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那是难以取得的、心理上的成功。”
无论我们的技术力量多么强大、无论我们的公司组成多么复杂,现代人工作领域的最显著特点始终是内在的,其中包括人的种种心态。它基于一个大家均持有的普遍信念:工作应该使人幸福。
由此,我意欲拜访一位职业咨询师,也就是一位致力于想方设法帮人找到一份工作、令其产生成就感的专业人士。
我在互联网上搜索,找到一家叫做“国际职业咨询公司”的机构,它的网站承诺为那些面对“使人产生困扰的人生决策与职业选择”的人提供帮助。这个机构唯一的全职雇员是罗伯特·西蒙斯,一位55岁的心理治疗师。他利用闲暇写出一本书,书名是《真实的我:作为自我行为的职业》,几年来他一直在设法出版此书。
我们达成一致,我将在今后几周内观察西蒙斯的工作方法。我要同他一道出去走访,在办公室里借助视频监视器观察他如何为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需要必要的许可)。作为我的报答,他只是要我为他推荐一位与出版商打交道的文稿代理人。
“事业”总会用期望折磨我们
3天后,我躲藏在一间用来当书房的、小得像一只橱柜似的屋子里,观察监视器黑白屏幕上显示的隔壁诊疗室里的活动。当天的第一位来访者已开始概述她的生平和对自己职业的不满,她的态度有几分拘谨,也有几分坦诚。
谈话中。西蒙斯的这位客户曾3次打断对自己趣闻轶事的陈述,猛地向后捋捋头发说:“真抱歉,这一定非常枯燥乏味。”仿佛早就料到她会这样说,西蒙斯平静地回答道:“我坐在这儿正是为了听你倾诉的。”20分钟后。像长辈般慈爱的西蒙斯压低声音,几乎耳语般地问道: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使昔日那个天真快乐的女孩完全变了一个人?至此,37岁的卡罗尔毫无先兆地啜泣起来,她是一位税务律师,在英格兰银行附近的写字楼里领导一个部门,手下有45个人。西蒙斯亲切地望着她。窗外,邻居的猫儿正在绕着鲤鱼池漫步。
卡罗尔走后,西蒙斯扔掉一大堆用过的纸巾,将长沙发上的垫子扯平整。他认为困扰着那些咨询者的最常见、最无益的错觉就是,他们自以为在成长过程中,早在获得学位、成家、买房、跻身于律师事务所高层之前本应凭直觉知道应该怎样妥当地生活。他们始终饱受一个萦绕在心头的念头折磨,即由于自己的错误或犯傻,他们已经与本该从事的“事业”失之交臂。
“事业”这个古怪而又不合时宜的词儿在中世纪开始在基督教世界流行。原本指的是人们突然得到旨意,要他们依照耶稣的教诲身体力行。西蒙斯坚信,这个概念的世俗版本一直延续到现代。它总会用一种期望折磨我们,即生活的意义总会在某一时刻以现成的、确定的形式显现出来。这种意义随即会使我们从此不再受迷惘、妒忌和懊悔的侵扰。
西蒙斯喜欢一个隐喻:在发掘自己能力的过程中,前来咨询他的人必须像带着金属探测器走过一块地面的探宝人那样行事,必须留神倾听他所称的“欢乐的”嘟嘟响声。
在闭路电视上看他们谈话,我渐渐领悟到隔壁潮湿的房间里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西蒙斯已将他的毕生精力用于深切关注另一个人的最最细微的情感。1000年来人们注重行为甚于想法,将智慧仅仅用于谈论枯燥抽象的理念。一个普通人每天遇到种种困惑,他的想法本该得到细致考察。终于出现了一家机构,它致力于解析人的心灵上重要却又模糊不清、像无线电信号传输一般的变化。
心满意足是非常罕见的
过了几个星期,有一家美国银行委托西蒙斯用一上午时间测试一些求职者。他原希望能结合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测试,那样可以了解更多情况。结果他发现这家银行不愿延长时间、增加花费。他要连夜为试卷打分,以便他们第二天就决定雇用谁、不雇用谁。
接受西蒙斯测试的人花费大块时间填写莫里斯比人格剖析图表,这种图表在智力问卷调查图表中最受尊重、使用范围最广泛。我对自己选择职业的智慧从未产生过疑问,但也参加了测试。希望借此更多了解自己的工作心态。我在一组组词汇中寻找不同寻常的词,想法解开图案的谜底,找到类推法试题的答案,诸如“重之于轻类似于a)宽广,b)白天,c)跳跃之于d)砖块,e)狭窄,f)房屋”。
两天后,我的测试结果装在一只专用封口文件夹里,从西蒙斯的办公室发送回来,如此安排亦是为了表明测试结果重要。这份报告看起来像是用计算机完成的。报告先说明我在市场营销方面具有特别才能,却不擅长与数字打交道,后面写道:“申请人的能力达到平均水准。非常适合从事各种中级管理工作和商务岗位,在医疗诊断、开采原油与天然气领域或娱乐业中一定前途无量。”
