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兼容现代的转型典范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2年开始的硕士课程到现在正在攻读的博士课程,不知不觉间来日本已经将近四年了。虽然参观过的大学不多,但是对日本的大学还是有颇多感触。在这里想简单介绍一下笔者所在的东洋大学,管中窥豹,希望有助于国内的读者了解日本的大学。
  传统为表 摩登为里
  日本的大学给笔者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大学悠久的历史。这主要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1868年,明治天皇设立新的政府,推动日本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等。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中,除大力普及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大学建设。因此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学府都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创建成立的。笔者所在的东洋大学虽然是一所私立大学,但亦有128年的历史。
  尽管日本的大学多半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校园建筑看起来却十分摩登。比如,成立于1881年的明治大学的教学楼看起来就像一个高级写字楼。同样,笔者所在的东洋大学也是如此,仅从教学楼的外观看,跟科技园开发区的建筑没有任何的区别,很难让人联想到它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大学都保持了很强的现代感。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等均保留了很浓的历史气息。特别是位于东京都的一桥大学,因为其校园和教学楼仍然残留了诸多时代痕迹,所以很多描述日本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抗争的电视剧、电影均选在一桥大学内取景拍摄。
  设施完善的综合体
  日本的大学给笔者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大学基础设施非常完备。所谓大学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件基础设施,一类是软件基础设施。以东洋大学为例,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每一间教室都有可自由调节温度的空调,每一间教室都可以连接有线或无线网络。表面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这却保证了学生可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要知道日本列岛的夏天非常炎热,冬天虽不像中国东北那么冷,但一直使用空调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当然,除了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外,东洋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颇为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允许每名学生每年免费使用500张打印纸,有3个较大的计算机室供学生自由上网、查找资料、写报告、收发邮件等。因为笔者现在是博士生,所以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还享有些额外的福利。这其中就有大学院(即研究生院)每年会分给每一名硕士生、博士生500张打印纸供研究使用;每个大学院还有各自的研究室,并配有4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扫描仪等。笔者的专业是社会学,研究室很大,可容纳20人。这样就经常能看到几个硕士生或博士生围坐在一起探讨某一个话题或分享读书心得,学术气氛可以说非常浓厚。
  教授那些事儿
  以上介绍的是针对学生的硬件基础设施,而对于大学的另一个主体——教授,笔者认为其硬件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每一位教授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研究室。教授的研究室里有空调、电脑、打印机、电话,还有堆满各处的书籍。在日本,每一位教授都有自己的研究室是非常普遍的,而堆满各处的书籍则成了所有大学教授研究室的共同写照。
  围绕教授与研究室这一点,倒让笔者想起了国内的大学教授。官本位思想之下,国内大学中能够独自享有独立办公室的多是院系的领导,再就是教务人员或外教们会有个共同的办公室,相反很少能看到大学教授有自己办公室的情形。近几年,关于高校改革,一直有声音呼吁推动教授治校。然而,提高教授权力的博弈或许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但是为每一位教授提供一个舒适的学术研究环境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一所大学的价值往往会在图书馆上得以体现。笔者所在的东洋大学因为毕竟还是私立大学,所以在图书采购上不如日本国立大学那么自由,因为曾在聊天中得知东京大学图书馆有订购《炎黄春秋》杂志——这对于普通私立大学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如此,东洋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还是非常巨大的。按照语言分类,包括了日文、英文、中文、韩文、法文、德文的图书;按照种类划分,学术期刊有《哈佛商业评论》、《哥伦比亚法律评论》、《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有《经济学人》、《文艺春秋》、《求是》、《福布斯》等,报纸则有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朝日新闻、光明日报、朝鲜日报等;按照时间划分,不仅能够找得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日文刊物和40年代的《时代周刊》,还能阅读到8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
