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带着尝试的激情,投入到了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
  首先,笔者想谈一谈尝试前后的三个变化。
  (1)课堂气氛的变化。尝试前的课堂几乎是我个人尽情表演的舞台。在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我闪亮登场了,然后是以大家风范讲授着令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专业知识,间或夹杂一些生活趣事做注脚。从学生放大的瞳孔中,我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于是伴着下课铃声,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啧啧赞叹声中,我意气风发地走出了教室,自我感觉良好!不久,测试结果出来了,我愕然,学生听得那么好,怎么会没有成绩呢?于是,我生气,我抱怨,我苦恼,我责难学生不好好学习!结果却于事无补。而今天,课堂还给学生了,学生不再只是观众,而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有这么强烈的表现欲望!而且只要老师把任务分配得合理,难易把握适度,他们居然有很大的热情投入学习!那么以前的课堂上他们为什么不表现呢?思来想去,毛病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前自己的侃侃而谈无形之中给学生们压力,觉得怎么也不会有老师说得好,所以就不愿开口了。今天不一样了,他们竞争的对手是同学,他们可以放开去想、去说,所以情绪特别高涨。
  其次是学习效果的变化。短短的几周尝试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明显提高了;字词的搜索更细致,更有效了;口语表达更大方了;写作能力也渐渐提高了!试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提升语言素养,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吗?而以前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去追求那些不可得的东西,今天居然在“无意插柳间柳成荫”了!何其妙哉!
  第三个变化对老师来说是最现实的。那就是:尝试后的课堂着实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劳动量。但并不是说老师就可以甩手享清福了,而是把学生能力所及的东西还给学生来做,学生不能完成的东西由教师来引导、点拨和拓展。而往往这个环节都是课堂教学随机性的,绝对是对教师基本功和知识面的考验。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资深教师架驭随机课堂会倍感轻松!这对教师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毕竟“杀鸡取卵”的做法不可取,如果我们的教改既能教好学生又能保住自己健康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怎么做才会有如上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下发预习学案
  学案的下发以单元为单位。教师需要把一单元的文章囊括于胸,求同存异,去粗取精,剩下来的东西形成一份学案,下发给学生。实际教学中,以此为蓝本,加进这一单元每一课的差异性。学生拿到学案后,组内进行分工,双基内容自主完成;能力性问题由组内合作完成;个性生成性的东西鼓励提倡。这样的学案运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以及单元知识的整合性。而且一回生,二回熟,当学生抓到了规律这把钥匙后,做起事来自然轻松,轻松了自然快乐,快乐了自然有热情,有热情了自然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第二,坚实基础,狠抓基本功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环节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狠抓朗读是“磨刀不误砍柴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第一单元学案下发之日起,我就把读的常见形式提供给了学生。比如“表情读”、“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二重读”、“配乐读”、“唱读”、“默读”、“速渎”等等。同时告诉学生分配任务时,应注重科学性,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要在读的环节上下功夫,目的是为了“突显差异,呈现规律”。所以我们在制定朗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方式的变化,修辞的变化、长短句的变化、语气轻重的变化,感情色彩的变化,叙事角度的变化等等。力求通过“读”这一环节就能让听者对文章的内容和用语特点有一个清楚的把握。通过几周的尝试,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分工越来越合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明显,而且不经常发言的人参与朗读的机率越来越高。学生们的热情和能力反过来感染了教者,教者就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真是“教学相长”啊!
  第三,重视品味语言,提升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习语言的“至宝”,所以在本次教学尝试中,我把提升学生的语感放在了重要位置。凡是学生想说而不知从何说起的,我给他创造机会,告诉他,如何品析语言(品修辞,品句式,品关键词,品描写,品哲理等);凡是学生说了而说不太好的,我给他提供机会,我像架梯子那样,帮他构筑思想的阶梯,引领他们到达一定的高度;凡是有自己想法的同学,我就一定给他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断刺激学生们的语言感受点,一旦语感被激活,能够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画面的话,何愁学生不乐于学语文呢?又何愁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呢?
  第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俗语讲“见多才能识广”,“知有用方可乐学”。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广泛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歌赋、故事传说、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样他们便不觉得课本知识的突兀性,单调性,而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从而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网,开拓视野。
  第五,课后小练笔,常抓不懈
  卖艺人讲“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写作是不容忽视的一环。然而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所以只有训练有素,才能下笔有神。其实,尝试前,我也试图经常做此小练笔,但每每被学生的冷水泼得透心凉——很多人抱怨,很多人不写,很多人敷衍了事。而尝试后,把小练笔纳入教学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学生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但最初的起点不要太高。我对学生说可以写心得、读后感、随笔、缩写、扩写、续写等等。只要你写就好,能写的写一篇文章,不能写的三五句话也可以。态度为先,能力在后。在这种鼓励政策下,学生大胆了,愿意表现了,局面打开了,道路通畅了。
  至于字音字形、词语积累,文学常识,段落大意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易如反掌,老师只要督促他们做好笔记,课后做好抽查就好。
  总之,几周的尝试下来,我的真切感受是:尝试前,老师越讲越优秀,学生中少数精英除外,大部分学生越来越迟钝,最后被淘汰;尝试后,学生越学能力越强,越学越高兴,而老师越来越愚钝,但那是大智若愚的一种表现,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分析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引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当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理实分离、学用割裂、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问题等。笔者所在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在践行“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中,以“做”引領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幼儿教育专业的有效教学。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改实际,对这一教
新课标教材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适逢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休假和旅游”成为普遍话题,我决定先上第三单兀Travel Journal,与学生一起探讨“旅游”的话题。根据新课标英语(必修I)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的教材内容,我将Warming up、Pre-reading以及练习册中的Talking三
我叫赵脯菠,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手,是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我的家乡山峦起伏,交通不便,可耕种的土地极其有限。  然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我种下了一个梦想。小小的我,时常眺望著山的那一端,梦想着走出大山,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让我和弟弟今后能够更好地生活,父母省吃俭用,把我们送到离家很远的中心学校读书,和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小学二年级的我只
进入2016年,随着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渐显现。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1.職业学校的学生的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初中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而这方面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应该采用小坡度教学。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开设班级除了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资源建设 教学方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莫林拉赫、格伦普拉特、迈克尔特雷格拉最早在他们的论文中介绍了翻转教学模式,但他们并没有规定专有名词。同年,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习者通过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来提前学习。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我学习心得和提
缘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子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想说、不敢说,甚至词不达意不会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考试的影响,教师对口语教学重视不够。  (2)有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说得不好,以致课堂上不敢发言。   (3)许多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但苦于词汇量少,想说的表达不出来。  因此,想让学生开口说话,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其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大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关键,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她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健全,传统的相承,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阅读名著如同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许多的优势,但它本身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当“观众”;只注重教师的“教”,很少研究探索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德育、美育的渗透
上课犹如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但吃得多了也腻味,到头来发现简简单单的原汁原味才是百吃不厌的本真。当语文课日渐华丽、复杂、深刻,语文的本真却渐行渐远。语文究竟该怎样教?如何穿越繁复的丛林,找到一条通向阅读的道路,让语文守正归真?  私以为,回归本真最重要也最实在的是放下,放下杂念杂想,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排除种
多少年来,无数语文教师历经沧桑,殚精竭虑,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人们思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当然,问题产生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方面,但语文教学研究方向上的那种认为越远离传统、越去“中国化”就越现代化、越科学;教学呈现方式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