我意识到自己渴望认同这份报告的结论,希望借此减轻对未来的疑虑。不过这份报告并没有使我多少增加一些自信心,反而,我越想就越觉得,从整体上看,它昭示职业咨询有一些局限性。我觉得不可思议,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的择业问题居然在很大程度上听凭被边缘化的心理治疗师摆布,他们只是在种菜之余从事这个行当。倘若这个位置由一位旅行代理商抢到手,那准会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也许,这种疏忽只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心理治疗师们最终对人性所知甚少。出于可以理解的、希望潜在咨询者做出积极响应的渴求,他们会承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正如教文学创作的教师有时出于贪婪,有时出于感情用事。会暗示学生,说所有的人有朝一日都会写出了不起的作品。其实,他们本应坦诚说出令人不安的实情,那也是一件民主社会不能容忍的事情,即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像对现状心满意足的工人一样,始终是非常罕见的。
感到壮志未酬不是你无能
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的光明前程总是不能如愿到来,它总是无法使我们赚大笔大笔的钱,实现宏伟的目标,或建立博大的体系。若想重新描绘现实,我们需要非同寻常的应变能力、智力和好运气,而在卓越之巅两侧山坡上却分布着数不清的小山包,那里居住着饱受磨难、形单影只的成功者。
我同西蒙斯分手后才感觉到,一种未经深思熟虑的残忍悄然隐身于一个资产阶级信念之中,那便是人人皆能在工作和爱情中体验幸福。这并不是说工作和爱情这两件事常常不能带来成就感。而是它们几乎压根儿就不会带来成就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拒不承认人类命运中最自然不过、原本存在的渴求和不完美,因而不赞同人们去安慰婚姻不幸、壮志未酬的人,而是听凭这些人暗自为受辱蒙羞的情感折磨,因为他们一再失败、未能实现自我。
最终,有12位文稿代理人读过西蒙斯的手稿。他们全都客气地对作者予以鼓励,但是依旧没有人愿意出版《真实的我:作为自我行为的职业》。
Ben的“最理想的工作”
还记得去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推出的“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活动吗?被选中的小伙子Ben心满意足了吗? 完美的工作什么样?大多数人的看法都差不多,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少干活、多拿钱,有乐子。
Ben Southhall在2009年7月就得到了这样一份举世瞩目的“完美工作”。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2009年1月9日向全球发出招聘通告,招聘大堡礁看护员。当选者可以每日与沙滩、碧海、蓝天为伴,还将获得半年1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的高薪。看护员可以住在一套豪华的海景别墅里,昆士兰旅游局将为看护员承担几乎全部的生活和交通费用。
这份诱人的工作吸引了来自全世界3.5万人竞聘,最后,Ben Southhall幸运胜出。Ben在结果宣布时喜出望外:“那一刻就像是坐过山车,我的眼珠都快蹦出来了,又惊又喜。”
完美的艰辛
Ben带着女友住进了大堡礁的豪华别墅里,很多人以为Ben得到了一次6个月的悠长假期。但Ben说,他的工作绝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工作之一。“白天我要去潜水录像,得不停地拍,还得不停地想,如何让片子更漂亮更吸引人,配上字幕,弄清楚片子中每种鱼的种类,让看到的人就像和我一起进行了这趟旅程一样——这非常耗时间。晚上我要更新网站和博客,在6个月时间里,我到访了90个奇异的景点,上传了47个视频日志,写了60篇博客,总字数达到7.5万字;更新了超过2000幅照片,并在微博上发布了730多条信息。另外,我还接受了超过250个采访。”为了这份工作,Ben常要工作到半夜,有时1点还要在线。因为很多人关注着他更新的消息,“大概有30家来自全球的媒体盯着我们,《国家地理》杂志有60%的时间跟着我,还为我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大家以为我躺在一个地方舒服地写东西,其实我是和一个辛勤的团队在一起,半夜1点团队可能还会安排我接受奥普拉脱口秀的采访。”