  日本优质的服务在各行各业均有体现,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管理员总是态度和善、柔声细语、尽职尽责。作为软件基础设施之一,东洋大学的图书馆有这样一项服务,即学生可以申请购买图书。比如某本书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但价格太贵,这样就可以向图书馆申请购买。今年5月底,笔者曾经申请购买一本1.3万日元(约700人民币)的英文原版书,6月初的时候就在图书馆拿到了。因此,这项颇为人性化的服务不论是对日本学生,还是对留学生而言,虽不能说是雪中送炭,但也算是关怀备至。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规模突飞猛进,在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方面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极大的飞跃,但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多下功夫、多加琢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在加深国内读者对日本大学了解的同时,也为中国高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德国雄踞欧洲中部,美丽富饶,魅力十足,不仅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全球旅游者梦想的游览胜地。本刊对话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请他为读者展示德国黑森林的独特魅力。  F=《出国》杂志 K=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  F:请您介绍一下德国的旅游资源。  M:德国处于欧洲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也有人称德国是“旅游之国”。
期刊
离开约旦以后,我才渐悟,原来自己去的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包括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前英国殖民地等等在内的千年古国。来到约旦这个中东的“弹丸之地”,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西临巴以。这些国家均为旅游红色警报国,可谓四面楚歌。因为计划周密,觉得此行既充实又时间充裕,几天下来,我们把约旦旅游的黄金三角几乎走遍。  第一日 融传统与现代一体的首都安曼(Amman)  我们于晚上9点45分准
期刊
手握10年美国旅游签证,当你去腻了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美国著名旅游城市后,哪里会成为你探索美国的下一站?  在2016中美旅游年展开之际,本刊对话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共同探讨这一契机下中美两国相互交流的机遇所在。  F=《出国》杂志  H=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  F:两国将2016年定为中美旅游年,是基于何种想法?
期刊
我和先生通过学校的Host Family Program认识了一对美国夫妻,丈夫叫Tom,妻子叫Lily。他们的年龄和我们的父母很接近,在他们的提议下,我们决定用“Dad”、“Mom”来称呼他们。从此我们多了一家美国亲戚,没有婚姻血缘关系的extended family。这家人让我们有机会对普通美国人的家庭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思考很多东西。  默契的老两口  在这里我写写Lily的父母,我们就
期刊
欧洲教育史是从古希腊柏拉图那篇传世著作《理想国》开始的,在书中,他主要强调了对于幼儿的教育义务,应该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承担,而教育形式可以是做游戏、讲故事、还有学音乐。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幼儿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父母的义务。随着时代发展,德国教育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有些父母不能胜任早期教育的任务,所以需要建立幼儿托管机构,即早教机构来进行,德国于1837年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
期刊
林语堂先生说过:“两脚踏中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中国的国际学校多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元素是本土民办国际课程学校区别于全外籍学校的特征之一,中文、中国历史、中国传统工艺与设计这种特色课程与国际通行英文课程体系的良好融合也是培养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世界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位在使馆学校履新的美国老师听说我们的学校有更多的中文和中国元素课程,在校生有大量中国籍同学之后,果断把自己的孩子送过
期刊
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和我的经理出去吃饭。在吃完后计算小费时,经理打开计算器盘算着该给多少钱,我就很诧异的问他为什么不心算啊,不是很容易吗?他很崇拜的看着我,说这个对他太难了算不过来。  我当时就很崩溃,要知道我的经理可是伯克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斯坦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双重名校毕业生的身份,怎么可能连个简单的加减法心算都不会呢,要知道这在中国,一个小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啊!后来我也有幸进了斯坦福大学修
期刊
因了那条知名湖水的滋润,才得以成全安大略人杰地灵的美名。19世纪末的安大略还不像现在这般繁盛,来到这里的大多是曾经和这片土地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尽管这片广袤的美洲土地已经被发现了将近400年,但是仍然有很多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永远是那块不曾被开垦过的“新大陆”,一队从英国来的传教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群体。  低调的“教士团”  他们来到安大略的目的非常单纯,除了广布新教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印象里,美国人是没有家庭观念的。每逢被问到,中美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大家几乎不假思索,第一条就会说中国人注重家庭。潜在意思是,美国人是不注重家庭的。初到美国的时候,老实说,至少我是带着这种观念来的,但慢慢地,我发现这是对美国社会最大的误会。  超乎想象的美国家庭观  其实,美国的家庭观念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感觉更胜中国。首先表现在这里夫妻关系稳定,互相忠实,这点恐怕当代中
期刊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
期刊