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工基础》教学,既为日常生活服务,也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保障。如何教好这门学科?我做了一定的研究,现介绍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电工基础 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
一、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框架式”教学理念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程序,可对教学起一定推动作用,提倡“框架式”教学理念,能使教学深入浅出,事半功倍。因为《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内容主要分为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直流部分含电阻、线圈、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性质、串并联、混联电路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状态;交流部分含电阻、线圈、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性质、串并联电路分析、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线圈在电路中状态过程等。教学时,可通过“树形结构”的方式对两条主线进行内容填充,逐步丰富“树干”,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要求学生自行总结一株属于自己的《电工基础》知识“树”,再与老师的知识框架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高自己。这对学生理清知识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如在分析串联电路应用时,我就列举了如下例子给学生思考: 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2V,额定功率为3W,把它接在220V的电路中,应该串联多大的电阻?A.500Ω;B.700Ω;C.1000Ω;D.1200Ω。
问题提出后,我耐心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根据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计算出电流为0.25A,电阻为48Ω;再根据串联电路的性质,计算出分压电阻的阻值为832Ω。
那么,在接近832Ω这个电阻的700欧姆、1000欧姆两个中,应该选取哪一个呢?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
老师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讲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在闭合电路中,外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其中一个电阻无穷大,断开了,那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学生感到茫然,说那就没有电压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有误,便引导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可用动态抽象电路去思考和想象:如果我们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细心观察,则会发现,电压表读数就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
在两点间的电压计算时,学生普遍认为:如果一个原来闭合的电路有某处断开,那么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为零。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电线断了后如果有人碰到它就会触电?学生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明白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并不为零。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三、把相似内容集中教学,通过类比避免概念混淆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有些概念相似,容易混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概念放在一起教学,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均不在同一节,而且这三个定则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提法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如果采用类比区别、集中教学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合理采用比拟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我就这样引导学生: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电位的特点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不同。教学中可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来看讲台的桌面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这些值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点,它就是正值;如果以屋顶为参考点,它就是负值;如果以讲台的桌面为参考点,它就为零。这种比拟式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课,多是由教师讲解后,学生依样画葫芦,按照老师给出的电路图接线,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是不可取的。老师应针对实验内容,启发学生自己画好电路图,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仪表,科学操作实验,合理处理数据,书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在此后的实验课中,老师应更进一步放开手脚,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就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
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电工基础》学中蕴藏着很多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细节和技巧,只要老师热爱这门学科,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把它教得生动活泼,让课堂五彩缤纷,熠熠生辉,富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从中学到真正的电工本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电工基础 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
一、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框架式”教学理念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程序,可对教学起一定推动作用,提倡“框架式”教学理念,能使教学深入浅出,事半功倍。因为《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内容主要分为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直流部分含电阻、线圈、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性质、串并联、混联电路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状态;交流部分含电阻、线圈、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性质、串并联电路分析、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线圈在电路中状态过程等。教学时,可通过“树形结构”的方式对两条主线进行内容填充,逐步丰富“树干”,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要求学生自行总结一株属于自己的《电工基础》知识“树”,再与老师的知识框架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高自己。这对学生理清知识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如在分析串联电路应用时,我就列举了如下例子给学生思考: 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2V,额定功率为3W,把它接在220V的电路中,应该串联多大的电阻?A.500Ω;B.700Ω;C.1000Ω;D.1200Ω。
问题提出后,我耐心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根据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计算出电流为0.25A,电阻为48Ω;再根据串联电路的性质,计算出分压电阻的阻值为832Ω。
那么,在接近832Ω这个电阻的700欧姆、1000欧姆两个中,应该选取哪一个呢?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
老师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讲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在闭合电路中,外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其中一个电阻无穷大,断开了,那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学生感到茫然,说那就没有电压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有误,便引导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可用动态抽象电路去思考和想象:如果我们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细心观察,则会发现,电压表读数就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
在两点间的电压计算时,学生普遍认为:如果一个原来闭合的电路有某处断开,那么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为零。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电线断了后如果有人碰到它就会触电?学生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明白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并不为零。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三、把相似内容集中教学,通过类比避免概念混淆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有些概念相似,容易混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概念放在一起教学,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均不在同一节,而且这三个定则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提法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如果采用类比区别、集中教学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合理采用比拟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我就这样引导学生: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电位的特点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不同。教学中可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来看讲台的桌面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这些值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点,它就是正值;如果以屋顶为参考点,它就是负值;如果以讲台的桌面为参考点,它就为零。这种比拟式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课,多是由教师讲解后,学生依样画葫芦,按照老师给出的电路图接线,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是不可取的。老师应针对实验内容,启发学生自己画好电路图,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仪表,科学操作实验,合理处理数据,书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在此后的实验课中,老师应更进一步放开手脚,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就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
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电工基础》学中蕴藏着很多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细节和技巧,只要老师热爱这门学科,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把它教得生动活泼,让课堂五彩缤纷,熠熠生辉,富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从中学到真正的电工本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