除此之外,Ben的“完美工作”还有一些生命安全的威胁,他被水母蛰到,险些丧命。Ben学习开直升机,他的技术把空中摄影师吓了个半死。
总之,Ben总结道:这是一份需要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长达19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每天在各种探险、推广、发布会、观光团中穿行。
完美的快乐
不过,Ben还是很享受这份工作——“我是个‘自愿的工作狂’”。Ben觉得每天工作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除了工资以外,这份工作最大的奖赏在于工作的环境,这个岛如此美丽。”
而且,Ben觉得,工作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专注,而不是一些简单的优劣判断。“对一份工作的满意度,金钱本身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工作带给你的满足和快乐。我在非洲做过3年慈善工作,每个早晨都像周一一样忙碌,工作很累,下班也没人和你说谢谢。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专注于某样事情,专注会产生乐趣,乐趣会产生热情,进而爱上这份工作。”
完美工作不会从天而降
Ben与大堡礁的“完美工作”也早有契合点,他除了自己喜爱野外生存之外,他还在2008年筹备了一次为时5年的非洲之旅。为了让这次旅行更有意义,他同时给旅行策划了一次慈善筹款。在整个行程中,他会跑5个马拉松和爬5座非洲的高山。同时全程他还要拍不少照片和写大量的文字,将它们放在自制的网站Afritrex.com上。
正是Ben对自然的热爱和他的计划性吸引了昆士兰旅游局,他才得到了这份“完美工作”。
无论我们的技术力量多么强大、无论我们的公司组成多么复杂,现代人工作领域的最显著特点始终是内在的,其中包括人的种种心态。它基于一个大家均持有的普遍信念:工作应该使人幸福。
由此,我意欲拜访一位职业咨询师,也就是一位致力于想方设法帮人找到一份工作、令其产生成就感的专业人士。
我在互联网上搜索,找到一家叫做“国际职业咨询公司”的机构,它的网站承诺为那些面对“使人产生困扰的人生决策与职业选择”的人提供帮助。这个机构唯一的全职雇员是罗伯特·西蒙斯,一位55岁的心理治疗师。他利用闲暇写出一本书,书名是《真实的我:作为自我行为的职业》,几年来他一直在设法出版此书。
我们达成一致,我将在今后几周内观察西蒙斯的工作方法。我要同他一道出去走访,在办公室里借助视频监视器观察他如何为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需要必要的许可)。作为我的报答,他只是要我为他推荐一位与出版商打交道的文稿代理人。
“事业”总会用期望折磨我们
3天后,我躲藏在一间用来当书房的、小得像一只橱柜似的屋子里,观察监视器黑白屏幕上显示的隔壁诊疗室里的活动。当天的第一位来访者已开始概述她的生平和对自己职业的不满,她的态度有几分拘谨,也有几分坦诚。
谈话中。西蒙斯的这位客户曾3次打断对自己趣闻轶事的陈述,猛地向后捋捋头发说:“真抱歉,这一定非常枯燥乏味。”仿佛早就料到她会这样说,西蒙斯平静地回答道:“我坐在这儿正是为了听你倾诉的。”20分钟后。像长辈般慈爱的西蒙斯压低声音,几乎耳语般地问道: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使昔日那个天真快乐的女孩完全变了一个人?至此,37岁的卡罗尔毫无先兆地啜泣起来,她是一位税务律师,在英格兰银行附近的写字楼里领导一个部门,手下有45个人。西蒙斯亲切地望着她。窗外,邻居的猫儿正在绕着鲤鱼池漫步。
卡罗尔走后,西蒙斯扔掉一大堆用过的纸巾,将长沙发上的垫子扯平整。他认为困扰着那些咨询者的最常见、最无益的错觉就是,他们自以为在成长过程中,早在获得学位、成家、买房、跻身于律师事务所高层之前本应凭直觉知道应该怎样妥当地生活。他们始终饱受一个萦绕在心头的念头折磨,即由于自己的错误或犯傻,他们已经与本该从事的“事业”失之交臂。
