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见精神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97年9月到严先生门下做博士后研究的。虽然离开严先生门下已经十多年,但是严先生的很多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今天我就讲几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就是我们当时做博士后的时候,严先生规定我们每两周到他家汇报研究进展。有一次就汇报对汪曾祺的感受,我讲了很长时间,先生最后拿出汪曾祺两篇作品的复印件,一篇是《小学校的钟声》,一篇是《绿猫》,他说你有没有看过这两篇小说?我吓了一跳,说没有。然后他跟我说,做学术研究一定要记得竭泽而渔。
  第二个,1999年北大举办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严先生好像是在法国巴黎东方学院教书,他专门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航空信,告诉我说他为我争取了一个参加会议的名额,然后告诉我会议论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仔细修改,这封信我到现在还保留在身边。
  第三个,1999年年底我离开了北大回到福建师大工作。回去没多长时间,我就收到了严老师的一笔汇款,两干元钱。那时候,我自己收养了一个孩子,一共有两个孩子。严老师汇款留言说,你刚回去工作,两个孩子生活很困难,你用这个钱打几个书架。他是很婉转地希望我能够收下这笔钱。这两干元钱大概是我将近半年的工资。我非常感动。当然,这个钱我没有拿去打书架,还是贴补了家用。
  第四个,应该是前年,严先生主编了《穆时英全集》,当时寄了一套给我,但是上边的人名写错了,写成了其他人的名字。当时,先生马上打了个电话到我家来,解释了一下。
  这些都是非常小的细节,但先生的这些一言一行,先生的道德文章,一直在引领和教育我们走学术的正道,走人生的正道。所以在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我想代表我的家人,代表我们学院,祝賀先生,祝愿先生以及师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郑家建,教授,博导,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Ⅳ事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等)
其他文献
最近纪念活动还是比较密集的。樊骏先生去世后,我们组织了一批纪念文章,一直拖到了2013年才出版,题目挺好:“告别一个学术时代”。我自己觉得一次次参加这种活动,实际上是我个人的一个告别仪式。我从来没有“我是为学术而生”的这种想法,也不希望是这样。大家的志向还是有点不同的,所以我不认为有清浊高下之分,都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2014年是王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013年是唐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唐先生纪念活
期刊
我就接着赵园,也说说我的故事。我也有赵园那样的记忆。记得当年报考北大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我在“文革”中确实写过一些东西,后来通过一位朋友把这些文章给严老师,是严老师向王瑶先生推荐我的。我被录取以后,又发生了戏剧性的事情。因为当时严老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候,就举了我这个例子,使我在贵州非常出名,出名以后就引起一些反感,于是有一群人联合起来,向北大写了一封匿名信,告我说“文革”后期我曾经写过文章批
期刊
今天是严家炎老师的寿辰,我自己觉得也像过生日一样。按照刚才说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烧进去?我这几年参加过几次严老师的讨论会,我觉得在学术方面,我们赞佩老师,跟随老师。他的贡献,刚才孙老师、钱老师已经说得比较全面了。所以我想换个话头。我建议咱们北大中文系搜集各种各样典故,其中就可以把“严加严”收录进去。因为刚才我们发言的各位,有一半以上都提到。  我们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在文学史楼,我就感觉到严老师
期刊
今天有机会参加严老师的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前面孙玉石老师提到了,严老师发表的学术成果不是特别多的,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基础性建设和文学史研究、编写以及学生培养这些方面,我觉得这个概括非常精确,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如此。  时间过得非常快。三十一年之前的春天,我从北大毕业,秋天我就跟严家炎老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虽说过去三十多年了,却还像去年或者前年发生的事情一样。当时,我办完
期刊
我是做了发言准备的,因为我参加了严老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我的记忆不错,因为我刚才翻到严先生年谱的时候,发现就是2002年。从2002起,到2010年4月这个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已经经历了八年左右的时间。八年间多次在严先生的照应下参加,多次与严先生辩论、沟通、请教。严先生严谨和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年轻一辈的学者提出来的,相
期刊
参加这个活动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昨天接到远东兄的电话,让我代表丛刊编辑来发言。其实我更愿意代表我个人。我对严老师是有感情的,我现在在丛刊工作,从工作岗位上说是接了严先生的班,但是在學术上,我觉得离接班还很远。  我读本科的时候,在座的严老师和孙老师就是授课老师。那个时候,严老师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还没成书,只是讲义,孙玉石老师的《<野草>研究》也还没出书。到后来我读博士的时候,孙老师和吴老师是
期刊
摘要:从作品和批评两方面看,元好问对稼轩词的接受都在金亡之前。金源、南宋北南两个政权、两个王朝国家间的并立并没有影响到元好问对稼轩词的文学接受,这是元好问接受稼轩词的基本特征。金人以“文化中国”的正统自居,在彼时元好问的接受视野里,他对稼轩词的接受不存在古代版“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等内容的“前理解”。原因即在于金源正统观下的“夷夏之辨”在金代章宗时期理论上业已消解。今人受近代以降的“二元对立”思
期刊
本文主要是对《历代名画记》卷二中的《论画体工用拓写》加以评析。从表面上看,“画体工用拓写”这个题目似乎并非对其中内容逻辑严密的表述;纵览全文,却在更深的层面回答了题目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内涵。“画体”是画的好坏,什么样的画是好的,什么样的画是差的?这是“画体”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绘画审美价值尺度问题;“工用”就是作画的用具,其实也就是绘画的媒介问题;“拓写”是画家的临摹问题,彦远在文中论述了“拓写
期刊
自2003年的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地方、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经贸、价格、物资储备、中小企业管理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做了大量扎实、艰巨、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所面对的调控对象、利益格局、体制条件、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
期刊
孔子与中国知识分子,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性话题,而且是涉及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确认身份、找到自家学术尊严的现实问题。  王道、霸道和士道  讲孔子和“士”的关系,有一个角度比较好,那就是王道、霸道和士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概念里,“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母题,它几乎就是中国文化理想的源头和最终旨归。它由“王”和“道”组合而成,如果说“道”,代表着一种理想,一种道义,一种公平正义,一种人类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