋线后第一个点形成了皮肤与睑板的粘连,睁眼后在内眼角的上方即内眦切口的上方形成了自然弧度的皮肤皱褶,这种新的重睑线不是手术切口瘢痕愈合后形成的,而又比睑板处的重睑线略窄,这就形成了皮肤没有瘢痕而自然的广尾平行型双眼皮。睑板处的重睑线要做到弧度自然流畅,关键是考虑睑板部位皮肤四个点和睑板结膜面四个点的设计,睑板部位皮肤上的重睑线设计基本上与睑板上缘平行,重睑宽度在7-8mm左右。睑板结膜面的四个点是皮肤上四点在睑板或睑板上缘的投影,睑板结膜面四个点的弧度基本上是沿睑缘平行的,通过结膜面进针睑板或睑板上缘与皮下的四个点的贯穿间断缝合,此技术是模仿提上睑肌腱膜延伸学说而形成的,由于不是从眼角至眼尾的连续埋线缝合,术后肿胀吸收快,不会形成肉条状外观。
总之,对于年轻女性眼睑不太臃肿并伴有内眦赘皮的单睑患者,采用四点埋线法重睑术,术后可以形成广尾平行型双眼皮,术后眼角处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内眦部位和睑板部位的双眼皮自然逼真而美容效果满意,手术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飏,柳大烈,陈兵,等.内眦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其在内眦赘皮矫正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35-1637.
[2]宋建星,孙美庆,陈江萍,等.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5):251-253.
[3]范俊田,卢斌.内眦赘皮成因及矫正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51-1353.
[4]薛铁所.1731名中小学生内眦赘皮调查[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4):318-319.
[5]张颂,李东,马勇光,等.美容门诊2183例就诊患者脸型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31(3):202-205.
[6]赵宏武,宋建星.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15.
[7]王勇,马占菊.內眦赘皮的组织学成因及手术方式初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8):485-488
(1.山东协和学院;2.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成形术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16例患者,女性211例,男性5例;年龄18-29岁,平均24岁。全部病例为先天性双侧内眦赘皮单睑或重睑不明显,均为初次重睑手术。术前排除:后天性内眦赘皮者;内眦赘皮二次矫正者;重睑成形术后二次修复者;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皮肤松弛及上睑明显膨隆者;瘢痕体质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内眦赘皮上睑型201例,水平型13例,下睑型2例。临床表现为内眦点和泪阜被内眦部皮肤遮盖,根据内眦赘皮遮盖泪阜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3类,赘皮遮盖泪阜不足1/2为轻度;赘皮遮盖泪阜1/2-2/3为中度;赘皮几乎或完全遮盖泪阜为重度。本组轻度105例,重度98例,重度13例。内眦间距为34-42mm。
2.四点埋线重睑成形术
上睑四点设计线皮下和上睑结膜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6-0尼龙线贯穿睑板或睑板上缘结膜间断缝合,分别于内侧和外侧打结埋于皮下。观察形态满意后涂红霉素眼膏。
3.结果
本组216例患者,术后睑裂长度平均增加3mm左右,内眦间距等于或小于一个眼的长度,符合美学比例。术后内眦部位切口无增生性瘢痕且隐蔽不明显,内眦上方形成双眼皮,由窄变宽逐渐与睑板上方的平行型双眼皮形成优美曲线弧度。随访半年至一年,重睑线形态自然,闭眼见重睑线平坦无凹陷,内眦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4.讨论
对于亚洲人来说内眦赘皮为种族特征,一般为双侧,属显性遗传,因而又称蒙古皱襞,据统计在亚洲人群中可高达50%左右,而在单睑人群中可达70%以上[1-3]。对于有内眦赘皮的单睑患者,如果仅仅单独行重睑成形术,可形成较宽的内双使内眦赘皮更加明显,甚至有时会使眼睛形成圆形的外观,不会使眼睛增加美感。因此,完美的微创重睑手术主要是通过打造内眦处和睑板处的重睑线来完成的。
重睑术包括切开法和埋线法以及切开和埋线相结合的三种术式。切开法重睑术适合各种类型的单睑,并可以通过皮肤切口修复各种失败的双眼皮;而埋线法更适合年轻皮肤薄的单睑患者,埋线法主要分为连线缝合法和贯穿睑板的间断缝合法两种。我们采用了四点贯穿睑板的间断缝合的方法,由于是间断缝合术后消肿恢复快。
重睑的形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广尾型,平行型,广尾平行型和弯月型。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广尾平行型,由于宽的平行型双眼皮被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双眼皮,会给人一种假的、整过的感觉,因此,更多的年轻女性喜欢内眦部小的双眼皮而仅会呈现出轻度的西方化。如何才能形成广尾平行型的双眼皮?关键包括两个技术细节。一个是四点埋线法的第一个设计点距离内眦点的距离很重要,距离内眦点越近,内眦处的重睑线通过线雕可控性就越强。第一个设计点一般在距睑缘7mm的宽度,距离内眦点的距离接近或小于10mm,就可以形成广尾平行型的双眼皮,如果大于10mm就可以形成广尾型双眼皮。第二个是内眦紧贴睑缘的切口线也很重要,当眼角术后短期内切口瘢痕形成,内眦部的致密纤维组织愈合后皮肤短期内发硬不会形成皮肤皱褶,因此切口处不会形成新的重睑线,而是四点埋线后第一个点形成了皮肤与睑板的粘连,睁眼后在内眼角的上方即内眦切口的上方形成了自然弧度的皮肤皱褶,这种新的重睑线不是手术切口瘢痕愈合后形成的,而又比睑板处的重睑线略窄,这就形成了皮肤没有瘢痕而自然的广尾平行型双眼皮。睑板处的重睑线要做到弧度自然流畅,关键是考虑睑板部位皮肤四个点和睑板结膜面四个点的设计,睑板部位皮肤上的重睑线设计基本上与睑板上缘平行,重睑宽度在7-8mm左右。睑板结膜面的四个点是皮肤上四点在睑板或睑板上缘的投影,睑板结膜面四个点的弧度基本上是沿睑缘平行的,通过结膜面进针睑板或睑板上缘与皮下的四个点的贯穿间断缝合,此技术是模仿提上睑肌腱膜延伸学说而形成的,由于不是从眼角至眼尾的连续埋线缝合,术后肿胀吸收快,不会形成肉条状外观。
总之,对于年轻女性眼睑不太臃肿并伴有内眦赘皮的单睑患者,采用四点埋线法重睑术,术后可以形成广尾平行型双眼皮,术后眼角处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内眦部位和睑板部位的双眼皮自然逼真而美容效果满意,手术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飏,柳大烈,陈兵,等.内眦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其在内眦赘皮矫正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35-1637.
[2]宋建星,孙美庆,陈江萍,等.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5):251-253.
[3]范俊田,卢斌.内眦赘皮成因及矫正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51-1353.
[4]薛铁所.1731名中小学生内眦赘皮调查[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4):318-319.
[5]张颂,李东,马勇光,等.美容门诊2183例就诊患者脸型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31(3):202-205.
[6]赵宏武,宋建星.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15.
[7]王勇,马占菊.內眦赘皮的组织学成因及手术方式初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8):485-488
(1.山东协和学院;2.大连市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