“事业”这个古怪而又不合时宜的词儿在中世纪开始在基督教世界流行。原本指的是人们突然得到旨意,要他们依照耶稣的教诲身体力行。西蒙斯坚信,这个概念的世俗版本一直延续到现代。它总会用一种期望折磨我们,即生活的意义总会在某一时刻以现成的、确定的形式显现出来。这种意义随即会使我们从此不再受迷惘、妒忌和懊悔的侵扰。
西蒙斯喜欢一个隐喻:在发掘自己能力的过程中,前来咨询他的人必须像带着金属探测器走过一块地面的探宝人那样行事,必须留神倾听他所称的“欢乐的”嘟嘟响声。
在闭路电视上看他们谈话,我渐渐领悟到隔壁潮湿的房间里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西蒙斯已将他的毕生精力用于深切关注另一个人的最最细微的情感。1000年来人们注重行为甚于想法,将智慧仅仅用于谈论枯燥抽象的理念。一个普通人每天遇到种种困惑,他的想法本该得到细致考察。终于出现了一家机构,它致力于解析人的心灵上重要却又模糊不清、像无线电信号传输一般的变化。
心满意足是非常罕见的
过了几个星期,有一家美国银行委托西蒙斯用一上午时间测试一些求职者。他原希望能结合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测试,那样可以了解更多情况。结果他发现这家银行不愿延长时间、增加花费。他要连夜为试卷打分,以便他们第二天就决定雇用谁、不雇用谁。
接受西蒙斯测试的人花费大块时间填写莫里斯比人格剖析图表,这种图表在智力问卷调查图表中最受尊重、使用范围最广泛。我对自己选择职业的智慧从未产生过疑问,但也参加了测试。希望借此更多了解自己的工作心态。我在一组组词汇中寻找不同寻常的词,想法解开图案的谜底,找到类推法试题的答案,诸如“重之于轻类似于a)宽广,b)白天,c)跳跃之于d)砖块,e)狭窄,f)房屋”。
两天后,我的测试结果装在一只专用封口文件夹里,从西蒙斯的办公室发送回来,如此安排亦是为了表明测试结果重要。这份报告看起来像是用计算机完成的。报告先说明我在市场营销方面具有特别才能,却不擅长与数字打交道,后面写道:“申请人的能力达到平均水准。非常适合从事各种中级管理工作和商务岗位,在医疗诊断、开采原油与天然气领域或娱乐业中一定前途无量。”
我意识到自己渴望认同这份报告的结论,希望借此减轻对未来的疑虑。不过这份报告并没有使我多少增加一些自信心,反而,我越想就越觉得,从整体上看,它昭示职业咨询有一些局限性。我觉得不可思议,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的择业问题居然在很大程度上听凭被边缘化的心理治疗师摆布,他们只是在种菜之余从事这个行当。倘若这个位置由一位旅行代理商抢到手,那准会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也许,这种疏忽只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心理治疗师们最终对人性所知甚少。出于可以理解的、希望潜在咨询者做出积极响应的渴求,他们会承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正如教文学创作的教师有时出于贪婪,有时出于感情用事。会暗示学生,说所有的人有朝一日都会写出了不起的作品。其实,他们本应坦诚说出令人不安的实情,那也是一件民主社会不能容忍的事情,即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像对现状心满意足的工人一样,始终是非常罕见的。
感到壮志未酬不是你无能
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的光明前程总是不能如愿到来,它总是无法使我们赚大笔大笔的钱,实现宏伟的目标,或建立博大的体系。若想重新描绘现实,我们需要非同寻常的应变能力、智力和好运气,而在卓越之巅两侧山坡上却分布着数不清的小山包,那里居住着饱受磨难、形单影只的成功者。
我同西蒙斯分手后才感觉到,一种未经深思熟虑的残忍悄然隐身于一个资产阶级信念之中,那便是人人皆能在工作和爱情中体验幸福。这并不是说工作和爱情这两件事常常不能带来成就感。而是它们几乎压根儿就不会带来成就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拒不承认人类命运中最自然不过、原本存在的渴求和不完美,因而不赞同人们去安慰婚姻不幸、壮志未酬的人,而是听凭这些人暗自为受辱蒙羞的情感折磨,因为他们一再失败、未能实现自我。
最终,有12位文稿代理人读过西蒙斯的手稿。他们全都客气地对作者予以鼓励,但是依旧没有人愿意出版《真实的我:作为自我行为的职业》。
