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正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又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和良好品德的优质环境。为了在教学中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坚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正确指导,并以强化道德为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教学经验,仅供同行们共同切磋和真诚指导。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设计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在有些教师看來,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其内容是十分简单的,且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许多教师不愿花太多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中虽目的明确,却收效甚微。因此,课堂之上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
  因此,为了上好一年级的品德课,我在教学中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首先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二、创设学习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作为教者,我们深深知道,道德无时都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小苗快快长》这一课时,我所设计的环节是要求把他们暑假里所学的种植本领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由于在课前已经安排好学生提前将自己培育出来的蔬菜、水果、中草药,观赏植物等鲜活种物进行了分类,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即兴展示,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不但十分愿意接受,还能在同学当中展示自己的本领,学到他人的种植技能可以,一举两得。并且孩子们兴趣盎然,会完全沉浸在其中。他们可尽情带着自己的兴趣和学到的知识来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进行展示和交流。交流中不仅把有限的课堂扩展到无限丰富的大自然中,还能把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蕴涵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合作、谦让以及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联系生活实际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
  我们知道,小学一年级品德课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学习起来却必须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在设计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夏天,我们注意什么》这一课的教学时,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课堂上我还专门设计了路边随访小记者进行《焦点访谈》的采访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边回忆暑假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做事时都注意到了哪些方面的事项,这样,学生不但在感受其他同学的快乐之事的同时,又能把自己有趣、得意以及冒险的、自豪的想法、做法和经历一一道尽,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课堂上明辨是非、明白了道理后,又能回归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小记者的采访形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把暑假经历过的且难以忘记的事尽情与人分享的愿望和乐趣,大家众说纷纭,把事情描绘的有声有色,全然不像老师直直板板地问暑假发生什么事你都注意了哪些那么枯燥。
  四、生活过程的体验是强化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为什么说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呢。这是因为在品德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为了树立这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更好地走近儿童的生活,我通过采用三单元我们的健康生活中《我换牙了》《我们在太阳底下做游戏》《体育课小心,别伤着》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现场直观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实际到操场进行亲自体验,并利用校医室现有设施让学生进行处理掉牙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等现场操作。使他们的学法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儿童好奇心强、专注时间短等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自然,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从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并能使其得到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课堂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活动体验之后,我又紧紧抓住契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经验先说出自己对活动后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从而达到了知行统一的较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真实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理应按照大纲要求,向生活开放、体验认知的方向发展和引导。因为品德课程早就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在教学中,为了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我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等课堂教学手段,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足以证明,也只有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得到体验和锻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会上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在教师及教材的正确引导下,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善良、仁爱、蓬勃向上的种子,课堂之上,我们的教师和精典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程的重大作用!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则是“自主、合作、探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单一呆板的互动形式大大削弱了师生互动应
期刊
性,这个在中国谈之色变的字。被中国人讳忌了数千年,蒙上了厚厚的神秘面纱。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人的道德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了种种的深远影响。而中国教育对于性的规避也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我记得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校从来没有给我们上过一节有关性知识的课。在初二学生物的时候,看着书本上绘制的两性生殖器官图,我们的兴奋,我们的期待,最后都在老师的一句——“这节内容自学”中灰飞烟灭。到了高中,
期刊
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它分为三个层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
期刊
一、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课间  有人说真正的儿童是可以在地上自由地打滚的,可以在操场上奔跑跳跃的,可以在院子里追赶嬉戏的,也有人说孩子的快乐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可是人们扪心自问,我们又给了自己的学生多少快乐呢?  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的那个星期,课间的大操场特别安静,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孩子们都被关在了教室,本该属于他们的课间十分钟,也是他们最盼望最热爱的课间十分钟就这样被老师们无情地占用了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知识接受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如何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期刊
一、运用旧知引入新课,在知识的潜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  案例一1:《圆的面积》 为例  (一)回顾旧知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二)引入新课  在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学生很快就回  答是沿着它的高剪开,然后把剪下来的部分移动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端,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来研究,再利用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期刊
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的教育中,“德”是首当其重的。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自古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人、成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就成了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把学生的个性挖掘出来并加以锤炼,延伸发展,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而当前
期刊
一、成长概况  教育过程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反思,而推动这个过程的则是读书学习。我认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互动的。正是这种自觉读书和不断反思的行为,使我顺利、快速地成长起来。作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超越,是我们能跟上时代步伐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在新课改,新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我认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众多的教学论文中,很少有人从“心理学”这个角度去写,其实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帮助很大。很多教师认为只要不断施予学生知识,也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其实不然,要想让学生在45分钟掌
期刊
一、关心爱护,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爱是教育的主要前提,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转化后进生更是如此。  在班级里,后进生受到教师的批评和训斥,也往往受到同学的歧视和嫌弃。因此,后进生普遍存在疑惧、隔阂的心理,产生对立情绪,时时戒备,处处设防。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热爱他们,通过炽热的爱,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和戒备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