Ben的“最理想的工作”
还记得去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推出的“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活动吗?被选中的小伙子Ben心满意足了吗? 完美的工作什么样?大多数人的看法都差不多,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少干活、多拿钱,有乐子。
Ben Southhall在2009年7月就得到了这样一份举世瞩目的“完美工作”。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2009年1月9日向全球发出招聘通告,招聘大堡礁看护员。当选者可以每日与沙滩、碧海、蓝天为伴,还将获得半年1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的高薪。看护员可以住在一套豪华的海景别墅里,昆士兰旅游局将为看护员承担几乎全部的生活和交通费用。
这份诱人的工作吸引了来自全世界3.5万人竞聘,最后,Ben Southhall幸运胜出。Ben在结果宣布时喜出望外:“那一刻就像是坐过山车,我的眼珠都快蹦出来了,又惊又喜。”
完美的艰辛
Ben带着女友住进了大堡礁的豪华别墅里,很多人以为Ben得到了一次6个月的悠长假期。但Ben说,他的工作绝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工作之一。“白天我要去潜水录像,得不停地拍,还得不停地想,如何让片子更漂亮更吸引人,配上字幕,弄清楚片子中每种鱼的种类,让看到的人就像和我一起进行了这趟旅程一样——这非常耗时间。晚上我要更新网站和博客,在6个月时间里,我到访了90个奇异的景点,上传了47个视频日志,写了60篇博客,总字数达到7.5万字;更新了超过2000幅照片,并在微博上发布了730多条信息。另外,我还接受了超过250个采访。”为了这份工作,Ben常要工作到半夜,有时1点还要在线。因为很多人关注着他更新的消息,“大概有30家来自全球的媒体盯着我们,《国家地理》杂志有60%的时间跟着我,还为我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大家以为我躺在一个地方舒服地写东西,其实我是和一个辛勤的团队在一起,半夜1点团队可能还会安排我接受奥普拉脱口秀的采访。”
除此之外,Ben的“完美工作”还有一些生命安全的威胁,他被水母蛰到,险些丧命。Ben学习开直升机,他的技术把空中摄影师吓了个半死。
总之,Ben总结道:这是一份需要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长达19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每天在各种探险、推广、发布会、观光团中穿行。
完美的快乐
不过,Ben还是很享受这份工作——“我是个‘自愿的工作狂’”。Ben觉得每天工作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除了工资以外,这份工作最大的奖赏在于工作的环境,这个岛如此美丽。”
而且,Ben觉得,工作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专注,而不是一些简单的优劣判断。“对一份工作的满意度,金钱本身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工作带给你的满足和快乐。我在非洲做过3年慈善工作,每个早晨都像周一一样忙碌,工作很累,下班也没人和你说谢谢。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专注于某样事情,专注会产生乐趣,乐趣会产生热情,进而爱上这份工作。”
完美工作不会从天而降
Ben与大堡礁的“完美工作”也早有契合点,他除了自己喜爱野外生存之外,他还在2008年筹备了一次为时5年的非洲之旅。为了让这次旅行更有意义,他同时给旅行策划了一次慈善筹款。在整个行程中,他会跑5个马拉松和爬5座非洲的高山。同时全程他还要拍不少照片和写大量的文字,将它们放在自制的网站Afritrex.com上。
正是Ben对自然的热爱和他的计划性吸引了昆士兰旅游局,他才得到了这份“完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